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闻与美学     
新闻与美学是有联系的.从新闻美学来说,新闻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又是对人们认识的升华,其本身就是美的主客观因素相结舍的物化,反映在新闻上,就应该是有思想深度、有深邃意境、有阅读震撼力,能"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能"感染人、塑造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优秀艺术品.  相似文献   

2.
王慧 《新闻爱好者》2012,(11):20-22
新闻传播活动遵循着"美的规律",从审美表现上看,新闻传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然贯穿着美学的原则,具有美学的特质:外在形式美学特质与内在美学特质。而新闻的美学特质对新闻传播活动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具有美学素养,加强美学思维,才能报道出有着真、善、美灵魂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3.
王慧 《新闻爱好者》2012,(22):20-22
新闻传播活动遵循着"美的规律",从审美表现上看,新闻传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然贯穿着美学的原则,具有美学的特质:外在形式美学特质与内在美学特质。而新闻的美学特质对新闻传播活动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具有美学素养,加强美学思维,才能报道出有着真、善、美灵魂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宽泛概念下的新闻杂志作为研究对象,从杂志语言的向度对国内的新闻杂志现状稍作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新闻美学的理论作出分析。期望以此为契机,寻找一条蕴涵更多"人文关怀"和"社会观照"的新闻杂志美学道路。通过"语言是新闻的第一要素"和"美学视野下的杂志语言"的逻辑递进,证明"审美"是杂志语言的固有属性。杂志语言在表述上注重简洁和准确,同时还有赖于语言的风格和行文的基调。因此"简单"不再是"模式化"的简单,在简单的审美面貌下,蕴涵着记者深度的理性思考和深厚的美学功力。  相似文献   

5.
<正>地市级电台的广播新闻,不用说相比于省级等上级媒体,就是与同级的党报相比,由于受到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以及自身人力、财力等限制,新闻信息源相对缺乏。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广播新闻被迫"拿来主义",借用报纸上的新闻。对于这种做法,不是完全不可以,因为二者早有渊源关系。但是广播在拿来的时候,不应是完全的拿来,而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广播的自身语言特点,发挥广播的优势,做真正的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刊和广播新闻的显著标志在于声画结合、现场感强,这一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比报刊和广播新闻具有更强的美学特征. 电视新闻的审美基点 电视新闻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审美基点,概括起来就是5个字:"真、直、实、新、巧’.而"真"又是第一位的,是基点的基点.真是新闻的生命,电视新闻也不例外."直"是指直接.电视新闻"直"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现场直播,它从空间上缩短了观众与新闻主体之间的距离,是电视新闻"直"的极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日渐普遍,它以广播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传递信息、报告新闻,给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广播新闻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田小波 《新闻世界》2012,(7):272-273
意境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艺术的一种独特品格。追求新闻意境美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新闻意境的实现,新闻工作者除了需要一定的语言创造艺术和新闻写作方法之外,更需要新闻作者具有的主观精神状态和审美心胸。  相似文献   

9.
2016年,广播新闻在内容选取、生产和传播模式以及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主题内容的选取上,广播媒体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主流作用;在生产和传播模式方面,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全媒体制作平台的搭建,积极拥抱新媒体,深化供给侧改革;在表达方式上,用广播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0.
所谓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现代汉语辞典》)。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著名记者白夜说:“意境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特别是报告文学,人物特写中非涉及不可。当然,短短的新闻也可以给读者一种意境”(《新闻战线》1982年第7期)。意境作为审美特征,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为什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探寻新闻色彩美的意境,是新闻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讲来,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意境是美学思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审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过去人们并未提出"新闻的审美传播",但在实事上,新闻传播的根本动力就是审美;而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自觉认识和把握新闻传播与审美能量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这会涉及到:一、从审美高度认识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无疑是人类在精神层面把握物质世界和超越人自身的一种方式。作为人类精神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人们自觉自由的新闻传播活动显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二、新闻的审美构成及其有效传播。这表现在: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以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进行新闻采编;以"人是目的"的人文关切作为题材展开的阐释立场。三、思想的力量与审美的传播。新闻的"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新闻的"令人感动",会通过新闻作品所展现出的思想的力量来实现的,是某种能够打动人的思想在人的情感维度上的审美反应。四、审美关切是新闻传播的深层意识。这表现在:一方面,对新闻的接受者而言,是报道与当下人生的真诚亲近,是报道对受众的心灵呵护;另一方面,对新闻的传播者而言,对新闻的审美关切必须成为其自身的自觉追求。为此我们不能认为乃至期望新闻活动外在于审美化的日常生活。相反,我们更愿意看到,人们尤其是新闻业者对新闻传播拥有一种审美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美学思潮。所谓"接受美学方法",就是从读者与作品的相互关系中研究文学作品接受过程的一种方法。新闻传播学中的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纸、杂志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等。  相似文献   

13.
面对几近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日益挑剔的信息获知心理,近年来,以声音为传播手段的广播新闻工作者立足于媒体形态特点,改革创新,以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先知为快"的获知欲;以音响构筑"画面",直接显现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形式上给受众以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是广播传播的主干。她以丰富的内容,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的信息传播给受众,满足受众的需要,唤起受众的美感。广播新闻如何创造最佳审美效应,赢得更多更广的受众?这是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一个问题。近几年,各地电台相继推出直播新闻板块节目,普遍得到受众好评,成功地实现了新闻的美学价值,为广播新闻改革开了新路。  相似文献   

15.
意境不仅是文学艺术范畴里的概念,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作为审美特征,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因此探寻新闻真实美的意境,是新闻美学的艺术。也是新闻美学的重要内容。新闻的真实美,主要是通过新闻的真去体现美,或以美的形式去表现新闻的真,二者的关系是,美的内容是有着美的形式的内容;美的形式是包含着美的内容的形式。有这样一件事,某领导审阅一首反映农田水利建  相似文献   

16.
李自雄 《新闻界》2008,(2):69-70
新闻对象的"真"与新闻效果的"善",作为新闻美的内容,与新闻形式的"美",构成新闻的美学原则,最终形成新闻美在内容美与形式美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是对广播新闻的重要要求,新闻本身就是要"新",由于所处的地位,广播新闻对"新"的要求就更高,而出"新"的要求本身就是不断改革的过程。本人担任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经济频率《新闻60分》的编辑达10年之久,对此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19.
陈燕侠 《传媒》2015,(2):77-78
“新闻诗学”,即运用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美化新闻作品,将美学、文学、诗学的理念与新闻事实融合,实现新闻报道信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记者运用诗化艺术创造新闻的意境美、塑造新闻的形象美、营造新闻的气韵美,孕育了真与美兼具的“新闻诗”.  相似文献   

20.
音响是构成广播新闻的重要元素之一。新闻音响强调实录,追求纪实性和现场感,是"实有其事"、"真有其声",富有极强的生活美和新闻美。①我们认为,广播新闻选择音响,是对传播主体意图和特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