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政府在博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强烈的利益需求参与博士研究生教育事务。这种利益需求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也有其非理性的一面。考量利弊,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不能忽视地方政府利益需求的非理性。为此,应重视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地方政府要正确认识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理念、正确发挥其在博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职能,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公平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境是家长、母体高校、独立学院和地方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博奕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的追求直接导致“独立”困境,公办母体高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助长了“独立”困境。独立学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独立”困境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独立”困境的根本原因。解决“独立”困境问题,一方面应完善相应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公立高校的退出机制趋于成熟;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办学机制,坚持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理论视野下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境是家长、母体高校、独立学院和地方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的追求直接导致“独立”困境,公办母体高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助长了“独立”困境,独立学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独立”困境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独立”困境的根本原因。解决“独立”困境问题,一方面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公立高校的退出机制趋于成熟;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办学机制,坚持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的教育改革中,引人注目的是引进了社会民间资本。但研究民间资本与教育的关系,不能把民间资本介入教育,仅仅当作是教育融资手段的革新,因而需要转换研究的思路,要以民间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资本)本身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内在特性为视角,探讨民间资本介入教育的基本动机、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政策上分析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益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前,面对我国的社会现状,促进利益和谐是政府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政府的自利性也是影响利益和谐的因素之一。要实现利益和谐,地方政府在下一步的行政改革中必须注意克服政府在制度变迁、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中的过度自利倾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失衡是地方政府、学校与家庭受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在成本——收益比较原则下,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解决的思路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明确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坚持行政伦理教育,提高地方政府行政人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在自觉性;打破我国地方政府与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利益同盟;建立家庭教育利益表达机制,降低家庭维护其教育权益的制度成本。  相似文献   

7.
发展教育必须把国家的利益作为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利益;政府必须坚持教育利益的“国民化”,而不是以狭隘的体制性利益、地方性利益、本位性利益或利己性利益为目的,去引导、举办、管理教育。高教办学体制多元化是坚持教育利益国民化的必然抉择。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要大发展却面临着巨大的体制压力,并为此支付出巨额的体制成本。明智的政府是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最有力的手,但是坚持对民办教育实行体制性歧视的政策,则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大阻力了。只有牢牢坚持教育利益国民化,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新制度。没有这个关键前提。就不可能有一个前瞻性、全局性的、公平和谐的真正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现代教育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认为地方政府改革是为了追求公共利益的观点,是将地方政府置于企业或社会本位的巢臼,把地方政府作为了改革的被动客体.将地方政府视为改革行为主体,运用行为主体的自利性和个体主义假设发现,地方政府改革动机并不是追求公共利益,而是为了谋求其合法性、谋取私利,彰显领导个性,公共利益只是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实现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府的非正当利益及其有效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利用自身所享有的政治权力资源,获取的与国家总体利益相偏离甚至相对立的自身利益。这些自身利益与其组织的目标和宗旨相背离,获取手段也往往违反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导致腐败和寻租。政府的这部分利益,我们把它称为政府的非正当利益。他具有违法性、突出的“行业性”等特点。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大危害。鉴于此,我们应当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拼房择校”的问题。广为公众诟病,但是,仅把这个问题的板子,简单地打在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身上,显然有失公允;而仅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地方政府的层面。也是不现实的。禁止跨区择校.不仅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应该从维护义务教育根本理念的角度出发。因为义务教育是一个普惠的、非选择性、非淘汰性的教育阶段,也是政府必须提供的一个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若想彻底打破“占坑择校”利益格局,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是家长、学校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落差的追求直接导致“择校”产生,学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助长“择校”之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纵容了“择校”行为的存在,国家政府对教育利益分配的不均是“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当前择校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规范,高度警惕各种变相重点校,严禁人为地制造和拉大学校差距;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大力改造和扶助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政府应当追求和实现公其利益,但政府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利益、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政府利益的扩张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政府过度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威胁和损害公共利益,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遏制政府利益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民间法生于乡间,出于习惯,不一定见诸文字,却在民间发挥着广泛而有效的规范作用,与国家法律相比,其运行呈现高效、自觉、稳定的特点。民间法的实施主要依赖于以地方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的内心确信;此外,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其获得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同时不能忽视的还有来自于国家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经费的扶持,但是,对于高等教育的资助是国家的义务,政府不能以此而换得对高校实施直接管理与控制的权力。高校招生和学生就业等问题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密切关联,但政府的职能应侧重于政策导向和信息指导,关键还是要培植高校自身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灵敏、健全的反映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社会利益进行整合,这是国家法与民间法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民间法在法律创制、法律实施以及法律反馈等法治环节中,都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整合。在法律创制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社会利益整合裂缝”,民间法可以弥补此种裂缝;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只能形成利益整合的框架,民间法可以在此框架之下,针对具体情境构造社会利益整合平台;在法律实效反馈过程中,民间法则可以以规则的形式表征利益整合之效果,进而实现社会利益的“再整合”。我国正在从一个大国迈向强国,关注民间法的治理效能,就是要在“世界知识”之外,汲取“地方知识”与“民间知识”,形成中国之治,为实现强国目标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博弈论的视角看,独立学院政策执行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博弈过程,其中有五个主要的“局中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投资者、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为达至自己的效用或利益最大化,每个博弈者运用不同的方式对独立学院政策加以重新解读,演绎着中央政府(“上”)与地方政府(“下”)周旋、政府(“权力”)与民间投资者(“资本”)纷争、中央政府(“官”)与独立学院(“民”)角力、母体高校(“主”或“次”)与民间投资者(“次”或“主”)较量的博弈图景,形塑着独立学院政策执行的特殊利益博弈生态.  相似文献   

17.
以地方政府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择校生收费政策为例,可以发现地方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导致该政策失真的机制与特点。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制约因素,地方利益团侉间的利益博弈可能造成国家政策失真。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具有与地方利益团体博弈的意识,防止教育政策失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发展教育必须把国家的利益作为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利益;政府必须坚持教育利益的“国民化”,而不是以狭隘的体制性利益、地方性利益、本位性利益或利己性利益为目的,去引导、举办、管理教育。高教办学体制多元化是坚持教育利益国民化的必然抉择。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要大发展却面临着巨大的体制压力,并为此支付出巨额的体制成本。明智的政府是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最有力的手,但是坚持对民办教育实行体制性歧视的政策,则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大阻力了。只有牢牢坚持教育利益国民化,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新制度。没有这个关键前提,就不可能有一个前瞻性、全局性的、公平和谐的真正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现代教育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普遍存在,人们的利益观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也是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处理利益问题的思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过程中,要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利益与理想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运用利益分析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和化解利益矛盾;要建立利益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日益凸显和社会期望的提升,使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在现实中它的推行却出现了困境。在社会三元结构视角下,地方政府基于GDP的压力易与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达成同谋,而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很难形成三方的有效制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要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使地方政府自身运作规范;并充分理解和重视企业在我国社会中的角色和处境,企业应具有企业公民的意识;并着力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的互动合作,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