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你试想过没有在电视上看一场职业篮球赛和亲临现场看一场球赛之间的区别。电视上看完球赛,您可能告诉朋友这场比赛的结果,并复述这场引人入胜的比赛。如果亲临现场,您可能会告诉朋友所有下面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2.
付鹤 《记者摇篮》2004,(5):40-40,32
一年一度的央视主持人大赛结束了,看了几年这样的比赛,如今的感觉是这场大赛正在从一场激烈的选拔演变成一档组织严密、质量上乘的娱乐节目,作为一名电视从业人员,我们在荧屏前瞩目各位参赛选手大展才华的同时,不能不从电视工作的实践角度出发,来对“主持人大赛”这一常见的主持人选拔形式做一番说长论短。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1987年2月22日第五版发表的报告文学《中国人》,其中有一句“最后宣布的一等奖获得者是中国男中音歌唱家曹群。中国人压轴!” 1987年3月2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称中国的江加良和瑞典的瓦尔德内尔的一场球赛,也叫做“压轴戏”,因为这场比赛是整个比赛的最后一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足球职业进程的加快,球赛的火爆程度日甚一日,广大球迷对赛事直播的要求也日渐高涨,于是,广播、电视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广播没有画面,要成功转播球赛,就必须通过解说员的现场解说,“帮助”听众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使听众坐在收音机旁就像到了比赛现场一样。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整、快、细、活。 一、整:就是要在宏观上把握住整场比赛的流程、局势。用球赛中的专业术语叫做“控制场上比赛的节奏”,让比赛解说呈整体性、连续性、急缓相间、张弛有度。解说员要驾驭住场上形势,如谁强谁弱、谁攻谁守…  相似文献   

5.
历时一个月的14届世界杯足球赛总算结束了,作为一个球迷,也可以放松一下,说点儿球赛外的闲话了。整个儿球赛期间,我几乎都是看的电视直接转播,和电视台的几名体育解说员“接触”最多,因而,失望也最多。特别是中央台的两名解说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干扰了我观看比赛。回想一下,他们错在哪儿呢?错就错在,他们忘了自己是电视解说员,硬要把我的21吋大彩电当成半导体收音机。他们说的,实在太多了。电视转播体育比赛的最大特点是现场感极强,赛场上每一瞬间变化都立即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足球虽然是一项对抗性强的项目,但场上的攻守变化也都是直接在观众眼前表演,不用再劳您解  相似文献   

6.
李想 《新闻传播》2009,(8):39-39
一边看电视上的世界杯球赛直播.一边与好友打可视电话讨论比赛.期间也许还在用手机接收来自比赛现场的精彩进球片段,新兴媒体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并扮演着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角色。那么,什么是新兴媒体呢?  相似文献   

7.
刘波 《记者摇篮》2004,(8):28-28
一位电视媒体的专家曾这样形象地比喻主持人:“如果把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看作是一场比赛,主持人就是这场比赛的最后一棒。这最后一棒最容易出成绩,出名,也最容易担责任。如果冲刺失败,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现在我们正迎来人际传播时代,电视媒介的人文色彩极大加强,电视节目应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观众,最终是通过主持人这张面孔体现的。正是由于这样的传播方式,才说明了主持人的地位重要。  相似文献   

8.
心中有愧     
过了不惑之年,对往事的回忆与审视,多了一些理性,少了一些浮躁。时至今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球赛,四十岁的人,球赛的“上半场”已经结束,想有所作为,一切就看“下半场”了。但总结不好“上半场”的功过得失.那“下半场”恐怕也踢不好。我给自己做了总结,有两件事只要想起我就觉得心中有愧。  相似文献   

9.
球迷痛揍洋裁判 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人家去天文台路(现合肥路)看足球比赛,只花了两毛钱,买了最差的位子(那时最好的位子也不过才六毛钱),挤在人堆里看了一场球,没想到一次上瘾,大概被场上的气氛所激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每到礼拜天,就向大人要一元钱,三毛乘三轮,两毛买门票,五毛吃点心,和几个伙伴一起,到球场去玩儿,不是看球就是踢球,不到天黑不回家.后来人家告诉我,我那次看的是"亚洲球王"李惠堂出场的球赛,世传"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嘛!难怪好看.  相似文献   

10.
常有热爱体育的朋友对我说,他们既喜欢看电视又喜欢读报纸:看电视,主要是观看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里目睹比赛的进程,分享体育运动所特有的刺激和快乐;而读报,主要是研究体育版的赛前分析、赛场花絮和赛后评论等等,因为他们需要了解体育的内幕,他们需要思考.每当听到这些话后,我总是感到不太舒服,仿佛看电视只能看热闹,看报纸才能看门道。诚然,作为两种传媒手段,电视和报纸各有特长,不能互相取代。但是,笔者认为,电视同样可以做出有自身特点的深度报道。事实上,近几年来电视在深度报道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肖剑  浩然 《出版参考》2006,(5):11-11
一个聪明的家伙决定开始一项冒险活动,他大胆地预测一场万众瞩目的球赛的结局(会有很多人赌球),他发出一万封信,对其中的一半即5000人预测甲队胜利(邮费用不了多少钱,发E-MAIL更便宜)。无论如何,他总会说对一半。然后下一次,他又开始预测一场新的比赛,  相似文献   

12.
"朱总,时尚集团的吴总刚去世了.我看过您的一篇博客,您跟他应该是朋友,不知道您知道么.跟您说一下." "啊?我不知道啊.真的?" 早上(8月21日)一个年轻的朋友在MSN上告诉了我这个消息.乍一看,震惊之下,赶紧给朋友打电话求证.  相似文献   

13.
张宇鹏 《新闻知识》2012,(6):106+105
一、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解说概述1.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解说的起源我国的体育解说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对建国以前的电台广播未作考证),迄今为止,已经61年了。1951年,苏联男子篮球队到上海访问,比赛门票被一抢而空,很多没有买到票的人纷纷打电话到电台希望能转播这场体育比赛。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决定由播音员张之、陈述搭档解说这场比赛。这场比赛解说成为我国体育解说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4.
洁尘 《视听界》2007,(2):108-108
我先生看电视一般只看三个频道。一是体育频道。他是球迷,每周要看几场比赛,德甲、意甲、英超什么的。二是央视戏剧频道。先生是天津人,父亲是京剧票友,从小生长的环境中京剧氛围比较浓厚,把他培养成了一位京剧爱好者。再就是央视的农业频道。作为一个园艺爱好者,农业频道里那些如何剪枝培土倒盆施肥的节目,让他学到了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15.
孙焕英 《传媒》2002,(11):23
我记得我不止一次发表文字商榷电视台的球赛解说了。如:缺少流派纷呈,一味模仿宋(世雄)腔;不显点睛之笔,满篇画鳞画须,等等。有好长时间未听球赛的电视解说了,本以为它有了很大的改进。最近看了些世界杯足球赛,没料到,这电视解说,有些更加离谱,简直有点儿令人不知所  相似文献   

16.
朱丹 《大观周刊》2006,(25):70-71
出门看天气.看天气能知天象.知天象而有所准备.那出行才能玩得安逸.玩得尽兴。一部电视剧、一场球赛、服装过季、冷门线路的低价格……当各种因素都在左右旅游市场的同时,出门就更应该掌握旅游的天气——“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电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播出模式才能突破多场比赛同时进行,电视只能直播一场的模式?点播奥运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06,(18):I0050-I0051
世界杯开赛在即,四年一度的足球大战总是牵着球迷们的心在各个主办国之闻飞来飞去。没钱的通过电视转播,看看球赛,随电视画面去感受一下主办国秀丽的风光、独特的人文和民族风情。如果你是球迷,手头够宽裕,又有一颗放飞的心。那便跟着“世界杯”去旅行吧,游山玩水之余,亲临比赛现场,感受那烽火连天的竞技气氛,这样的人生体验将令你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9.
尽管传播学理论早已表明传播是双向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中,传递与反馈也是相依相存、相互作用的,但过去任何时候都不如21世纪对互动报纸的呼唤更迫切。当网上BBS、网上聊天,互动游戏、互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互动方式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时,人们再迫切不过地希望媒体成为双向交流的互动媒体。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传统媒体采取了改进之举:电视为了留住观众,先后打出了从增加节目、扩充频道到如今的互动电视;广播为了生存发展,开通了现场直播、热线交流、互动娱乐等节目。如今,看一场球赛,观众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即时利用手机短信与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毛毛 《新闻知识》2001,(6):33-34
众所周知,十多年前,体育记者对体育比赛的报道,只要记录比分,叙述过程便可交差了,但是,现在如果这样写,读者会不屑一顾。电视的普及、频道的增加,使现代人更喜欢从电视这个多元空间接受信息,边伸懒腰,边看比赛,要比全神贯注盯着报纸轻松自由。电视的现场报道,使他们不再需要从报纸上获取对比赛现场的纪录和描述性的信息。目前,就体育的报道而言,电视的威胁论已是报界的共识。特别从去年的奥运会报道情况看,央视不仅全方位现场报道赛况,还增加了评述性的节目。由此看,电视记者已经向走老路的报纸记者亮起了红灯: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