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18,(3):27-35
陈任旸译注的《孙子十三篇直讲》是清代孙子学文献中较有特色的兵学读本,其译注具有提要以将领用兵之法为旨归;内容不乏具有时代特色的创见;译注与原文联成一贯,拆解原句并重新标点后成一新句;以直译为主,辅之以意译;多次使用口头语体译注《孙子兵法》;偏好运用设问的方式译注《孙子兵法》等特点。《孙子十三篇直讲》对民国时期的孙子学研究产生一定影响,在近代孙子学史上也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竹简孙子》和《魏武注孙子》一系的现行本《孙子兵法》加以比较,特别以《形篇》中"守"的解释为中心展开讨论,认为实现不战屈敌、保全本国为目的的国家战略,是符合孙武本意的。因此《孙子兵法》原本不存在"善攻者"三字,并非脱字、误字,这样文脉贯通,是《孙子兵法》本质意义上的字句。  相似文献   

3.
《史记》与《孙子兵法》的关系非常密切,《史记》并未明言《孙子兵法》,而只有《孙吴兵法》之称;而《孙吴兵法》应当是《孙子》、《吴起兵法》的合本。《史记》中描写了许多著名的战争,这些战争对《孙子兵法》有继承也有补充。司马迁对《孙子兵法》的慎战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尤其是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谋略因现实的变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正>毫无疑问,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出土的兵书竹简之学术价值是不容低估的。仅仅就竹简本《孙子兵法》的发现而言,它对于破解历史上两孙子之谜、判断《孙子兵法》成书的大致时代、厘定《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篇章次序、对勘《孙子兵法》传世本的文字内容、释读《孙子兵法》的某些疑难章句、阐明《孙子兵法》的相关军事原则、深化有关孙子所处时代社会变革性质的认识、梳理《孙子兵法》与"古司马兵法"之间的渊源关系,都具有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兵学文化内涵,具有历久弥新、超越时空的理性精神。研究和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原理,不应该走向极端,应努力避免出现郢书燕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对《孙子兵法》的阅读和诠释过程中要克服浅尝辄止、似是而非;要更加辩证地认识孙子思想体系的价值与地位,重视孙子理论旨趣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杜绝对其理论体系作断章取义的总结;在孙子兵法的借鉴与运用上要克服生搬硬套、无类比附的倾向,不能死守教条。总之,阅读、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不能死守教条,要根据时代形势和条件变化,灵活运用,并在大家普遍认同的军事原则上,萌生出新的原则和新的战法来。这些虽表面上与固有的兵学原则有距离,但其真正的精神内容却是合法的,这才是阅读、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的最上乘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吟咏孙子与《孙子兵法》的诗词曲赋,既有只言片语,也有长篇宏论。这些诗词曲赋出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情感。有的诞生于承平之世,有的诞生于战乱之际,有的创作于武科应试之际,有的创作于友人送别之际,有的是对不良风气的讥刺,有的是孙氏后裔对祖先的凭吊。这些诗词曲赋主要表达了四种不同情怀:一是对孙子治兵才能的夸赞,二是对孙子兵学思想的赞叹,三是以孙子风格创作、品评诗作,四是对孙子历史遗迹所发的幽思。这些诗词曲赋分散在史书、小说、文集、诗集、剧曲、画作、碑刻中,而它们的作者又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提升了孙子的社会知名度,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向更为广泛的社会领域传播。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传入俄罗斯经历了缩简转译本、全文转译本和全文俄译本三个阶段,1950年苏联科学院院士尼.约.康拉德的专著《孙子兵法:翻译与研究》出版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在《孙子兵法:翻译与研究》中康拉德详细论述了孙子学说的世界观基础及其战争论的根本原则问题、《孙子兵法》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孙子兵法》出现的历史背景问题以及与孙子本人相关的诸多问题。康拉德在《孙子兵法》的翻译与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对俄罗斯学术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的善本不外乎以下几种本子:第一是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第二是影宋本《魏武帝注孙子》,第三是宋本《武经七书》本《孙子兵法》,第四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对《孙子兵法》的主要版本作一概括性的介绍,可以为孙子兵法研究提供可靠的文本。  相似文献   

9.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0.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1.
“以意逆志”是一种传统的解释方法,它源于孟子,经过东汉赵岐与北宋孙炎的丰富和发展,成熟于南宋朱熹。朱氏认为“逆”是一种复杂的等待方式,“以意逆志”既是一种诠释方法,也是一种读书方法;“以意逆志”的运用,解决了很多经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四象二十八宿是古人最初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规律而命名的,而《说文解字》对四象二十八宿皆有解释,结合《说文解字》,笔者分别从文字学、训诂学、天文学角度对四象二十八宿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的话语是用于先秦兵家的学术环境。这就决定了它基本的话语模式和语用习惯。其概念的展示采用集中定义的方式,形成了所谓“概念群”.使我们可以从语义场的分析中得到准确认知。意象的运用也相对集中,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系统和修辞场,生动地传达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理念。《孙子兵法》的理论创新也深刻反映在文本形式上。孙子开创了科学论文的标准范式,13篇具有前后一致的整体规划。全篇按道法术分呈的不同层面和两元对举的形式进行安排,形成了奇正相生的对称式格局,而每篇中又箴言警句层出不穷,成为一种独有的结构占位。这些文本特点也都反映在话语习惯、意象系统和修辞特点上,从而使其思想理论得到高度有序化的表述,成为东方兵学当之无愧的元典。  相似文献   

14.
英子与婴宁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有不同的态度 ,这是源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同。陈独秀要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学艺术 ,甚至主张废汉字 ;孙中山则主张继承、改造传统文化 ,总体上对儒家思想、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化艺术持肯定的态度 ,并且十分尊孔 ,反对废汉字  相似文献   

16.
孙武与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史上的双子星座。《孙子兵法》与《吴子》是两部光耀千古的兵学宝典。二者对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治军理念以及战略战术原则的认识,有不少相同和近似之处。二者的区别在于,《孙子》更具理论色彩,展示了对战争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把握。《吴子》较之《孙子兵法》,尽管在战争规律的探索上没有明显突破,但在具体战术原则上,则有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7.
孙子"敌战"思想是孙子军事战争理论的基调所在。"敌战"思想的内涵包括了敌我对立,主动进攻,胜敌而益强的具体内容。"敌战"思想与"慎战"思想、"胜战"思想及"备战"思想共同构成了孙子军事战争理论的体系,而"敌战"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主导因素,是其理论架构的基石。孙子"敌战"思想在现代国际产业竞争和产业战略管理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孙子兵法》对篮球运动的指导意义和提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兵书。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篮球比赛与打仗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样具有非常激烈的竟争性和对抗性。同样具有进攻与防守 ,突破与反突破的斗争 ,双方都力求在客观条件许可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达到胜利的目的。同时 ,尽管球场与战场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在借鉴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指导打篮球 ,在运用上和理解上是有区别的。如何使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对篮球运动起到普遍的指导和提高作用 ,是具有积极的探索研究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钟健明《老子讲义》一书,对《老子》的讲解有一定特色,与当前学界诸多同主题出版物有明显差别。作者几乎未引用前人注释,但他自己对《老子》的讲解主观性又较强。他认为"宇宙神"而非"道"是《老子》中最高范畴,对"一""慈""啬"等重要概念也提出自己的解释。关于《老子》原文中一些难解或有重大争议的话,这位作者也摆明自己的观点。他还将老子道化、神化,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老子》一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中蕴含了丰富的激励思想、大量的激励方法和精妙的激励策略,如道义激励、感情激励、环境激励、赏罚激励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者应从中吸取营养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