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教兴国与教育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育创新对教师传统的角色特点与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要求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有:知识观的改变,知识结构的改变,知识教育能力的改变——要有“转识成智”的能力和具体教学行为等四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忽视探究过程,尊崇权威,迷信书本,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定势思维能力强,创造性思维薄弱,学生被动学习,成为装知识的容器。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将是时代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从这一认识出发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需有一个与传统教育观念和行为不同的再审视 ,大转变。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从这一认识出发,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需有一个与传统教育观念和行为不同的再审视,大转变.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评价"知识评价"在相关教育学词典中并不以一个特定的概念出现,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陌生。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教科书为中心,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知识教育,因而对知识的评价也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崭新课题。创新教育要求化学教师的教学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现代“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型发展,优化课堂结构,优选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压缩教师为主的时间,用以增加学生课内独立活动的时间,教师要精练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得教学信息。二是要优化课堂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静晶 《学周刊C版》2010,(10):146-146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知识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现在的情况是:普遍地强调学习,大学里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某些学校、某些课程“满堂灌”、死记硬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令人担忧。在这里我想大声呼吁: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创新教育,课程改革是关键。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为本,课程的实施以知识的传授和继承为目的,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教育课程,建立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  一、确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课程目标  创新教育不只是创造力的教育或创新精神的教育,而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健全人格,在基础性学力之上,着重培养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具体来说,创新教育的课程目标必须体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完整统一。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9.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更新教育观念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谭贞 《天中学刊》1999,14(4):70-7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创新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战线的热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可见,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一个愚昧的民族,它必然落伍于时代,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教育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延伸和传递,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都要通过教育继承和发扬。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让学生继承人类文明成果。但继承不是最终目的,继承是为了人类的衍生和发展,传统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教育是一种“守成教育”,它只能使社会停滞不前,使…  相似文献   

12.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我们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对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对教育的功能、主体、质量和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重新认识,树立新的教育观。一、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树立以开发、发展学生潜能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按照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教师要正确地传授知识,完成教育任务,使学生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的统一体,传统的教育偏重知识传授,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思政课向信仰教育的转变已迫在眉睫。为实现这一转变,教师要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大胆创新教学理念,采用以交流互动、情感体验为特征的教学方法,确立层次性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开展得适当与否,可以从诺贝尔奖自身的特性找到衡量的标杆。与诺贝尔奖的特点和要求相对应,中国当代的创新教育应具有广泛性、先导性、原始性、科学性,它不只是面向少数人而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大众教育;它不仅仅是培养创造技能还是培养创新潜能的全面教育;它既是知识创造也是传承知识的全部教育;它是对既有文明的超越可又不能超越基本素质的全能教育。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建立起符合它需要的大教育。本文分析了这种大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征,并提出了构建这种大教育体系的几点设想:适应学习化社会,运用网络,实现教育的终身化;改革办学体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学校“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物化”职能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王花 《考试周刊》2012,(67):184-184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接纳自己,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它有别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不刻意阐述心理学理论知识。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就初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到工作的最实处.下面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谈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通过传递人类知识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就是要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有所开创、有所提高和有所发展。它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体制、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教育与知识有着血肉相连的内在关系。要创新教育必然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知识资源做支撑。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可以为创新教育提供新思维、新视角、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材料,并由此提升教育的功能,改善教育的品质,拓展教育的新领域,开创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与实施创新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教师应是创新的主导者与实践者。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培养要求知识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是用知识生产知识的产业 ,不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是经济意义上的“对人的投资”。因此应当重新认识知识社会的教育。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教育投资 ,受教育者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其相关方面的能力。美国学者马克卢普认为 ,科学生产的知识是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种投资。同时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生活的消费品之一 ,人们对它进行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