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2022年3月《基于智能化教育场景的智慧课程建设》(作者:杨明媚)一文,介绍了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从构建智能化教育场景、开发整体式课程体系、落实规范性课程实施、探索发展性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智慧课程建设,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时代下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可以理解为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课程”进行融合,是目前国内高校对课堂和课程的创新,是学校培养品学兼优人才的有效手段。“立德树人”是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教育的要求,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力和品行同样出众的人才,为其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铺垫,这与课程思政的含义契合度较高。文章通过对智能化茶园栽培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对智能化茶园栽培管理课程思政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并对智能化茶园栽培管理课程思政优化与提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茶树栽培课程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新商科理念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政教育则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方向,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型复合特征的“三型人才”。因此,需要构建“专思创”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三级进阶模式、“实训—实践—实战”三层递进模式和“课程—教材—导师”三维贯通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创建情境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推进“云教育”,拓展教育新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慧化转型是高职教育办学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高职课程建设理论创新的需要,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新型高职课程的需要“。在线云教育”视域下高职课程智慧化重构路径主要包括从“资源化”到“智慧化”“、分化+细化”、“类型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新农科通识教育是建设农业强国、培养“三农”人才的关键。本文以“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课程为例,探究新农科通识课程教学理念与建设路径。课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创新、发展”为课程理念,设计了“遵从自然、利用资源、创新技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五大主题教学内容,创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Transdisciplinary)—线上线下多场景联合(E-platforms)—朋辈教学体系支撑(Assistants)—“教师—朋辈—学生互馈激发”(Motivation)的“TEAM”教学模式,建立了二维融合—三方评价—四度提升的“2+3+4”全过程评价标准体系,同时融合科技小院一线实践等思政元素,培养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系统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与批判思维综合能力以及“三农”情怀与责任担当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学习是“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式。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是江苏省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打造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共同体,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江苏学习在线”平台进一步智能化升级,依托平台培育网上学习社区。通过对江苏省社区教育智能化学习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设想社区教育智能学习平台支持服务体系的设计架构,得出课程智能推送、智能学习场景下的社区教育师资配备、智能学习系统下的学习效果评价等是几个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王小勤 《教师》2023,(24):39-41
“日语视听说”课程是广东白云学院日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关注点由基础课程中的课本知识逐渐外扩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及实践运用。文章作者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以及“日语视听说”的实践性特点形成BOPPPS+E的教学模式,设计并运用SPOC线上多平台、AI语音在线测评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语言—文化—演练—运用,通过鱼骨教学的双主导三阶段思路应用于日常教学与实践中,并提出生生互评、校企双元课堂教学的动态评价机制,致力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煤炭开采进入智能采矿新阶段。河南工程学院积极适应行业转型发展需要,启动采矿工程智能化升级改造探索实践。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设置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的一致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智能化系统的基本架构,以“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架构组织课程,以“智能+采矿”场景应用确定课程知识结构。新形势下,智能采矿将作为河南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实现人才精准供给。  相似文献   

9.
国际学生课程因受疫情影响现阶段多数转为线上,而造成课程开展难度较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成为当下国际学生课程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社区关系视角,梳理了现行国际学生教育事业中文化体验课模块化、地域化和异步化的基本特征,针对特征总结得出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传统常态化”“地域特色化”“影像可视化”的发展现状,着力探究基于社区关系而构建的“家—校—生”一体化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模式,通过分析新时代国际学生社区文化体验课程模式构建中课程时长较难控制、协同完成存在风险、课程质量评价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了社区关系视角下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模式的实施路径,即师资互通共融、资源互用共享和共建社区家长学校。  相似文献   

10.
谢小燕 《广西教育》2023,(13):43-48
本文论述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立足学校“梦”文化,坚守理想教育办学特色,以未来学校理念为指引,在智能化教研生态建设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滨湖蓝”校本课程守正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到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再到关注家长育儿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创设学生童梦课程、教师追梦课程和家长育梦课程而整体构建起未来学校理念下的学校“梦想+”校本课程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1.
学科课程注重学科知识的整体性与完整性.但与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贴近不够紧密.不能直接形成职业能力.在高职教学实践中已突显不足。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现此目的的有效课程模式就是“素质项目”。“素质项目”是一种以工作项目为基础、以能力教育为核心。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课程模式。为了实现课程与“素质项目”的转化,要注意处理好教师、教材、场景与学科课程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三全育人”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以课堂思政教育为主阵地的思政教育范式,建立一种新的非组织化的思政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即课程资源。“三全育人”之十大育人体系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各个因素的育人功能,将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作思政课程进行建设。二是交往场景即课程单元。交往场景是校园师生交往情境,一个场景即为一个思政教育的师生交往情境,类似于课堂教学中一个基本课程单元。三是交往过程即教育过程。师生交往过程通过思政教育意义阐释、师生互动等达成共识,落实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引领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软件质量与项目管理”课是中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软件承载了推动各行业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在这门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大学教师极为关心的问题。以“软件质量与项目管理”为例,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育特点、课程方案和教学案例,为学生专业学习、品格塑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启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场景”提供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新业态。为有效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落地,研究从场景赋能视角切入,对场景、智能应用场景、智能教育场景的本质内涵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梳理“学、教、管、评、研”等智能教育场景的研究现状,觅求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运作规律。研究发现,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运作规律表现为:清晰明确的教育需求是首要条件,场景应用的成熟度评价是中坚力量,科技向善的监管机制是落地保障。鉴于此,从生态营造、指数流通和持续治理层面提出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推动智能教育场景落地提供客观可行的理论支撑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数据治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当前数据治理呈现出场景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但是以管理和标准为核心的静态治理理念难以适应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该文首先从数据治理的视角探讨了教育场景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场景数据治理中存在的数据不够“大”、数据不够“好”、数据未尽其“用”三个核心问题,提出高校教育场景驱动的数据治理方法和治理流程,教育场景中的原始数据经过数据资产化、数据标准化、数据要素化三个关键环节演化为具有计算属性、组织属性和教育属性的场景数据资产,作为关键要素进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数据资产生态,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范围和成熟度两个维度探析数字化教育场景应用的现状。首先,本研究围绕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功能—结构—业务场景的逻辑主线,构建教育业务场景整体框架;基于人员、流程和技术理论,建立数字化教育场景应用维度框架;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数字化教育场景应用成熟度模型。其次,本研究对2012—2022年发表在中国知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论文进行筛选、编码、内容分析和数据统计。研究表明,近十年数字化教育场景应用研究呈下降趋势。其中,应用范围的研究集中在“教”与“学”场景和高等教育阶段,应用的成熟度仍处于基础级向成熟级过渡阶段。最后,本研究讨论了数字化教育场景应用的发展趋势、不同教育场景和教育阶段的均衡性及不同教育场景的成熟度,以期对国内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孙敏佳 《科教导刊》2024,(7):105-107
地质鉴定技能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生必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技能。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学反思发现,“地质鉴定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存在浮于表面、综合性欠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忽视等问题。文章在深刻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的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提出课程改革方向:一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二是引入情景模式教学,三是增加典型案例分析,四是结合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明确在“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中建设交互式多媒体沙盘的目的和意义,论述了沙盘的设计思路、微缩建筑实体模型及控制系统的制作,以及相配套教学平台与资源库的建设。探讨了沙盘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场景下,加强对课程所授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陆莉萍 《上海教育》2009,(13):55-56
课堂是富有活力、师生共同构建的生命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生命”型课堂中,教学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的观念和“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的思想,将课堂教学视为人的一次生命之旅,师生共建知识交往的场景与平台,让知识教学充满生命对话、交流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