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意向,而是在家长、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对那些无学习兴趣的学生采取最好的办法是要集中其注意力,尽可能有效地去激发、转化他们,使之尝到学习的甜头,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长知识增能力,品尝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升华的.经过"有一定兴趣→产生较大兴趣→稳定的兴趣→成为内心乐趣"这样四个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多种方法激发、转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稳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标教学已为许多教师在各个学科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收效,它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从确定目标开始,以达成目标为终结的教学管理过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包括激发兴趣、尝试学习、拓宽思维、信息反馈、及时矫正五个环节。在此,我仅就激发兴趣,即引趣这一环节谈一下自己的实践体会。我认为一个教师教学的成功应该是他培养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是主动的,而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是关键。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最活跃的动力因素。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人类自然本性与潜能的表现和流露,不少教师经常采用"强化法"与"突击法"来进行训练。这些方法大都不甚理想,甚至让学生对舞蹈产生了畏惧,抹杀了他们对舞蹈的兴趣。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乐于学习,方可娱乐身心,对所学知识获得较大收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人类自然本性与潜能的表现和流露,不少教师经常采用"强化法"与"突击法"来进行训练.这些方法大都不甚理想,甚至让学生对舞蹈产生了畏惧,抹杀了他们对舞蹈的兴趣.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乐于学习,方可娱乐身心,对所学知识获得较大收获.  相似文献   

6.
引入,即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氛围,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主要采取热身活动(warm-up)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身活动安排在每节课伊始,两三分钟即可,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欣赏或学唱经典英文歌曲、即兴口语问答、进行猜谜游戏等。  相似文献   

7.
梅荣娣 《职教论坛》2002,(14):37-37
一、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引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将抽象的理论与学生感性的具体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如学生刚接触一门课时,必然有这样的疑问:学了有什么用?这恰恰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机会。而要解决疑问,就要让学生明了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任务、目标及其重要性。笔者首堂课就先引入一个生活实例,提出支撑空调室外机的三角架用什么材料,是什么形状,有多大尺寸,工作必须满足什么要求等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纷纷用自己观察得来的经验回答。在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同时,笔者适时…  相似文献   

8.
重视古诗教学,首要的也是必须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什么、做什么,有了足够的兴趣,就有了登堂入室、获取成功的可能,对古诗的学习尤为如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校活动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开展了以趣、动、评为主要形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一、趣——激发情趣。陶行知先生的“迷、悟、爱”育才三方针明确指出,只有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迷”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有了兴趣就会促使学生主动钻研,并在钻研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适于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也就是说,只有重视联系才能激趣求知。 一、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第一节数学课他们会感到新鲜,由此产生兴趣,这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将数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引入到课…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要求语言生动形象、精炼优美,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局限,不能像其他交际语那样触景生情,所以,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批文人情;在讲课之前就培养情感,“未成曲调先有情”。你传输的信息再多,  相似文献   

13.
刘卓如 《小学生》2010,(11):8-8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要求语言生动形象、精炼优美,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局限,不能像其他交际语那样触景生情,所以,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批文人情;在讲课之前就培养情感,“未成曲调先有情”。你传输的信息再多,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也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好各门学科的共同规律,本文拟结合《现代汉语知识》课的特点,就激趣教学这一问题略陈拙见。 一、教师是激趣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否有兴趣学,首先要看教师是否有兴趣教。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莫不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倘若有浓厚的兴趣,即使学生初学无兴趣,也会在教师的感染熏陶下逐渐产生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喜爱或关切的一种情绪。如果教师对所教学科有了喜爱的情绪,就会乐观豁达地对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就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讲述准确,表情丰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问的先导,兴趣能使学生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问题,兴趣能使学生产生非凡的毅力。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理念给我的指导启发,使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兴趣是推动、促进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入迷,钻得深,记得牢,才能有效地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认识过程。教学终了,学生获得知识,悬念得到解答,内心就会感到无比的喜悦。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一上课,教师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内在力量。由于化学课要求“记”的东西多,能说“理”的内容少,学生由初期对化学实验新奇产生的兴趣逐渐减退,特别是随着课程门类增多,学习精力分散,加之化学内容的加深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学习无味,兴趣自然下降。面对这一不利的客观情形,要求化学教师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弥补学科体系的某些不足,有意创设激趣的教学情境,诱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并…  相似文献   

19.
许靖 《华章》2006,(11)
郭沫若先生有一句名言:“兴趣出勤者。”因此,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愉快地接近、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影响一个人学习自觉性与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学习的成就:付出的时间 兴趣=结果。那么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保持长久呢?一、上好绪论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绪论》是学生的第一节机械基础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节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有一种体会:一堂趣味十足的课,可以激发出学生意想不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而带给学生挥之不去的记忆;可以让教师自己也左右逢源,妙语连珠,最大限度地发挥。可以让师生的情感交流达到从未有的愉快和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认为:质疑引趣是一种极好的方法。 疑问,也可以说是求知欲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性。自有人类以来,人们便对周围的一切产生疑问,这就引起兴趣。兴趣又引导人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索。可以说,疑问是知识的原动力,清代学者戴震从小就具备了“不以人蔽已,不以已自蔽”的良好学习习惯,好问带给他钻研学问的兴趣和动力,“巨细必究,木未兼察”,日后成为一代训诂学大师。英国心理学家洛克认为:初生婴几的心灵是一张白纸,要靠感知镌刻其上。在感知周围世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有许多疑问,这就产生了求知欲。这是一种极其可贵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作为一名教师,要珍惜学生的这种求知欲。闻一多先生在这方面也为我们作出表率,他在课堂上总是这样发问:“难道没有你自己的看法吗?”他谆谆告诫他的学生:“做学问不能食前人余唾,要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失败了,也可以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