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学比较不等于比较文学”,但是比较文学却自始至终离不开文学比较。比较两首山水花鸟诗,可观其异同;比较李煜前后期词风,可知其变化;比较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戏曲,可观其不同风格;唐诗似酒,宋诗如茶,也在比较中见出。比较,能洞鉴机玄,能做公允的价值判断,这自然尚属文学比较,而不是在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如果将这样的文学比较开放拓展,即“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以及跨  相似文献   

2.
一、我们的观点“比较文学”在今天已经够上“显学”的头衔了,但是,什么是比较文学或比较文学是什么?对此,学者们仍众说纷纭.法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间的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家跨越语言或民族的界限,注视着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书籍、情感的交流”(基亚语).美国学派认为,“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雷马克语).苏联学派认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的文学联系和关系,研究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产生表明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学派主张打破西方精确的圈子 ,将比较文学放置在东西方文学的平等对话和跨文化研究上。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教学视点应从“古今中外”宏观语境中发掘中西文学隐喻的人类文化模式 ,寻找本土文化、特别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化的“拿来”与重建 ,从而揭示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由关注“悲剧以后如何”而产生出中、印文学中独特的爱情悲剧“幻想”解决方式,这一解决方式在悲剧文学中有它的象征符号,在中国是“连理枝”,在印度是“如意树”。作为可以操作的“非语言的语言”。它们曾长期、广泛地出现在两国文学中,并且有许多符号变体,从而形成象征符号系列,不管悲剧故事如何多样,其符号内涵的观念结构是相似的。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可以见出隐藏在“连理枝”和“如意树”后面的中、印文学爱情悲剧所含蕴的审美意识、文学思维、道德伦理以及哲学观念的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学的崛起,是中外“文化地壳”冲撞运动的人文胜景之一。与之相应,挺立在中外“文化地壳”结合部的文学巨人,作为这胜景的杰出创造者,自然也不会滑过乐于“探胜”的有心人的注意。而要想深入、全面地观照、研究这种文学胜景与文学巨人,则必须具有一种跨文化的眼光或“世界文学”的观念。《郭沫若与中外作家比较论》(傅正乾著,陕西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下略为《比较论》)的著者,显然对此有着非常明晰的意识。在其灵动而情挚的《后记》中,著者郑重地指出了这一点:“把郭沫若置于波澜壮阔的世界文学的历史舞台上,同那些曾经给他以深刻影响的世界著名作家加以纵横的比较研究,则是十分必要的。”并表明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正是基于这样的识见,著者才会矢志努力,在一种带有广义性的比较文学范畴中,辛勤笔耕,为拓展郭沫若研究的视野,推进郭沫若研究的深入,作出自己新的贡献。可以说,这种视野开阔、立意高标的学术追  相似文献   

6.
鲁迅拿来主义的比较文学价值首先是具有隐含的全球意识,世界眼光;其次是具有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跨越性";再次还具有影响研究的物质;最后还有突出的比较分析.总之,它的本体意识,完整的方法,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合并为一个专业,但外国文学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文学的思维并没有渗透到课堂中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如何将比较文学嵌入外国文学的课堂,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只有通过更新教材、转变教师观念、强化"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比较文学意识,才能使外国文学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它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研究内容极为丰富复杂。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它已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一、概念 所谓影响,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概念。它由中世纪拉了语Vnflunetic衍化而来,原义为使他者产生反应(或反作用)和变化。中国《辞海》  相似文献   

9.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它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研究内容极为丰富复杂。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它已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一、概念 所谓影响,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概念。它由中世纪拉丁语Vnflunetic衍化而来,原义为使他者产生反应(或反作用)和变化。中国《辞海》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戏剧内容看德、美、中三国民族性格王宏印一、引言比较文学可以分为三个研究层次或研究角度:第一,纯文学的比较研究。即对不同民族的文学现象及其内在结合形式本身进行比较,旨在搞清民族文学的源流关系及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借鉴、继承和革新、创造规律。第二,文学...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第一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4月6日至8日在我校召开。会议由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恒主持,校长王国俊教授到会致欢迎词。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陕西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来自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兄弟省区的代表共60余人。大会收到27篇论文。北京大学教授、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语言文学专家李赋宁先生在会上系统介绍了我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吴宓教授的生平思  相似文献   

12.
比较文学的科际整合,或称跨学科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兴起的一种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它指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为亨利·雷马克的比较文学定义所规定,“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① 世上的万事万物本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和研究。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事物本身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并不因为人们的这种分类研究而消失。比  相似文献   

13.
李燕  丁诗洁 《阅读》2023,(19):10-13
<正>在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极有个性。他在五四时期率先喊出“人的文学”的口号,并极力提倡“儿童的发现”和“儿童的文学”。在创作中,他一边写着抨击时弊的杂文随笔,一边写着悠闲自得的闲适散文,坚持在“自己的园地”里以本心来写本真,风格看似矛盾却能巧妙集于一身,云淡风轻之中彰显了其自在随和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会十分重视外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在《文学研究会简章》里就确定“研究介绍世界文学”为其宗旨之一.它始终是以一个既是“作者”又是“译者”的文学社团,活跃在新文学阵地,始终从翻译和创作这两个互为影响的环节推动着新文学发展.在儿童文学的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立足于洋为中用,目光四射.大胆“拿来”.十分重视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介绍.郑振铎在1922年7月写的《〈儿童世界>第三卷的本志》中的一段话,最能概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的作者之辨,涉及到自然科学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这一点,能否进入比较文学的界域,不同学者,见仁见智。乐戴云与谢天振两先生就分执一端。本文力图阐释两者持论的合理性,指出:比较文学既要随时代而发展,同时也要细筛谨选;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雄视睥睨,关键在于标准的取舍与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方汉文教授新近主编出版的《比较文学教程》,立足"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更新比较文学学科新规范,提出"新辨证论"及中国义理、辞章与考据等方法建立中国化理论体系,正面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的观念分歧与实践问题,拓展跨文化、多元对话视野进行历史反思与认定,全书具有前瞻性、融通性、系统性、深入性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在“诗的觉醒期”曾先后接受过美国诗人朗费罗、印度诗人泰戈尔、德国诗人海涅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有深有浅,而且往往表现为“单体影响”或“综合影响”的形态。无论“单体影响”还是“综合影响”都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而“综合影响”又是以“单体影响”为基础的。通过“单体影响”与平行比较、“综合影响”与交叉比较两个视角、两种方法的考察,既可见出郭沫若在“诗的觉醒期”所接受的外国诗人的影响,又可论定郭沫若在新诗创作上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18.
“传神”对于文学翻译而言是一个较高的要求 ,也是提高译文质量的重要手段。欲要使译文传神 ,绝不可忽视文学的物质属性。因为 ,抽象的“神”必须扎根于物质的 (具体的 )措辞、句法、表达方式等之中。欲要传“神”,必须首先知道“神”在何处。这就要从文学的物质属性入手 ,通过语内比较来充分领会原文的“神”,是文学翻译传神的先决条件。文章通过对一些未能传神的译文实例的分析 ,探讨了语内比较在文学欣赏乃至传神翻译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生命哲学与体验(生命)美学的思想观点,对“五四”文学作了综合的考察。认为:生命存在的危机和外来人本思潮的启蒙,导致了“五四”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并进而催生了真正的“人的文学”;其最具恒久价值的文学意蕴便是对爱与自由的追寻。对爱的向往,促使“五四”作家以各种方式来弘扬自爱、人类爱(他爱)及相应的女性精神;对自由的渴望,则促使他们把个人自由与自主的选择、创造视为人生的要义,从而在文学与社会的实践中,努力充实“自我”的生命体系。文中还对“五四”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内在联系,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欧洲的文学理论创建于公元前四世纪,它的创建人首推亚里斯多德,因为他是“第一个用科学的观点、方法来阐明美学概念,研究文艺问题的人。欧洲较为系统的,科学的文艺理论之所以建立得这样早,其原因是在公元前五、四世纪前“古希腊文艺巳经历过一段黄金时代,成就巳很可观”,它为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建立提供了客观对象和条件。我国系统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研究和欧洲相比,则起步较晚,如果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