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周日,王宝强自曝起诉离婚的声明引发了全民网络狂欢,短短几天该条微博的评论量就已达300多万,而其妻的微博则被网友热评400多万条.截至笔者写稿时,#王宝强离婚#这一话题的微博阅读量已超过100亿次.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成书背景的基础上,,以2016年微博热搜"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分析在当代媒介环境下其群体心理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博是一种特征鲜明的即时传播媒介,互动性强、媒介整合度高、强弱连接有力等是其特点;本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作为研究案例,从微博事件的媒介生态因子和传播模式的角度来解读微博事件的叙事文本、受众生态、环境生态,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及传播特点作系统性考察,从而正确把握微博事件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4.
去年里约奥约会期间,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微博阅读量在三天之内达到了7亿人次,①完全盖过了里约奥约会的风头.明星新闻由于特有的新闻价值,一直受到媒体和受众的追捧,②但同时也很容易陷入滥俗的漩涡之中.王宝强离婚事件中谁是谁非不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笔者想要探讨的是对于该事件媒体是否有必要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媒体对私人领域的过度关注,会导致对公共问题关注的减少,从而很容易忽略社会中的公众利益.显然,关于王宝强离婚事件的炒作完全超越了新闻报道应有的度,笔者称为过度报道.  相似文献   

5.
陈杏兰 《传媒》2016,(19):84-86
2015年8月14日凌晨,娱乐明星王宝强宣布离婚事件引发传播狂潮,各类媒体、自媒体纷纷上传深挖转发,“王宝强离婚”话题盖过奥运会风头,上了热搜榜头条,且新浪微博话题讨论参与人数过百亿人次,玉宝强粉丝剧增至2000余万.该传播“爆款”的始发动力在哪里?本文试图通过受众使用和满足理论,对其进行探讨,并根据受众主动性特点,对传播实践行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微博、论坛等网络渠道都是网民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宣泄场,而明星事件因其具有新闻价值中的显著性从而能引发天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分析,发现"刻板印象"群体狂欢"意见领袖"等都是影响其舆情生态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放妻书》是唐代敦煌地区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离婚协议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唐代特有的"和离"制度,男女双方以"两愿离"的方式和平离婚。通过对《放妻书》文本的分析,本文阐明了《放妻书》可能的形成条件及其折射的唐代社会风貌。同时,基于对《放妻书》的分析,本文将探讨其与现代离婚声明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提出,无论是《放妻书》还是现代离婚声明,它们都是发布者塑造和维护自身"人设"的媒介工具。  相似文献   

8.
李伊莎 《视听》2016,(11):112-113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微博这种自媒体的发展,其及时性、共享性、互动性为互联网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微博在给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网络极化现象的"温床"。本文从微博传播机制出发,探讨微博舆论极化现象与微博评论转发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选取2016年热议的王宝强离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微博用户评论转发行为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掉牙的东西放在新时代里,也能产生时髦的话题。最近,围绕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红色娘子军》剧本的版权一事,冯远征和妻子梁丹妮可谓操心不少,不仅在微博之中控诉中央芭蕾舞剧团侵犯岳父梁信《红色娘子军》剧本版权,而且还出席了事件说明会,声明要将此事诉诸法律。此事激起了不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2012,(12):30-32
当前,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已经迅速崛起。《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2011年发生的舆情事件中,微博是第一大信息源,占比达20%以上。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具有信息发布的实时性、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传播内容的碎片性、传播  相似文献   

11.
微博的影响力在与日俱增。基于微博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内容的自主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读取手段的简易性,越来越多的纸媒在应对微博带来的挑战时,更多地将之作为一种媒介与资源,纷纷探寻与微博完美结合的路径,诸如开设官方微博、记者编辑开通微博、开设与网络事件相关的版面等。《中山日报》也进行了上述尝试,并借2011年12月30日改版之机,将原来的网事版升级为微博版,将之作为常设版面之一。作为该版的责任编辑,笔者尝试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如何经营好地方党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在直播过程中出现技术性失误。随后,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出致歉声明,并解释了出错的原因。由于诚恳的态度,大多数网友在微博吐槽表示理解,并称是人都会犯错,应给予宽容  相似文献   

13.
从任志强玩微博改变"大炮"形象到广东第一博"平安肇庆"重塑公安亲民形象,微博给社会大众及组织创造了一个平等、互动、没有界限的形象传播大舞台。交流性的传播模式给一向是"沉默的大多数"一个展示自身的机会,而且微博将各个虚拟的社交圈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传播网络,完全迎合现今大众的表现欲与传播欲,对于个人、组织的形象塑造与改善也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致使微博在塑造、改善个人与组织形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微博热现象以及个人、组织形象塑造与改善的案例,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结合传播学与个人形象研究,达到正确运用微博进行形象塑造与改善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张春 《新闻天地》2008,(3):29-31
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个叫王宝强的小伙子凭借《士兵突击》而成为最大黑马,与冯巩、阎学晶等人联袂演出《公交协奏曲》,创下当晚节目的收视最高峰,并在势头上盖过了著名笑星赵本山。有人说,王宝强能上春晚,并不仅是因为许三多这个形象,而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傻根们”,还在于那种“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5.
被诅咒时相爱,受祝福时分开,这似乎是娱乐圈颠扑不破的婚恋定律。周五晚上,北京大雾氤氲,人们正在车流中郁闷着,突然之间,王菲离婚的微博微信,就铺天盖地而来。当日,王菲这条微博,一个半小时被转29万多次;李亚鹏的离婚声明,50分钟被转9万多次。没多久,一张疑似王菲李亚鹏在乌鲁木齐办理离婚手续的照片曝光。李亚鹏是乌鲁木齐人,两人的结婚证是在新疆办的,离婚亦要飞赴乌市。照片上两个人分开坐  相似文献   

16.
曾鸣 《青年记者》2010,(19):50-52
主持人的话:9月8日,北京女画家“赵庭景美”用微博直播老公与另一女子私情的微博“捉奸门”事件引起关注。关注的焦点不仅在于女画家利用微博传播她丈夫和第三者之间的隐私是否违法,而且也在于一些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9月9日,《扬子晚报》、《新快报》、《楚天都市报》、《东莞时报》等开始介入,大篇幅报道此事,而有的报纸更是在头版实名奉上三位主人公的大头照。  相似文献   

17.
在高度商业化的娱乐界,危机公关在明星丑闻处理中具有关键作用。从情境式危机传播视角看,2014年"文章婚内出轨"这一事件中,文章在挽回个人形象上虽采用了"重塑型"、"淡化型"等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同时,由于微博传播的特点,也发现SCCT理论提出的策略存在"部分失灵"或"不再适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焦家奇 《青年记者》2016,(18):40-41
2015年11月6日,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化用歌曲《南山南》中的一句歌词,发布了一条微博“你在北京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京的艳阳里四季如春”,并@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官方微博.5个小时后,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回应:“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会记住这跨越南北的美丽.”此后,这一偶发性的官微互动引发了百所高校接力改编《南山南》的热潮.本文分析这类网络集群行为的诱因、过程及特点,并为如何进一步使用、管理这一模式,打造高校官微形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洋 《中国记者》2014,(1):68-69
微博在公共热点事件中不仅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而且在舆论场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历时性维度考察了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逻辑结构,提出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中心辐射模式""V+媒与V+V双膨胀扩散模式""扁平去中心化模式"与"社交场域模式"四种模式,并探求对微博舆论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左传》中记录的谣言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谣言表现为流言、歌谣、谶语、政治神话等形式。超验性的谣言既由充满危机的社会环境催生,也产生于政治家的意图。知识群体掌握了谶谣的制造、解读能力,从而影响现实政治。在“伯有为厉”等事件中,谣言的传播和应对与内政外交中的祭祀、禳解、聘问等仪式相关联。古代政治家们既利用仪式的传播特征,也利用仪式的象征性或象喻的言语方式,完成现实政治中的权力分配、身份塑造、外交声明等。在超验性谣言的传播与应对中,知识群体通过对谣言的解读宣扬“德”与“礼”的学说,亦可视为建立自己的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