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大学生的情绪障碍,主要指影响大学生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情绪因素或情绪状态。可以表现为逆反情绪、自卑情绪、自负情绪、冲动情绪、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多方面。主要是由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而导致,大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是针对于以上因素进行,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从而使大学生充满愉悦、幸福、健康。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情绪障碍,主要指影响大学生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情绪因素或情绪状态,可以表现为逆反情绪、自卑情绪、自负情绪、冲动情绪、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多方面.主要是由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而导致,大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是针对于以上因素进行,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从而使大学生充满愉悦、幸福、健康.  相似文献   

3.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会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由于大量生理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变化加在一起,会提高该时期抑郁的发生频率。本文从心理、社会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毕业班学生谨防抑郁症抑郁,是常见的情绪障碍之,初中毕业班不少同学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轻微抑郁对心理、生活和行为起消极作用,对健康带来不利,严重的则会造成精神疾病,需要治疗。抑郁是一种心理综合症。通常表现为对自己做出不会逻辑的推理,消极的判断.以至自...  相似文献   

5.
李玉秀 《文教资料》2008,15(2):223-224
抑郁是当今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困扰.文章从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主要表现入手,继而从自我发展、性心理、人际关系等维度探讨了大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三大自我调节策略,即认知调节、情绪调节以及行为调节.  相似文献   

6.
贾萍  卢杰 《教书育人》2024,(6):31-33
抑郁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意志活动降低并伴随不同躯体症状[1]。新冠疫情后,抑郁障碍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其中,抑郁障碍大学生患病率也有所提升。据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18.5%的大学生具有抑郁倾向,4.2%的大学生具有抑郁高风险倾向[2]。患有抑郁障碍的大学生不仅要忍受抑郁症状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抑郁障碍带来的消极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和偏见不但给大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压力和冲击,而且影响了他们寻求专业治疗的救助行为。文章以抑郁障碍大学生的临床表现为出发点,分析了抑郁障碍大学生消极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抑郁障碍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抑郁障碍大学生刻板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成才的负性情绪及其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其成才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感和抑郁感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影响和制约着他们的成才和发展。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可按照心理学家贝克(A.T Beck)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治疗对医科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对632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632名大学生中78名(12.3%)存在焦虑情绪,104名(16.5%)存在抑郁情绪。团体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抑郁及焦虑情绪均明显缓解,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团体治疗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偶然的、暂时的消极情绪并不会影响心理健康,若持续时间过长或产生变态情绪,就会对心理健康构成威胁。研究证明,长期情绪困扰会导致焦虑、抑郁,进而引起偏头痛、胃溃疡等身心疾病。从当前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异常和行为问题看。无论是过度焦虑、抑郁、厌学、早恋、恐惧、敌对。还是自卑、嫉妒、人际关系障碍、悲观厌世、轻生自杀。原因固然很多。但消级情绪是其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生活事件、个性特点和个人的应对方式等。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抑郁的策略主要包括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筛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自助和有效求助的意识和能力;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对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总之,大学生抑郁的发生是生理、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郁的预防和干预也应从多途径多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1.
抑郁情绪是一种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沮丧苦闷、兴趣减退等。而抑郁障碍则是一种精神障碍。抑郁情绪是心境抑郁、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的核心症状。要对抑郁障碍进行干预,抑郁情绪问题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简述了抑郁情绪与抑郁障碍的关系,并从起因、病程、临床诊断等几个方面对抑郁障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李永兰 《知识文库》2023,(17):119-122
<正>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产生居多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艺术治疗作为重要的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本文介绍艺术治疗的定义、理论基础和治疗对象,论述绘画艺术治疗、心理情景剧艺术治疗及音乐艺术治疗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中的作用。绘画疗法可增强自信,改善情绪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音乐治疗能消除学生精神紧张,安定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情景剧可表达复杂情感状态减少心理防卫,突破内心障碍,进入深层的自我认识。艺术治疗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种较为重要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在促进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 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合大学生心理调查量表和大学生的人口学信息编制而成调查问卷,对某市属高校大学新生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的数据应用Ep idata 3.02软件,采用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多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情绪改善明显。干预组新生的抑郁情绪改善明显,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抑郁情绪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情绪障碍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探究了引起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因素,提出了情绪控制与调适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在青少年群体中高频发生。长期存在的抑郁情绪,不但会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态度与行为范式,还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本文以人格论为视角,阐述了抑郁与人格的关系,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因素,如述情障碍、依赖性与完美主义以及自我批评,并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层面提出了有效抑制抑郁情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抑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对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情绪智力四个成分与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同时探讨理想的情绪智力模式。结果表明,高自我情绪觉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不利,高自我情绪处理对心理适应起积极作用,高人际情绪觉知可预测个体较低的抑郁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理想的情绪智力结构应具有中等的自我情绪觉知能力和高的人际情绪觉知能力、自我情绪处理能力、人际情绪处理能力。当个体自我情绪处理能力不高时,高情绪觉知对其心理适应则可能有害。  相似文献   

17.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会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心理成因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偏差、缺少社会支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人际关系的困扰、人格缺陷、恋爱与性心理的不成熟六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一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二要教会大学生合理进行自我调节,三要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四要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的情绪加工特点,从而为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情绪加工量表对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轻度抑郁组和中重抑郁组在情绪加工总分及其下属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情绪失调、情绪回避、体验枯竭和加工不足能有效预测正常对照的抑郁水平、情绪回避能有效正向预测轻度抑郁组的抑郁水平、情绪失调能有效正向预测中重抑郁组的抑郁水平。结论:抑郁大学生存在情绪加工的问题,且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的情绪加工呈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文章选取台州某高职院校743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病人健康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和自编人口学统计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受疫情影响存在轻、中、重度焦虑情绪的比例均高于抑郁情绪;存在明显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大学生群体中,农村学生比例...  相似文献   

20.
网络成瘾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求网络成瘾(以下简称IAD)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有效干预,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整群分层法抽取至少有一年网络使用经验的1~4年级高等院校大学生341名,使用网络成瘾量表、状态焦虑问卷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2)网络成瘾对焦虑和抑郁均有极为显著的预测作用,网络成瘾对焦虑的解释度为14.3%,对抑郁的解释度为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