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琴 《东南传播》2016,(10):100-102
明星出轨虽然一直是娱乐圈的高潮式话题,但王宝强凭借一则《离婚声明》,并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引爆舆论、持续刷屏,其热度不亚于正在里约进行的奥运会,而且并不弱于当年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和文章出轨事件。主要原因是首先王宝强《离婚声明》的内容与王宝强本真形象和影视剧塑造的形象相吻合,而且反映了当今社会问题并挑战公众道德底线的事件;其次内容发布渠道即新浪微博,具有草根性与精英性、立体化、即时性及裂变式的特征,促使用户在参与及观看以《离婚声明》为开幕式的仪式中,犹如体验着一场由王宝强、马蓉、宋喆主导的微博围观,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仪式感。  相似文献   

2.
一个周日,王宝强自曝起诉离婚的声明引发了全民网络狂欢,短短几天该条微博的评论量就已达300多万,而其妻的微博则被网友热评400多万条.截至笔者写稿时,#王宝强离婚#这一话题的微博阅读量已超过100亿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荷属东印度时期《公棠簿》中婚姻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社会中离婚案件较前增加,在离婚中妇女逐渐取得主动权,同时,离婚后妇女再婚时的自主选择权也逐步提升,但是在经济上妇女仍处于依附地位。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开始到清朝灭亡,有休妻、和离和义绝三种离婚制度。本文通过对上述三种制度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女性在离婚问题上远不如男子有权利,而男子的权利,也要让位于家族利益。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开始到清朝灭亡,有休妻、和离和义绝三种离婚制度。本文通过对上述三种制度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女性在离婚问题上远不如男子有权利,而男子的权利,也要让位于家族利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荷属东印度时期《公案簿》中婚姻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社会中离婚案件较前增加,在离婚中妇女逐渐取得主动权,同时,离婚后妇女再婚时的自主选择权也逐步提升,但是在经济上妇女仍处于依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男女地位平等。男女结婚要经有关部门按照我国《婚姻法》核准后签发的结婚证.男女双方人手一份。结婚证是婚姻合法的有效证明。也是结婚后男女权利地位的象征。与结婚相对的则是离婚,如果已婚者离婚就要按照规定,经上述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在准予离婚时则要签发离婚证。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样法律效力。然而.在旧中国曾有过以男尊女卑为背景的休妻制。  相似文献   

8.
离婚方式是婚姻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所知,辽代的离婚方式主要有七出、义绝、和离、特殊情况的离婚这四种。通过对这四种离婚方式的梳理,既可以对辽朝的离婚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也可以从中看出辽朝文化中的契丹文化和汉文化的双重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敦煌写卷S6537正面为佛经注解《金刚暎》,其文首尾俱残,存933行,行25字,共2.3万余字。背面杂录各类文书,其具体内容依次为《养男契》、《放妻书》、《家童再宜放书》、《遗书》、《兄弟分家契》、《社条》、《遗书》、《放妻书》、《社条》、《诸杂要录字》、《阿郎放奴婢书》、《太子修道赞文》、《词卷》、《大唐新定吉凶书仪》并序(未完)。其中,词卷依次抄录了《龙州词》、《水调  相似文献   

10.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所确立的一项离婚救济制度。因一方的法定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依法享有赔偿请求权。这使得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保护,从而完善了婚姻法的立法体制。本文从分析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入手,探讨了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进而对离婚损害赔偿立法的缺陷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能引起对该制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古代公文成文日期的标注规范,与现代公文一样包含"标注项目"、"标注方法 "、"标注位置"三个方面,但内容和方式相差甚大。标注项目方面,东汉中期之前,干支和序数结合纪时;东汉中期至隋唐逐渐向单纯序数纪时转变;隋唐之后单纯使用序数纪时。标注方法方面,基本使用小写汉字数字,唐代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偶尔使用大写数字。标注位置方面,东汉中期之前一般在文首,东汉中期之后一般标在文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目录中,"诏令"之书曾长期被作为"文集"而著录于集部。然而,从《旧唐书·经籍志》开始,"诏令"开始由集部向史部移动,至《新唐书·艺文志》在史部起居注类附设"诏令一家","诏令"最终成为史部的组成部分。"两唐志"诏令文献类目的调整变动,是唐中期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在目录编撰上的体现,是宋代档案文献思想进步的产物,对于后世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朕朕 《兰台世界》2020,(4):129-133
汉初,高祖先后封英布、刘长为淮南王,国除后为九江郡。曹魏时又有淮南王之封,西晋时为淮南郡。东晋南朝由于侨置郡县,淮南郡出现名实不符的现象。十六国北朝也有淮南郡的设置,且名实相符。隋唐及以后,淮南郡改为寿州。唐时淮南道为十道之一,唐末演变成淮南节度使。宋时,淮南或为一路或为淮南东西两路。此后元明清至民国,“淮南”二字不再作为正式政区名称。从“淮南”政区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二级制与三级制的循环、分封到郡县的逐渐确立、同级政区幅员总是由大到小、政区设置多受前朝影响等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柴学智 《兰台世界》2020,(2):135-138
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内乱之机入寇唐王朝边境,掠西北、西南边地数十城,陷河陇,成唐王朝后期的最大边患。在唐蕃对峙时期发生的维州事件,作为牛李两党在边疆对外问题态度上显著分歧的重要表现,唐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维州在唐蕃对峙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唐王朝西北、西南边地形势的变化,唐王朝纳降维州,可以达到震慑吐蕃,使吐蕃遭受前后夹击,从而扭转唐蕃对峙局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史馆制度看唐代档案文献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阐述史馆和史馆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分析唐代史馆的组织、功能及性质入手。探讨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原因。并指出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Utilizing uncertainty management theory (UMT) and a multiple goals theory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MGPR)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how adult children of divorce (ACOD) manage relational uncertainty following parental divorce.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25 adult children who had experienced parental divorce when they were 18 years of age or older revealed two, broad type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trategies: deliberate (i.e. information-seeking and information-avoiding) and incidental (i.e. incident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Deliber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trategies were animated by several goals, including reducing and maintaining uncertainty, avoiding feeling caught, and protection. Alongside goals, various constraints (e.g. target efficacy, coping efficacy) played a role in ACOD’s relational uncertainty management. We discuss these results in relation to thei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唐庚为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有小东坡之美誉。其诗文集的编刻流传兴起于北宋宣和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在惠州有三十卷本刊成。约于绍兴二十九年,唐庚子文若在惠州本基础上加以调整合并,在饶州重刊为二十卷。明嘉靖三年,蜀人金献民得唐庚诗若干,重编为一种七卷本诗集。明崇祯十三年,徐(?)改编为《诗集》十卷、《文集》十四卷。雍正三年,归安汪亮采据徐氏体系统抄本用活字刊印。  相似文献   

18.
李吉甫与《元和郡县图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宰相李吉甫是一位卓越的方志地理学家,他修撰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较为完整的地方总志。该志具有较大的价值和影响,版本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9.
在正史史志目录中,汉宋之间类书所属归类不同。实际上,这种不同正暗示着近八百年历史中类书发生嬗变的信息,即类书在编撰上由唐代之前的"抄录事类"到之后的"事文兼用"的嬗变,类书在阅读上由唐代之前的"览"到之后的"记"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案的考察,探寻汉籍在流播日本过程中的沿承与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