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隐喻和语境及政治隐喻的语境意义。政治隐喻意义的理解和语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理解政治隐喻的语境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和汉语中“红”之情感隐喻所带的不同隐喻意义,在此基础上,发现英汉语中“红”之情感隐喻存在着语义相同、语义冲突和语义空缺三种关系,从而进一步对三种关系下“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异同形成的认知及文化等原因作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作为修辞格之一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语言学者致力于借助认知科学,竭力推导和阐释隐喻的真实内涵。作为认知现象一种的隐喻,对其意义特征的分析,将对揭示语言运转在本质与语义特征方面、语言教学等其他语言研究方面,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模糊语言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中的意义理解作了探究;发现在隐喻意义的理解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角度将对同一隐喻产生不同的理解。这表明,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具有意义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角度论述了隐喻意义的产生,提出隐喻意义是两个语义场互动的结果,隐喻是人类组织、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隐喻的本质即是将已知的认知域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以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借助于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隐喻理论,归纳并分析了汉语中"走"字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简要梳理了"走"的语义演变,并总结了新时代下涌现的与"走"有关的新词语。对词语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的解读有助于指导人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于隐喻本质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众多语言学者借助认知科学,提出隐喻的真实内涵乃是其相似性.本文从模糊语言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中的意义理解作了深入分析,发现隐喻意义具有很强的模糊性.隐喻中的相似性是主观的、相对的,而隐喻中的模糊性则是客观的、国有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隐喻本质的重新思考,为隐喻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汉英语中动植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动植物作为自然界的存在,跨越地域,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很容易找到对等词。然而,由于地理、文化、思维、生活方式等等的差异,不同语言中同一种动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往往大相径庭,甚至有些动植物词汇存在很多的语义空缺。本文通过分析汉英语中动植物词隐喻意义的异同来探索两种语言中动植物词汇使用的异同,从而更准确的理解和使用另一种语言中的动植物词汇以做到更好的用另一种语言交流或者翻译。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辩认有时依靠一些比较明确的信号,有时则依靠话语中语义与语境的冲突及其性质。本文侧重对隐喻的语义识别、语义结构和隐喻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本文试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隐喻中的语义转移及其特点,以进一步揭示隐喻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10.
隐喻从最初被人们视作的一种修辞手段,直到现在国内外学者都认识到隐喻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在翻译中,处理好隐喻的翻译可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地传递原语中隐喻要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认知方式。通过回顾隐喻研究及隐喻翻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其在国内的影响进行概述,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将认知语义学下的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为基点,试图提出认知语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以期对隐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隐喻将已知概念和未知概念联系起来,使语义的扩展和演变得以实现,而始源域和目标域里概念之间相互交织的联系,又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概念场。隐喻性词汇的教学应该从隐喻性词义生成演变的特点和隐喻词义的认知框架出发,推进学生对隐喻性词义的深加工,从而使隐喻理论在词汇深度教学中获得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考定"乌龙球"一词是源自英语"own goal"的完全意译词,其中的"乌龙"是以粤方言中的意义来翻译英语原词的。归纳"乌龙球"一词具有三种使用意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指出目前"乌龙球"一词的比喻义还不够稳定,尚属于修辞意义,而非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地涌现,人们的话语表达在指称这些事物时,产生了一系列的"旧词新喻"的现象。人们在隐喻性思维的导引下,使原有词语的语义泛化,通过人们频繁地使用,其隐喻意义就沉淀为词的比喻义,从而成为词语的固定义项。  相似文献   

14.
惯用句是日语的一种固定语,具有丰富的比喻义,比喻性是日语惯用句的本质所在,特别是其隐喻、换喻和提喻意义是认知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隐喻等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对人类认知事物、事物概念的形成、语言意义的生成起到重要作用。日常语言离不开比喻认知方式,语义研究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育和语言学的结合是应用语言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语义学是语言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外语教育语言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语义与外语教学的结合。文章主要从隐喻意义、语境意义、语义场意义、语义韵、象似意义五个视角举例分析,阐述如何从语义视角,促进外语教育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惯用语是口语当中一种短小定型的语言样式,它往往超越字面意义,而获得一种比喻性的整体意义。在惯用语意义形成的过程中,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的模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帮助人们发现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似点,而且激发人们创造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从而把具象概念系统和抽象概念系统,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联系起来,在惯用语的字面意和整体意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7.
王平 《六安师专学报》2013,(1):74-76,97
就汉语与英语的语义对应关系而言,主要涉及语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对应空缺和对应冲突等4种情形。汉英的语义对应不规整现象主要源于彼此所处文化环境的异域性特征。汉英文化的差异性投射到各自的语言当中,在历史进展中逐渐演变成同等指称语义的不同隐喻指涉。汉英语义对应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增强文化比较意识,针对不同情况,在翻译实践中运用灵活的策略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语义的等值转换。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颜色词,而且这些颜色词不仅有其基本义,还具有丰富的隐喻义和转喻义,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重合,对外语教学、翻译及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发现,日本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我国学前儿童教育可借鉴之处,如各个领域的目标互相渗透、注重幼儿的体验等。日本幼儿园中的实践活动对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如,营造宽松而有序的环境;重视对幼儿生存能力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利用节日文化资源等。  相似文献   

20.
夏莲 《海外英语》2012,(8):270-271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color terms can make language more vivid.The use of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color terms in the works by many authors can make it more attractiv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color terms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zes how the author use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color terms to express cruel war and bright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