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乎每所学校都有校规。在学校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的处分中,最严厉的一种是“开除学籍”。然而,在教育越来越接近市场的今天,在人们开始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时候,一些学校因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而招来了麻烦,甚至引来了官司。而在这些麻烦、官司中,学校有时甚  相似文献   

2.
高校管理学生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纪律的约束以及物质的刺激.校规是用来约束学生纪律,规范学生言行的.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处分违反纪律的学生都是高校管理的手段.刚性管理在目前的管理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柔性管理渐渐显示出其优势,学生在柔性管理的措施下更能发挥主动能动性.本文探讨了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首例“枪手”状告母校案2003年底在郑州开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3届毕业生樊某,因“在大三的一次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碍于情面代替同学考试”,后被学校发现给予“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按照学校《学生手册》“在校期间,因违反纪律受到行政以上处分;考试舞弊者,不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樊某毕业时没有拿到学士学位证。对此,樊某认为:法律并没有规定受到记过和考试舞弊者不能授予学位,因此学校《学生手册》中的相关行为属于越权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也就是说,学校应当依法授予其学士学位。此案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深思。俗话说:…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时,往往可能殃及其他学生而出现“两难”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嘉 《当代教育论坛》2003,(11):128-128
我有机会接触到学校颁发的一些布告、通告、决定之类的东西。每当讨论学生处分问题时,我的心情总是沉重的,很不情愿处分,又不得不处分;而当我看到一些处分决定的文字时,就更沉重了,此时,我不情愿看到的东西就不是“不得不”去看了。 只要我看到“勒令退学”这四个字时,我就断然地把“勒令”两字划掉了。我们文字起草人员:这个“勒令退学”与那个“退学”是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纪律处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围绕有关学生纪律处分问题展开的相关新闻报道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新闻,诸如《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江淮晨报》、《武汉晚报》等多家在各地有影响的报纸都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中,“女大学生怀孕被开除案”、“武某作弊被开除案”等有关学校处分的个案更是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处分的目的是什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处分吗?处分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对学生纪律处分的功能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学生处分,又称学校纪律处分,是指学校依据教育法律或其内部管理制度对违反纪律的学生的一种行政制裁。学校作为教育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只有在其权限范围内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对学生的处分权,才是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否则,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违法的,并因此而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我国《教育法》第 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这就为学校行使学生处分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它并未对学生处分的方式和适用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而在此问题上常常引发理论上的争…  相似文献   

8.
“警告”、“严重警告”、“留校察看”、“记过”,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得过这些处分,但对这些词都不陌生。一次处分可能会使有的学生引以为戒,而有的却会从此一蹶不振,让人惋惜。最近,一条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北京市海淀区的部分中学在处分学生时,引入了听证会制度,不仅处分过程公开,还给了孩子一个自我辩护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益阳市大渡口初中,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建立了“五必家访”“十必谈心”制度。“五必家访”是:原因不明的旷课,必访;因病住院或不能上学,必访;家庭困难,发生天灾人祸,或因家务负担过重影响学习,必访;情绪、成绩起落较大,必访;受到学校奖励或处分,必访。“十必谈心”是:精神忧郁不快,必谈;受了表场或批评,必谈;从外校、外班转入本班,必淡;受了家长打骂,必谈;受到家长溺爱,必谈;与人争吵、打架或违反纪律,必谈;受到打击、讽  相似文献   

10.
材料回放: 不久前,武汉理工大学针对“考试作弊”出台新举措:一人作弊,全班受牵连。其主要内容为:只要班上有一人因考试作弊受处分,该班本学年参与优秀班级、标兵班级评选的资格将被取消。而此前,武汉大学规定,允许学生按班级申请“无人监考”, 但在无人监考中,如有一人被发现有作弊行为, 其所在班级所有学生该次考试成绩全部无效。同学们的来信,表示支持的有,表示反对的也有,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某学校因一学生过失而给予其“勒令退学”处分这一案例,围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相关规定展开讨论教育惩戒中的权力滥用。本案例中,“勒令退学”处分形式系学校擅自增设,而且处分依据不明,未充分保障学生的陈述和申辩权,侵犯了学生正当程序性权利,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侵犯了学生的重大利益,于法无据,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一名因作弊而受记过处分的学生“悲愤”地对其辅导员说:“老师,你以为我还愿意呆在学校里吗!受了记过处方,我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意思啊?说我四级没过,学分不满,可我现在注意力总也不集中,记什么都记不住,我怎么努力呢?!” 1998年上海市某高校一名女生因偷窃同寝室同学财物受到处分,事发后立即在寝室自杀身亡。 ……  相似文献   

13.
纪律处分也叫惩罚,是学校在对学生严格要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采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受处分的学生确信自己行为的不当,认识和改正自己的过失.同时,也可教育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它同奖励一样,同样具有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奖励旨在教育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要怎么做;而纪律处分则是要使学生知道不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实践告诉我们,正确使用纪律处分这一教育手段,不仅对于促进违反纪律的学生悔过自新,改正错误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不注意正确使用纪律处分这一教育手段教育学生.一种是对违反纪律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特别权力关系和教育契约关系两种观点.我国系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传统的观点认为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特别权力关系,学生对高校给予的处分是不能请求司法介入的.随着特别权力关系的发展,这种局面已经改变了,高校学生处分权开始接受法律的监督.高校对学生的处分可以分为因一般纪律而做出的处分与因学业原因而做出的处分两种.因学业原因而给予学生的处分,因学问的专业性在一般情况下排斥司法介入,只有处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时,司法才可以介入,进而审查处分的程序是否正当、处分是否有不正当的目的、是否滥用了权力,当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审查处分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纪律处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围绕有关学生纪律处分问题展开的相关新闻报道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新闻,诸如《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江淮晨报》、《武汉晚报》等多家在各地有影响的报纸都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中,“女大学生怀孕被开除案”、“武某作弊被开除案”等有关学校处分的个案更是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处分的目的是什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处分吗?处分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对学生纪律处分的功能予以研究。一、对学生纪律处分的界定学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是指学校对违反校规…  相似文献   

16.
即便是最好的老师,有时也会遇到学生违反纪律,不服从管教。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不足以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道德需要“自律”,但道德具有非强制性,其约束力是有限的,因此还需外部力量,特别是纪律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自律是“软件”,他律要“软硬兼施”,得到权力的支持,这就涉及到教育惩戒权的问题。一、教育惩戒权的法律依据《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了学生管理权,即教师有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学校的管理处分权,即学校有权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相似文献   

17.
韩百斌 《中国德育》2007,2(6):51-51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听到老师讲,哪个学生聪颖、好学、讨人喜爱;哪个学生经常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让人不喜欢。教师对喜欢的学生易“偏爱”,而对不喜欢的学生易“偏恶”。这种“偏爱”“偏恶”的倾向对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总有大学生违反校纪,受到处分的情况。近几年,在我们机械系,因违纪受各种处分的学生有11名。对于这些跌倒的“骄子”,我们没有简单地“优胜劣汰”,而是调动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终于使跌倒的“骄子”们又重新站了起来。 一、“严”字当头,爱在其中 在帮助受处分的学生改正错误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强调一个“严”字,即严明的纪律,严肃的教育,严格的管理。 首先要有严明的纪律。学校对违纪学生给予处分是完全必要的,这是使学生真正认识错误的第一步。有的学生“明知错,也敢干”,主要是存在着“错了也不会处  相似文献   

19.
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然存在。最近,笔者对某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每年占学校对学生总处分的43%。一、作弊心理及表现1、侥幸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蒙混过关。主要表现为“上次考试自己没有被抓着;考试顺利通过,这次也会”、“一个班级这么多人,就那么两个监考教师,怎么会抓着我?”等。2、虚荣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在同学面前不丢脸”、“保持在班级中的地位”、“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家里穷,父母又对我太好,考不好对不…  相似文献   

20.
章正璋 《滁州学院学报》2011,(6):114-115,118
无处分权而对他人财产为处分构成无权处分。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存在着相似性,二者都是未经合法授权的行为,都属于效力未定行为。无权处分与无因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无权处分行为处分的标的为他人财产,而无因管理人所管理的事务为他人事务,二者均具有涉他因素。尽管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和无因管理显然属于不同的民法制度,它们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