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彩霞 《考试周刊》2014,(58):158-158
<正>当前,"后进生"、"差生"此类名词被更人性化的词——"个别生"、"学困生"取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这样的变化,我甚感欣慰:社会进步了,人们的观念在改变……当来到一所所学校,推开一间间教室的门,我明白了:称呼的改变并没有让这些孩子的境遇有很大改观。教育好一个好学生的重要性无须赘述,可将一个后进生教育好了,意义更大,毕竟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即使我们不能把后进生培养"成材",至少也要把他培养"成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后进生”是令教师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后进生俗称“差生”,是在同龄人、同一班级中掉队的学生。后进生一般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差、品德不良,那么他们是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相似文献   

3.
我心无差生     
张国强 《教师博览》2013,(9):2-F0002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片叶子就是一种精彩,融入了爱便成为浓浓绿荫。从教23年,曲阜市实验中学班主任张国强一直在用心陪伴着学生成长,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从担任班主任第一天起,他一直在探索后进生教育和转化的创新实践,在班级教育管理中,他积极实践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尤其关爱后进生,坚信"我班无差生""我心无差生"。他在学校铸造了"激情九班"(张国强班)、"励志  相似文献   

4.
我们学校地处丹阳县偏僻的丘陵山区,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师资、设备以及学生来源等条件都比较差。学校施教范围内的新桥、界牌、后巷、埤城、建山等乡都是偏远的山村圩区,文化历来比较落后,因而我们学校的中差生特别多,学习成绩稍好一些的学生只占百分之几。过去,我们的眼睛只盯在这百分之几上,放弃了占绝大多数的中差生,结果大部分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失去了上进心,教师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去维持教学秩序。课上不好,又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久而久之,这百分之几也保不住了,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下降。严峻的现实使我们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勇 《现代家教》2000,(8):30-31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唯其复杂,才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地去做。有些老师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而是图省事、怕麻烦,于是想出了一些歪点子来对付所谓的“差生”。据报载,武汉市某中学一位教师在班上评选“最差学生”,使得当选  相似文献   

6.
陈星 《基础教育论坛》2013,(18):14-19,2,82
正他,从农村到城市,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从特级教师到知名校长,从西部山区到沿海特区,怀揣希望和幸福一路执著前行。他,被教育同仁誉为"iPad校长""现代校长",堪称中国校长中把iPad应用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佼佼者。他说,云计算、云储存、云教育在我们学校已成为现实,教育现代化正向我们走来。他说,我们要强力打造中国教育信息化品牌学校,培养移动的世界公民。他是吴希福,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7.
田玉霞 《中国德育》2012,(19):66-68
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校长素质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使一所学校焕发勃勃生机,而一个低能的校长则可以带垮。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8.
《教学月刊》2002,(3):63-63
后进生问题是令校长、老师们最感头痛的问题,从事过多年中学教育工作的熊川武教授对此有深刻的感受,这也便成为他研究后进生教育、转化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情结。熊川武教授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提出的“理解教育”模式,为我们认识后进生和后进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10.
快上课了,学生朝教室奔去,在门口被老师挡住,学生说,我没迟到呀?老师提醒该同学再想想忘记了什么,“哦,老师好!”老师放行。(这是一个国家级示范高中德育经验交流材料中列举的事情,是说德育工作不能放过每一件小事,学校处处皆德育。遗憾的是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学期快结束了,学校布置打扫除。一位四年级女学生看到校长在水池边洗拖把,嘴里嘀咕了一句:大材小用。(这是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事情。校长与这位小朋友之间有一段对话:“校长就不能打扫除啦?”“校长应该做校长的事,布置任务呀,四处检查呀。”)在老师的心中,学生永远是被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 ,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尤其是来自他们所崇敬的老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常有一些不尊重学生的现象发生 ,这不能不令人痛心。可喜的是 ,笔者近日从一个称谓的演变过程中 ,强烈感受到了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记得学校当初把学习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的孩子称作“差生”甚至“双差生” ,曾几何时 ,可能觉得此称谓不妥 ,有伤学生自尊 ,便改成了“后进生”。“后进生”与“差生”相比 ,虽指代未变 ,却听着含蓄了许多 ,也温和了许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特…  相似文献   

12.
杨金 《河北教育》2013,(12):28-29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学校是好校长的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策略是好校长的战略。校长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决定着他的教育方向,引领他去做教育决策,决定了他的价值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生活教育》2014,(17):36-36
正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引来不少读者的质疑:"您怎么能够否定特色呢?"其实,我并不否定特色,我只是否定假特色。常常听到有校长介绍其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的特色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我们学校的特色是开设了很多课外活动!""我们学校的特色是篮球运动!""我们学校的特色是感恩教育!""我们学校的特色是课外阅读!""我们学校  相似文献   

14.
“赏识”二字早已认识了,但对“赏识”二字内涵的真正理解还是源于学校推行的赏识教育,源于一个后进生的转变。原来赏识这么美丽。现在的学生都有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即使不厌学,学习自觉性也不强。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就是这样,每天都有几位学生没有做作业,听课时总有几位学生不认真。其中有一位后进生更是经常没有做作业,学习成绩差,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我使出浑身解数:把他留下来补课,对其进行有关学习目的性的苦口婆心的教育,请家长到学校……十八股武艺用尽,但是收效甚微,我丧气,想放弃,正巧学校推行赏识教育,心想何不一试。  相似文献   

15.
后进生教育问题是一个关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班主任的事情。虽彻底解决后进生教育问题没有秘诀,但班主任作为后进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在后进生教育工作中能发扬“五心”去关爱和激励后进王,也许会在后进生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16.
富有的含义     
王海芸 《山东教育》2009,(1):121-121
近年来,每当看到或提起“校长”二字,大凡略知教育管理的人自然就会想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等话语。然而,在校长们倾力教育教学管理和参与改革,力推教育发展的同时,有谁能够理解和体会到他们,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忍屈负重,不乏痛楚的烦恼?有谁能够知道他们内心深处的几多惆怅与无奈?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到一些小学去参观,看到大部分校长都是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有理想,有抱负,思想解放,奋发向上,这是值得称赞的;我不禁想起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和东南大学赵叔愚教授一起去参观时满周岁的南京燕子矶国民学校情景。他赞扬这所学校的校长事事以身作责,是“教育的领袖”、“学生的领袖”,并深有体会地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这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一、“分类推进,分类奖励”的理论依据 任何学校、班级要想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调动后进生学习积极性。寻求一种对中下层生行之有效的推动力。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一个认识:过去对整个教学班的上、中、下各层次的学生一致性要求、辅导,对少数学生尖子实行奖励的做法对后进生的影响力不大,因为这种竞争存在不可比状态,差生尽了努力仍难尝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因而逐渐丧失赶超的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持“我不愿意”,“我不能”,“我不喜欢”的态度。 一位外国教育家称这种现象为“魔力圈”——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他认为,在学习活动中,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在妨碍着后进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在没有克服掉这种恶性循环之前,真正的学习是不会出现的,他提出一步步排除一个个困难的“逐步接近法”使后进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19.
那天下午,我去教研室参加了一个会议,当我匆匆回到学校,听到了一个消息——班级扣分了!原来下午第一节课校长进厕所,发现我们班的拖把掉在地上。我们学校是把整个楼层的拖把都挂在男厕所,而校长的办公室就在我们楼层,所以只要他一进厕所就可以看到哪个班级的拖把没有挂好。上星期的教师会议上,他刚点名批评了没有挂好拖把的班级,并要求大家  相似文献   

20.
正"当时,文校长听闻我的事迹后,就装作一名普通教师,孤身一人来到我所支教的山区学校,对我进行了几天的实地考察。后来,文校长与我聊起了他的教育理想,并诚邀我来这儿教学。教育理念的契合让我来到了这所学校。"提及往事,曾自愿到贵州苗族山区支教9年、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北海国际学校(以下简称北海国际学校)小学部主任的卞淑美眼里充满了对教育的深情。北海国际学校2011年8月30日正式开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而像卞淑美一样为了教育理想而到该校任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