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上的运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在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传播媒体等几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对传播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进行教育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当前德育效果不尽人意的情况,本文试从教育传播学的构成要素及整体性角度出发,从理论上说明运用教育传播学理论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丽  方百寿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1):48-50,61
在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以信息传播的过程和要素为脉络,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信息传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讨论了信息技术发展对旅游信息传播的影响、旅游信息传播媒体、传播受众、传播策略等问题,并对此类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者罗密佐斯基综合了工程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的优点,形成了一个比较适用于教育的双向传播模式。本文首次对该模式所反映的教育传播过程进行了解释,并通过对模式中各要素的分析,总结出该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学习的教育传播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教育传播理论没有很好地描述网络媒体的新特点,研究突出及时反馈、互动效应的网络媒体用于教育传播的理论或传播模型很有必要。本文对数字化学习的几种教学传播过程模式的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教学传播功能要素,从显示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诊断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各种模式的教学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其变化活跃了教育传播的生态,影响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引发了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模式的重构。该文运用教育传播学、系统论、技术哲学等理论,分析了信息时代教育传播语境的变化,总结了由此引起的教育传播过程要素的变化,即: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受教育者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多元化、教育信息实现数字化、教育媒体传播由单向变成双向或多向;据此,文章针对面对面教学、远程教育、Web2.0非线性双向互动的教育传播过程模式进行重构,分别提出了其传播过程模式。文章最后分析了信息时代下教育传播过程模式的新发展,并指出了传播技术的变迁促使教育传播过程的重构,其传播过程更重视个体的发展,体现了人与技术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课程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课程的传播是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课程的传播过程及传播要素,讨论了当前国内网络课程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几个有关网络课程传播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的过程,包含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与组织传播到大传播的形态。因而,学术界专门有教育传播学这一研究范畴。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噪音以及反馈。引入到教育学领域,它们分别可以和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手段)、学生、教学效果相对应,另外,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干扰(噪音)和教学反馈。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堂教学是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旨在探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传播模式,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传播要素,通过讨论传播学原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提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传播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不断进行扩招,教务管理过程中急需对"海量"教育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播和反馈,文章试从教育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管理信息化,通过教育传播学理论、教务管理业务流程的介绍,分析教务管理传播主体、传播媒体和通道、反馈、有效交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教育传播学对教务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有效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南国农先生不仅为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构建教育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以及确立其在教育技术学中的理论基础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老师就提出传播理论是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并对教育传播理论和传播要素的整体性做了进一步的阐释;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南先生又进一步论述了教育传播学的体系问题,形成了教育传播的本体论、过程论、信息论、符号论、媒体论、主体论、环境论、效果论和方法论等“九论”框架;在信息时代,南先生积极鼓励教育技术工作者对教育传播学进行研究,并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未来充满期望。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个传播的过程,教育可以借鉴和应用传播学的很多研究结果,传播学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传播学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教育与传播这两个概念中的相似点为本文提供了互相借鉴的基础,从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中可以审视教育技术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而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以教师为传播者、成人学员为受传者的成人教学传播过程中互动的必然性: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适应多媒体教学工具应用的发展趋势,更是由成人学员自身特点决定的;并就如何强化这一互动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艺术等方面提出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传播行为,这为翻译学与传播学找到了交汇点,也为译学借鉴和吸收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打下了基础。通过香农-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与德弗勒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来对比分析传统静态的语言翻译观与动态的文化翻译观,进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并深入探讨其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时代特征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效传播。就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对象、形式和过程的变化,并依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出版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获取和创造过程。本文在阐述Blog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基于Blog的教育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传受主客体统一、个体性与共享性统一、双向反馈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提出了基于Blog的教育传播是一种散布型的网状互动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传播涵义及教育传播学研究范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育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出发,通过对传播类型的划分以及对教育传播的传播学学术渊源的探讨,深入分析了教育传播的涵义以及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文在剖析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和学生传播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的传播途径与作用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与传统的教育传播在各传播要素和环节上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从教育传播学的传者与受者、媒体与信息、过程与模式等着眼,探讨了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呈现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移动学习,通过对移动学习的发展背景、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传播学对移动学习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在分析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及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要素分析的移动学习过程模型,并对移动学习传播过程及五个关键要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给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