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申竟,太行山上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2004年中国基层公益事业爱心大使,一位40几个孩子的"母亲".她将满腔的热情给予了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们,用她无私的爱感动了中国.然而一场车祸却无情地夺走了这位伟大妈妈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节日礼物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妈妈为我们全家日夜操劳,真辛苦呀。为了表达谢意,我想送她一份礼物,给她一个惊喜。我首先找到一张合适的硬纸片,把它从中间折起,形成纸夹,然后用红彩笔在封面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在图案的左侧,我用彩色笔写上了祝福妈妈的话语:“祝妈妈节日快乐。”在图案的右侧,为了感谢妈妈的爱,我写上了自己心中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正是因为有了妈妈的关怀,我才会生活得这么幸福。在纸夹的第二页,我还画了正在冉冉升起的太阳和太阳下面生长的许多七彩花儿,这代表我的希望,我希望妈妈的事业蒸蒸日上,希…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感谢您,在贵刊去年12期上介绍了北京业余通讯员杨玉兰同志的生活片断。读着读着,使我周身热血沸腾,勇气倍增。她,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坚持业余通讯员生活,做出了凡而不凡的业绩,可以说她是个合格的通讯员,是我们广大通讯员学习的榜样。高度的责任心,是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可想而知,一个工人,两个孩子的妈妈,繁重的工作和家务,这就够她忙的了。但她还不知疲倦地坚持业余写  相似文献   

4.
为了孩子     
孩子马上就要5岁了,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开始懂事。属于她自己的资料也越来越多,有出生证,托儿所毕业照,幼儿园入学通知,家园联系册,各种兴趣培训的报名表,旅游门券;参观门券,甚至病历卡等等。多年来,这些资料我都完好给她保存着,我有这样一个念头,帮孩子整理一份记录她学龄前成长轨迹的档案,等她长大了作为礼物送给她,或许会对她有所用处吧。至少,让她知道自打她来到这世界上每一步成长都留下了一些怎样的足迹。 结婚5年后,确信自己已怀上孩子时我已过30周岁,而且是在异国他乡,理智上,很清楚该考虑孩子的教养问题,感情上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不宠爱这个仿佛是上苍恩赐给我们的孩子,然而狂喜、兴奋过后,孩子的教养问题还是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如傅聪般在棍棒下成名的钢琴家,也有如陈景润般常常以馒头充饥,在草稿纸山中,破“纸”而出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5.
本来是为了给"问题彩民"提供一个心理援助,然而近五年来,打进电话的很多人却寄望于热线能透露彩票开奖号码,以脱离屡买不中的"苦恼"付丽已记不清接过多少个求助电话,尽管来电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但两年前的一个电话还是让她记忆犹新。当天夜晚,一名年轻女子打进电话,苦苦哀求付丽告诉她下一期的彩票中奖号码。这名女子的丈夫在车祸中离世,自己还要抚养幼小的孩子,为了逆转命运,她把希望寄托在彩票上,买了数次未能如愿,她心灰意冷:"如果你们不告诉我中奖号码,我就抱着孩子跳楼。""她边哭边说,感觉人已经到了崩溃  相似文献   

6.
不甘被孩子拖后腿美国的女记者有了孩子后,不得不分出很大精力来照顾他们。既要当好妈妈,又要干好记者工作,可真够这些“妈妈记者”受的。许多“妈妈记者”深信,自己的职业因为孩子而耽误了,也许自己的丈夫正在青云直上,而她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去赶上他。这种担心与美国新闻界商业化的现实是有关系的。“妈妈记者”们一方面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宝贝儿,另一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儿童节,周婷送给儿子的礼物是两个日记本.一本里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儿子出生这八年来的成长历程,第一个微笑、第一声呀呀学语、第一次蹒跚学步,点点滴滴的进步倾注了这位年轻母亲无限的爱和欣慰.另一本是空白的,周婷说这是传给儿子的接力棒.从此以后,孩子的每一步足迹都需要他用自己的笔、自己的目光、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13日,太原奔驰爱心车友会助力残障儿童自驾游活动举行。一支承载了爱和希望的奔驰车队,为残障儿童送去诚挚的关怀和爱心。经过几个小时的路途颠簸,在队长李继斌的带领下,车队一行30人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九汲村。这里,住着一位普通的村民,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孔妈妈。这位已66岁,身材瘦小且身患残疾、原本需要社会帮助的农家妇女,从26岁开始收养孤、弃儿,已累计抚养了31个孩子,这些孩子中,收养时最小的仅5个月大,并且部分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残障(唇腭裂、脑瘫等),而孔妈妈就是凭着她那本身就患有残疾的瘦  相似文献   

9.
日前,广州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帖,表示"我女儿在天河区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上周五进行了数学测试,全班45人,我女儿99分,已经是倒数第三名了",引起热议。她表示,起初她觉得女儿考得还可以,但老师在班级家长群里公布了考试结果,全班45人均在90分以上,100分的有30人,全班平均分99分,最低分96,99分是倒数第三的分数。她的女儿为此十分失落,为了语文能考100分,整晚都在读拼音。对此,这位妈妈表示孩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认同。前段时间,高中文理不分科一说沸  相似文献   

10.
在广州,有人给我介绍广东电视台年轻女记者周晓瑾,“她是个很值得一写的人”。“她有些什么故事?”说实话,我很惭愧,在北京,对地方上新闻界同行了解得不多,对周晓瑾的事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回答是,她是“广州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原羊城晚报总编辑许实(即微音)在听了她的报告后流了眼泪,其他的,你采访之后就知道了。我的采访是在广播电台的播音室里,同电台的同志一道听周晓瑾的报告。她说这样可以节约大家的时间,听完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她。一她爱流泪,说到自己忙于工作时将小女儿关在家里,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甜甜的嗓音“妈妈,我乖,什么也没动”时,她下泪,她怕女儿碰电爬高;说到她所敬重的奶奶邓颖超的去世,她下泪,她是周恩来的侄孙女;说到她所采访的那些身陷惨境的吸毒少女,她也下泪。  相似文献   

11.
周晴 《编辑学刊》2010,(3):62-65
从大头儿子到马鸣加,我一直感念于郑春华对童年生活快乐而又恰当的描述,感念于她故事中那些看似单纯、可笑却令人感动的细节处理,感念于她对孩子真诚的爱和构思中闪现出来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2.
童年恐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位年轻的妈妈焦急地告诉我.她的女儿近来烦躁不安,因为幼儿园里开了许多课,其中4门课都留了家庭作业,吓得孩子睡不着觉。  相似文献   

13.
路途再遥远,也阻断不了浓浓的母爱。一位年轻母亲在浙江打工5年,半夜梦见6岁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第二天,她竟独自骑着摩托车,从浙江奔走2000多公里回到重庆,耗时6昼夜。一路上,她把自己装扮成男人,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4小时旅馆……近段时间,这位“英雄妈妈”的事迹在黔江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4.
张立卫  马丽清 《大观周刊》2012,(32):213-213
捷尔仁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孩子”.我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二十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虽然这份工作辛苦责任大,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癔到非常快乐。所以我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快乐自己,温暖孩子。  相似文献   

15.
作者是一位出色的妈妈,一位优秀的老师,一位方法独特的资深教育辅导师.18年来,她一直从事高中一线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出了一批高才生,包括她自己的儿子.她的教子方案积累成了20多本日记,在民间广泛传播,深受家长和老师欢迎,也是她18年来教育孩子和学生的方法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盒子里的吻     
佚名  林佚 《出版参考》2006,(2):34-34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五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装纸包好的礼物盒放在圣诞树底下时,想起家里极不稳定的收入,这位母亲越发生气了。不管怎样,在圣诞节那天早晨,女儿还是把她精心用金色包装纸包好的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这是给你的礼物。”很显然,妈妈这时因为前一天生气的事而十分尴尬,当她打开礼物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17.
心有所属     
她的爸爸先是逃走了,接着是她的妈妈跟着别人逃走了,为了防止她逃走,奶奶用一根别针将她的裙子和自己的裙子别在了一起,可她也还是“逃”走了——她爱上了楼上来的房客。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中期,军报有一个叫黄代培的记者。就是这个黄记者,于198年走上了部队领导岗位。他虽然人在部队,却仍然心挂新闻事业,从未停下手中的笔。近年来,他出版了《宣传工作概论》和《蓝色国土上的追寻》等专著。在海军某试验基地任政治部主任到现在任政委的4年间,基地连续4年在各级报刊电台用稿超干篇,是基地有史以来用稿数最多的时期。1不倦的“编辑”1994年,基地政治部来了一位年轻新闻干事。这位由军医改行的干事,听说时任基地政治部主任的黄代培对干事文字水平要求极为严格,心想,自己虽然业余搞过一些报道,但不是科班出身,…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这一举世闻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有一位太行女性与它同辉.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人们怀念她,因为她在人民战争的风烟岁月.英勇无畏.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救护了为民族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她又在和平建设的几十年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爱着人民,爱着集体,爱着国家。她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她是朴实的,却又是崇高的。她以充满母性和仁慈的光辉一生.赢得了所有人的热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20.
“妈妈一个家,爸爸一个家,剩下我一个,好像多余的……”当年知青家庭给留守孩子制造的伤害仿佛还在昨天.而今因打工引发的诸多空巢家庭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安徽省太和县一对中年夫妻因外出打工而发生情变。他们没有料到,他们红杏婚变引发的最大受害人就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这位一直留守在父母爱的边缘的小姑娘,不幸患上了精神抑郁症并被迫辍学。她在母亲的策划和指使下,竞将亲生父亲引上了黄泉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