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棋,即围棋,中国古代称为博弈。博弈,从广义上讲是中国古代对各类棋弈游戏活动的总称,包括博、弈(围棋)、弹棋、投壶、塞、樗蒲、藏钩、四维、象戏等。从狭义上讲,"博"和"弈"则有区别。"博",仅指博戏或"六博"而言;"弈",则专指"围棋"。扬雄《方言》(五):"围棋谓之弈,自关之东,齐鲁之间,皆渭之弈。"许慎《说文解字》"博"写作"簿",曰:"簿,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古者,乌胄作簿。"又释"弈"曰:"弈,  相似文献   

2.
何谓"六好博客"?"好"字,为"女+子"的组合,即"六女子",表明这个专栏的写作由6位女记者担纲.  相似文献   

3.
先秦簿戏考     
《楚辞·招魂》云:"菎蔽象棊,有六簿些。"王逸注云:"投六箸,行六棊,故为六簿也。"《颜氏家训·杂艺篇》云:"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焭。"李贤注《后汉书·梁冀传》引《艺经》曰:"弹棊,两人对局,黑白碁各六枚,先列棊相当,更相弹也。其局以石为之。" 先秦的"博",大概是一种在设有弯曲的行棋之道的棋局上击棋的一种游戏,其中的棋子即叫做"簿",共十二枚,双方各六  相似文献   

4.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组东汉六博釉陶俑,较少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河南灵宝张湾东汉墓M3出土的六博釉陶俑作为标准器,将与其题材相同、形制近似的大英藏六博俑相对年代定在东汉中期,即公元2世纪上半叶。根据大英藏品所显示出的"弘农作风",推测其出土地点应在汉弘农郡范围内,即今陇海铁路三门峡至潼关段附近。这一组六博俑的出土时间,有可能在1913至1931年修筑洛潼铁路的时间段内。在此基础上,还对目前已发现的两汉博戏俑资料进行了梳理,分为博局俑与六博俑两种类型,前者见于西汉墓,后者大多出土于东汉墓,并对六博俑出现于东汉墓葬中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大英藏六博俑具有学术和艺术双重价值,为研究汉代六博的形制演变、汉代社会生活史及雕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晏殊、晏几道父子是北宋著名词人,被誉为"二晏词仙",祖籍江西抚州临川县(今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村)。在有关书籍资料中,多把晏几道的生卒年月写为"约1030—1106"或。写成"1030?—1106?",并说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或暮子、幼子,这是不确切的。笔者有幸到了二晏故乡沙河村,查阅了《东南晏氏宗谱》(此谱为晏几道刨修),据宗谱记载,晏殊(991—1055)共生九子六女,第八子(不是第七子,也不是暮子)晏几道,生于1038年,卒于1110年,寿73岁。  相似文献   

6.
六博图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鉴博局上类似英文字母"TLV"的图案,将其作为主要元素,装饰在博局镜等器物表面;另一种为人物对坐式六博图像,表现为两组人物分坐博局两侧,执棋博戏作竞争状。大约在西汉晚期、新莽前后,不仅前一种六博图像臻于极盛,人物对坐式六博图像也大量出现。后者常与西王母、乐舞、狩猎和庖厨等图像构成组合,成为汉代美术中的常见题材。西汉晚期、新莽前后六博图像的盛行,与当时西王母崇拜密切相关。重新掌权后的王莽为彰显其权力合法性,加强舆论宣传,将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西王母运动这一震动朝野的事件重新加以诠释,使西王母崇拜获得官方认可和民间推广。作为祠西王母圣器的六博,也因此在画像中获得更多的表现。新莽时期的六博图像既凡且圣,其丰富内涵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于垒,张燮之子,龙溪(今福建龙海市)人.人称圣童或神童,卒时年仅十八,著有<麟角集>、<山史>.钱谦益<列朝诗集·张童子于垒传>误记于垒卒龄为二十二;于垒随父入福州的年龄和时间,亦误;又言"遍游吴越、三楚",亦有夸大处.钱氏称于垒为童子,而不呼其为圣童、神童,说明他对于垒的评价有所保留.钱氏以于垒附存张燮,或出于张燮自编文集"浩汗"不精之故.张燮育有六子二女,除第六子外,均卒于张燮之前,且卒时最大的不过二十二三岁,张燮承受了难以承受之痛.张燮卒后,山房易姓,不数年明代江山易主,其大量未刻著作散失殆尽.  相似文献   

8.
新出简帛文献对古籍释读和古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结合上博简《容成氏》简45中的"尃(博)亦(弈)以为槿(嬉)"通假用例,认为《左传·庄公十一年》中"宋公靳之"的"靳"字,应读"嬉",是"嬉戏、戏弄"的意思;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中的"耻而近之",也可读"耻而嬉之";并梳理相关文献,对"宋闵公之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所谓"五色",是指" 青、赤、黄、白、黑""五色"一说,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农,还相为质也."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什么是"五方"呢?我国西周时期产生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即"土与金、木、水、火相杂以成万物"的观点,初步具备了后世人们称为"五行"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襄阳市档案局(馆)一份题为《对襄阳招硕引博工作的思考——我市上世纪七十年代科技人才大引进档案启示录》的资政报告,被中共襄阳市委作为"专送参阅件",递交市委书记、市长等市委常委,受到高度关注和好评。2012年以来,襄阳市以"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视野和胸怀,实施"双千专业人才计划",大力招硕引博,目前已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134名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律而士,角(幡)妇"应释为"著而士,角枕妇",其意义在于"<著而>(<齐风·著>)体现士的礼仪,<角枕>(<唐风·葛生>)彰显妇之贤德".这句话,体现了上博简<诗论>对婚姻关系中的礼仪、道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六》)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仁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它已经很久了啊." 中庸之道,被孔子称为"至德",即至高无上的品德、仁德.君子行中庸之道,执两而用中,正是在现实中适当取其长而避其短的上策.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1,(16):26
本刊讯(记者韩阳)5月28日,湖南文艺出版社独家引进的《军情六处》中文版在书博会上与读者见面。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乔良亲临新书首发式现场,见证该书的出版。《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一书是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一的英国"秘密情报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张学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把个人的一切和国家、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进行抗日战争,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有历史性的特殊贡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5.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创办的我国最早的近代汉文报刊之一.研究这个报刊,对于了解鸦片战争前,外国殖民主义者如何运用报刊对中国进行侵略,探索外国人所办近代汉文报刊的产生、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特选撮要每月纪传》是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恩于1823年(清道光三年六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现雅加达)创办的,1826年(清道光六年)停刊,共出版三年多.月刊,木刻竹纸印刷.至今所能见者仅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创刊号和第三期两册.它的版式和装订都取中国古代线装书式.创刊号封面顶端由右至左横书"道光癸未年六月",正中约占二分之一的地位自上而下直书《特选撮要每月纪传》八个仿宋体大字.右上角直书小楷:"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下左角署名  相似文献   

16.
<正>酒令,就是饮酒的规程。它最初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序,称为"酒礼",后来逐渐演变成劝酒和饮酒助兴、罚酒的一种手段。中国酒令名目繁杂,无法精确统计到底有多少种类。据清代俞敦培著《酒令丛钞》记载,大体分为四大类,即"古令、雅令、通令、筹令"。《中国酒令大观》(麻国钧、麻叔云编著)则分为":覆射猜拳类68种;口头文字类348种;骰子类128种;骨(牙)牌类38种;筹子类78种;杂  相似文献   

17.
2006,中国博客年"领导博"、"名人博"、"政府博"、"警察博"是经常见诸报端的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  相似文献   

18.
北京老字号企业中,"双合盛"啤酒厂出产的"五星啤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早在1929年,五星啤酒就荣获"巴拿马博展会金奖".  相似文献   

19.
SNS的全称为Social NetworkServices,一般翻译为"社交网站"或"社交网",它是根据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莱姆(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建立的交流手段.2005年以后,中国的SNS网站兴起,大学生对SNS社交网站的热衷程度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0.
谈谈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编辑的要求是侧重于"博"还是侧重于"专",这是长期以来出版界和编辑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论者比较强调编辑的"专",主张培养"学者型编辑",而另外一些论者则认为,编辑所承担的稿件五花八门,涉及不同学科,因此不能过分强调编辑的"专",编辑应更强调其"博"和"杂"。由于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在出版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在出版内容提供与数字出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