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首先我想长久的凝视着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子时,她就来到我面前,并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两遍阅读,第一遍是常规阅读——大致熟悉课文的内容,感受文中强烈的师生感情,理解海伦·凯勒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安妮·莎利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二遍则指导学生做活动——从文中采集一些可供作文的精美文题。第二遍读的具体操作可分两步。第一步,自由寻找,发现文题。告诉学生方法:可直接搬用文中的短句,也可截取句子中的词或短语。第二步,重新组合,分门别类。把找到的这些文题按某个标准分成一个个的类型。以“我”命题的:《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相似文献   

3.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由于莎利文老师的教育和盲人学校的学习,她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我的老师》一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利文老师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她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一、“深深地爱着我” 海伦·凯勒回忆刚见到老师的情况后说:“就是这个人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文中几处记叙了莎利文老师爱她的情景,感人至深。如老师刚见她时,“拉着”她的手,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当她在树上遇到狂风时,老师急忙赶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扶”她“从树上…  相似文献   

4.
在无尽的爱的滋养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人类1000年风云人物100位之一的海伦·凯勒,是一位从小就失去视力、听力的人,后来竟然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被马克·吐温赞誉为可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了不起的人物,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确是事实,这正是一位名叫安里·沙莉文老师创造的奇迹。在这奇迹创造者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学会了识字(通过别人的手指在她的掌心里拼写)、阅读(通过触摸凸起的字母)和写字(通过模仿别人写字时手的动作),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沙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教过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 5种语言,一生写了 14部著作。然而,她却是一个自幼就又聋、又哑、又瞎的残疾人。她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对她的悉心培养。   苏利文 18岁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长达 5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以创造性的劳动,用满腔热血,滋润着海伦干涸、荒芜的心田。苏利文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海伦成了知识渊博的学者,而她也赢得了“海伦的另一半”美名。   由此笔者想到了教育界一个流行多年的概念——“差生”,想到了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要说“差生”,海伦可谓“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6.
刚进初一,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我就深深地被海伦的故事所吸引。今年暑假,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海伦·凯勒》这本人物传记。读罢,更是为这个传奇人物所震撼。书中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的一生。海伦出生后十九个月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  相似文献   

7.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阐述人生哲理的优秀散文。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时就因重病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对她来说,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世界已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但海伦·凯勒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生命的光彩依然夺目,她最终成为全世界残疾人成功奋斗的典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细细读过了好几遍,每次阅读都被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所感动,被她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这句话更震撼着我,时时鞭策着我。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想…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5种语言,一生写了14部著作。然而,她却是一个自幼就又聋、又瞎、又哑的残废人。她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对她的悉心培养。苏利文18岁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长达50年的教书生涯中,她以创造性的劳动,以满腔热血,滋润着海伦干涸、荒芜的心田。苏利文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海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且学习了代数、物理、天文等课程。海伦在20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拉德克里夫学院,并且以优等成绩毕业,成…  相似文献   

9.
请看一份关于《再塑生命》的教学简案:检查预习情况。进入课文学习。一、选读课文,说理解的话师:课文较长,但很美,请选取一段你认为最美的文字读一读,然后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学生选读,说一句理解的话。二、速读课文,说概括的话课文分三部分: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唤醒灵魂。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抽象事物——理解“爱”。三、细读课文,说品味的话用“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的老师,我从文中品味出来”的句式说话。用“我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位的孩子,我从文中品味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海伦·凯勒从小就因眼盲、耳聋,无法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说话,被认定是一个集聋、哑、盲于一身,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但细心的安妮老师发现海伦·凯勒发声的能力并未丧  相似文献   

11.
尚海涛 《教育文汇》2005,(12):28-28
安妮牵着海伦·凯勒的手在寒冷的冬天接触冰冷的水。当海伦·凯勒幼小的心灵被触动时,安妮在海伦的手心用指尖轻轻划着“W、A、T、E、R……”,同时拉着海伦的另一只手触摸安妮的颈部声带处,口中不断发出“water”(水)的读音,从而让海伦·凯勒感受到了发音的奇妙。  相似文献   

1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日前被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录取为博士生。最后,她选择波士顿大学的特殊教育系主任担任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周婷婷开始攀登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峰。美国人海伦·凯勒,是一位又聋又盲的残疾女性。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后叶,她为人们演绎了一场蔑视苦难、战胜苦难从而创造璀璨人生的感人故事。同样是残疾人,今年24岁的两耳全聋的中国姑娘周婷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同样在描绘着自己的成功轨迹。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爸爸,我也挺厉害的吧?”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语文——应当唤起生命的活力 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通过老师的手语,就能“听到老师的话;她把手放在春天的枝干上,就能感觉到枝头花蕾绽放的颤抖和小鸟歌唱的律动。在海伦的心里,这个世界不是无边的黑暗,而是一片灿烂的阳光。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是她的老师莎利文。莎利文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把教学放在人的生命活动的高度,从而使教育活动的双方不仅只是在文化知识层面,而且是在  相似文献   

15.
失明、失聪、失音的女孩子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成长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是许多语文老师感兴趣的话题。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描述莎利文老师时写道:“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拼了‘w-a-t-e-r’(水)这个词。……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上有许多人生活在一片漆黑和寂静之中,就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可她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像贝多芬呐喊的那样,要反过来"扼住命运的咽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因为疾病而成为盲聋哑人,她在起初的绝望与愤怒之后,有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莎莉文。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183;凯勒》一文叙述了海伦小时候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终于考上大学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我选取两个最能体现海伦艰苦学习的部分作为“长文短教”中重锤敲打的地方。它们分别是第三自然段中“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相似文献   

18.
海伦·凯勒(1880—1968),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演讲家。她一岁半的时候,由于患急性充血而导致丧失了视力、听力,随后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成为一个既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如此年幼就被剥夺了认识世界的机会,可谓人生之大不幸!然而,身陷无边黑暗与漫长寂寞的她,竟然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教师莎利文帮助下,凭着手摸认识了周围的世界,学会了读书;在波士顿霍勒斯曼盲人学校教师富勒的教导下,又学会了说话!历尽千辛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 ,往往有许多人相扶相助。海伦·凯勒这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对我们中国的读者来说也早已不陌生了。这个从小就失去视力、听力 ,不久又变哑的孩子 ,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 ?读了她的《我的老师》一文 ,我们不由得对这位给她的黑暗世界带来一线光明 ,给她的无声世界奏响一缕清音的老师产生深深的敬意。文章记叙了莎利文老师与“我”之间的几件事。这些事看似信手拈来 ,但叙事中贯穿着一条清晰的线索 ,就是在莎利文老师爱心的指引下 ,海伦由认识有形世界 ,到感受无形世界 ,最后到领悟内心世界。这其中的些许进步对一个盲聋哑…  相似文献   

20.
一、课文悟读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啊。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姓;一位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以其勇敢的方式和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的人类的“精神楷模”。那么,海伦·凯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奇迹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们找到了答案,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