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燕 《东南传播》2011,(12):99-101
通过对《微观世界》、《森林之歌》叙述方法和细节刻画上的比较,试图发现中外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差异。,叙述对象不同以及中外不同的创作理念,影响纪录片的叙述方式和对事物的细节刻画。《森林之歌》成功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模式引人入胜,《微观世界》在细节刻画上注重对动植物各部位细致描摹,给观众以感官冲击。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高,中外电视纪录片正在以创新的思维追求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在纪录片栏目化后,故事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应用,作为电影、电视剧创作元素之一的故事化,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着实为纪录片增色不少。如何运用故事化、如何利用故事化成为创作者创作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王庆 《东南传播》2012,(3):82-83
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中国纪录片要打破"高成本、低收视率"的尴尬局面,抢占中国这个大市场,就需要制作出符合中国受众审美观的纪录片。在保持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运用于纪录片的叙事中,以达到吸引观众,引发共鸣,从而实现纪录片的拍摄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冠  唐翠 《今传媒》2015,(2):88-90
人物往往是纪录片作者最为关注的主角。而纪录片中的人物的发展往往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真实的人物故事贴近观众的生活,带给观众"主人翁"的情感体验,因而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类记录片关注的重点。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正是这样一部叙说真实,回归故事的人物类纪录片。本文将以此片为例,展开对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性三方面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创作的突破,很重要的部分在于创作理念的创新.纪录中的选题确定、细节的拍摄、关键点的抓取、具体素材的选取、故事的结构等,都是纪录片创作中不可忽视的要素.纪录片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展示现实生活的平台,通过直抵灵魂的东西,让他们看清自我,让每一个人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公益纪录片 《180台DV的故事》 正是这样一部纪录片,透过孩子们的眼睛让人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著名纪录片人冷冶夫是2006届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的亚洲评委,在参加选拔时被问及“如何能够拍摄好的纪录片呢?”他回答:“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故宫》正是如此,在影片建构的宏大叙事中,王朝的兴衰、文明的沉浮通过精美的视听元素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会让纪录片的故事倍增光彩,会让观众难以忘怀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使记录片的传播效果倍增。塑造好、刻画好人物是所有纪录片创作者要面临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创作实践,对如何塑造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就人物策划、纪录片戏剧性、细节描写、编辑叙事等多方面议题做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当前,纪录片故事化已成为一股潮流、一种趋势,成为纪录片创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但是,纪录片故事化在给纪录片带来生机、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引起人们的一些隐忧.因此,尽快理清纪录片故事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找恰当的故事化手段,促进纪录片创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纪录片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手法和技巧以及纪录片故事化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纪实节目越来越多,观众对电视节目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以及故事片的冲击等原因,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对纪录片"原生态"式记录、平铺直叙模式的整体性构成了挑战,几度造成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困扰。创作者开始以创新的思维追求表现手法的艺术多样化,以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在探讨人物纪录片如何在保持纪录片纪实性这一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加强纪录片的故事性创作,从故事片中汲取营养,增加生命力,适应新环境,在电影艺术发展浪潮中走的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集真实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将片段化的人文故事经过精心编排后以鲜活生动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给观众以真实感和贴近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渐增长,故事化叙述手法冲破传统纪录片的桎梏,以观众喜闻乐见的"讲故事"方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纪录片的叙事方法也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思文 《东南传播》2020,(8):138-140
为了让自然纪录片变得有趣起来,纪录片创作者们常常采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以拉近观众与动植物的距离。故事化让自然的话语不再苍白无味,如何做到故事化,故事化在具体案例中如何应用,这些是创作者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自然纪录片研究者们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细节在纪录片中的情感表达,形象塑造、主题烘托、氛围渲染等作用,很多同行在不同的文章中多有探讨,但对于细节在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功能少见涉及,或虽有涉及但局限于笼统的概念。笔者就细节在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功能进行一些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部好的纪录片作品的诞生,往往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其创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只有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中,纪录片才能为观众提供一个人类生存的某个阶段的活的历史,才能保留生活自然流程的偶发性和丰富性细节,以及经过交流和反馈之后积累的情绪氛围,展现更为丰富的人文背景,所以,有人把时间称为记录片的“第一要素”。但是,在栏目化的生产过程中,完成额定工作量成了各栏目制片人的首要任务。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栏目,是全国第一个以纪录片命名的电视纪录片栏目,自1993年创办至今已有十三年,栏目组聚集着一群执着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资源丰富的今天,专题片、纪录片创作已经走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传播环境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变迁,"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电视从业人员的共识,"讲故事"、"讲好故事"是广大电视工作者追求的主要话语方式。如何从讲"好故事"到"讲好"故事是值得广大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怎样把故事讲好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讲什么样的故事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讲什么样的故事呢?可  相似文献   

15.
董菁 《新闻爱好者》2012,(20):63-64
纪录片专家冷冶夫曾用5句话概括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1]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尤其是广播文艺节目,这种创作手段同样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并有助于彰显人文精神,弘扬人间真善美,讴歌时代主旋律。"广播文艺是  相似文献   

16.
赵丽江 《视听界》2004,(3):83-83
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我们往往关注的仅仅是片子的主题和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在审片的时候,审片者也通常只注重片中提法是否得当,事实是否准确,等等。至于如何表现这些事实,让艺术作品在观众的心灵激起震荡,却不重视。艺术性对于电视人决不仅仅提供审美创造的借鉴、启示或原则,它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没有艺术性的电视人是思想感觉的瘸子,因而也是专业的瘸子。那么纪录片用什么样的叙事手法去结构故事?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去感动观众?本文试以创作《因为有爱》短片来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刘征军 《今传媒》2016,(12):106-107
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经过一些艺术加工的成果,而使得真实事件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而叙事策略的运用又是整个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叙事的精心设计,纪录片的故事化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让观众大大提升了观影兴趣.将真实事件与艺术手法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故事化的展现,作品中讲述的事件将更加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精心加工真实事件,吸引观众的同时,又让观众信服,才是一部真正优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8.
赵静  郝雯婧 《传媒》2021,(12):44-46
以纪录片为代表的视听作品是世界各国真实、立体、全面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本文认为,要想充分发挥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应该从"文化维""翻译维""融媒维"建构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真实有活力的影像载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从一诞生就受到好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单一表现已很难满足需求,而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保持活力的努力方向。也  相似文献   

20.
董菁 《新闻爱好者》2012,(10):63-64
<正>纪录片专家冷冶夫曾用5句话概括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1]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尤其是广播文艺节目,这种创作手段同样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并有助于彰显人文精神,弘扬人间真善美,讴歌时代主旋律。"广播文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