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伦理已有的理论建构主要是规范伦理向度的建构.规范伦理向度建构面临着规范生成困境、规范有效性问题、规范与行动之间的逻辑距离、规范普遍性与主体差异性的矛盾等诸多困境.事实上,环境伦理在德性伦理向度的建构不仅可能的,而且可以有效地超越规范伦理向度的各种困境.德性伦理向度的建构思路包括传统德性伦理德目意义的拓展以及具有环境美德的新型道德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规范伦理的外显性和易操作性深刻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其道德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知性特点”,显得抽象枯燥和苍白。德性伦理以挑战规范伦理的面目兴起,反映了当代道德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德性伦理重新找回了道德的根基,即人本身,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它与规范伦理有着密切的契合性,两者互为补充。德性伦理运动的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成人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必须重视成人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且要在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之间找寻合适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现实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的、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5):34-40
关怀伦理以知识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关切为核心,以责任为准绳,体现为一种广泛的"爱"。这种"爱"关照个体、家庭、国家,表现为修身之德、齐家之德和治国之德,而"修身、齐家、治国"正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内核。离开了关怀伦理,难以养成伦理的德性,"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关怀路径,"平天下"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政治理想和终极德性关怀,因此,关怀伦理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有效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空间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具有根深蒂固的伦理性。现代教学空间不仅是促进学生德性发展的道德空间,还是学生“安身立命”的重要场域,同时还反映出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学空间发展的伦理诉求。然而,现代教学空间在不断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陷入了教学空间“剧场化”“同质化”和“技术化”的伦理困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重申教学空间的伦理关怀以恢复教学空间的伦理性。为此,既需要重塑教学空间观以关照学生的德性滋养过程,打开学生的德性价值空间,又需要改进教学空间布局与设计,确立他者性伦理规范,提升教师的空间伦理关怀,还需要反思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构建教学空间伦理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伦理关系的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教师职业伦理由教师职业伦理关系、教师职业规范、教师个人德性和教师职业伦理秩序四个要素组成,四者息息相关。随着教师职业伦理历史演变至后现代社会,他律时期统一的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开始减弱,道德环境变得宽松,道德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多极化开始出现,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从"教师主宰"走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职业规范从他律时期的"服从"走向自律时期的"主动构建",教师个人德性走向伦理反省与自明,教师职业伦理秩序从"规则中心"走向"关怀中心"。  相似文献   

7.
国外关于旅游伦理的研究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主要从旅游伦理的主体、原则、规范和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旅游伦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伦理理论构建、旅游伦理实践探索、旅游伦理规范建设和旅游伦理教育强化等四个领域。国内外旅游伦理的研究存在旅游伦理研究对象不清、研究重点不突出、缺乏哲学批判、忽视德性伦理、缺乏多元基础理论等问题,需要从区分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活动、强化旅游伦理实践伦理问题导向、加强哲学反思和批判、重视德性伦理研究和丰富旅游伦理基础理论等方面推进旅游伦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师伦理具有基于人的共性伦理、立足群体的群性伦理和面向个体的个性伦理三重属性。共性伦理是基于"人"的基本伦理属性,强调教师作为"人"的基本伦理;群性伦理是立足教师群体的群性伦理属性,强调作为"教师"的群体性规范伦理;个性伦理则是面向教师个体德性的个体伦理属性,核心在于形成教师个体德性的高位伦理。澄清教师伦理的三重属性,旨在全面认识教师伦理并据此给予教师伦理的不同期许与合理要求,促使教师伦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从德性上说,"诚"是包含在善之中的,是善的一个要素,但"诚"又有认识功能,其目的在求"真",是在德性上与"真"的合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诚"又是独立于善的。"诚"在教学伦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意义,它为教学奠定了扎实的伦理基础,有助于教学智慧的生成和教学美德的养成,而现代教学中的伦理危机和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诚"的缺失和匮乏。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战略地位,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主导者——中职教师专业化伦理的成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是徘徊在规范伦理的泥潭中,还是遥盼着德性伦理的可能超越,这些都不是唯一而可靠的路径,对中职教师来说,应该寻求一种在德性伦理回归后与规范伦理的启新化的拓域.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中的"人"以伦理关系的形式而存在,教学伦理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交往规则与追寻的生命境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强烈的伦理意蕴,在批判传统教学缺失伦理关怀的基础上,实现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并促进了国内教学伦理研究的兴起,教学研究范式的伦理学转向。然而,当前我国教学伦理的研究尚有很多不足,这也制约了新课改理念的真正落实。为此,当前的教学伦理研究应具有三个基本取向,即规范取向、价值取向与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以人为核心的具有多维品性的实践活动。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关注教学的工具性、科学性、艺术性而忽视了其伦理性,忽略挖掘教学的伦理价值及其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和人格完善的意义,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不如人意。"好"的教学是一种追求和实践德性的活动,其将伦理性视为重要属性,注重知识与道德的并重。因此,伦理性的教学是"好"的教学,它具有关怀和完整的特征。基于教学伦理的"好"的教学应通过教学环境等方式进行间接教学,以此使学生养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取向:规范取向旨在建构教学中的规范和标准,强调道德义务与责任,重在规约教学主体的行为,指向教学伦理的合法性;美德取向热衷于揭示教学的内在德性,强调对教学主体的道德关切,重在涵养教学主体的德性和内在品质,指向教学伦理的向善性;语境取向致力于探寻教学的道德环境与情感,强调实际道德境遇,重在教学主体的伦理反思和情感体验,指向教学伦理的合现实性。这三种取向各具所长,也各有局限。今后的教学伦理研究需要考虑三者的关联与融通,即如何在社会规范、个体美德与实际境遇之间寻求契合互补、动态平衡,实现教学伦理合法性、向善性与合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来国际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若干重要研究议题进行梳理,分析专业伦理与一般伦理的关系、专业伦理是他律抑或自律、关怀伦理与正义伦理的冲突和配合、以及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间的互补关系,以期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复杂图景以较为清晰的描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年来国际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若干重要研究议题进行梳理,分析专业伦理与一般伦理的关系,专业伦理是他律抑或自律、关怀伦理与正义伦理的冲突和配合、以及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间的互补关系,以期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复杂图景以较为清晰的描绘.  相似文献   

16.
德性伦理是一种关注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立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并以实现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道德。德性伦理要求校长成为德性领导,校长德性领导应注重在真正的"人的意义世界"中展开其领导行为;要慎用权力、以德服人,重视道德领导的价值;应成为学习型领导者,并自觉提升自身领导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伦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伦理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兴的研究领域。教学伦理体系是由一系列规范和范畴所构成的。当前,我国教学伦理规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研究与应用来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美"与"德"的内在关联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但对于美育方法的特殊本质人们仍然认识不足.美育作为德育方法区别于传统德育方法的特殊本质就在于价值上的超越性与方法上的直观性,这也是传统德育方法无法替代的教育途径.在道德教育领域,规范伦理和美德伦理既反映了两种教育目的 ,又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论.美德伦理学强调内在德性的养成以及道德的主体性,反对单纯的德目训练与学习.审美教育作为德育的一种方法论,与美德伦理学有着内在的价值统一性,更适合达成德性论的道德目标.审美方法论不仅提供了"直观"的道德意义,同时还揭示了德性养成的特殊途径.  相似文献   

19.
美德伦理与大学生德性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大学德育定位偏失,缺乏德育的人性意义、伦理导向和实践基础.现代社会的大学德育应坚持德性本位的德育观,以美德伦理为价值导向,着眼于以人的伦理道德力培养为核心的德性人格的塑造.德性人格是对知性人格的超越,是人格塑造的"至善"境界,也体现了大学德育在人才培养上价值理性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知情同意原则是现当代社会医疗实践和人体科学实验中的基本伦理原则,它是在近现代的规范伦理视域下展开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规范伦理视域下的知情同意原则实践客观上受到一些特殊情形的限制,也常常呈现出形式主义的倾向.知情同意原则的实践需要接受德性伦理的指导,以德性伦理的方式来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