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出版史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到1980年为萌芽阶段,出版史基础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1981年到1989年为起步阶段,对出版史的研究意义、分期、研究对象等理论问题有了初步的探讨。90年代伊始,学者们开始在中国文化史的理论框架内探讨出版史,力图使出版史研究学术化,显示了与前期研究的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并逐渐确立了出版史研究的学术规范,为出版史理论在21世纪的进展奠定基石。由于中国出版史的分期问题已有叶再生、汪家熔等多家探讨,在此不赘。下面从出版史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史总目录》的编制及其数据库化工作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事务局长河上增雄(1994年4月18日)一、编制《企业史总目录》的目的与内容。日本编制《企业史总目录》,是在调查日本自1870年以来企业史的发行情况的基础上,以编制、出版企业史总目录为目的而...  相似文献   

3.
王伟 《编辑之友》2011,(6):121-124
我国史学界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称为中国近代史(史学界对近代史的分期存有争议,有的学者主张1840—1919为近代史阶段、1919—1949为现代史。本文从近代出版业发展的特征和连续性考虑,选取史学界的第一种分期结果)。中国近代出版史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传入中国,但将其成功地运用到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著作并不多。就唐诗的接受史研究而言,一部完整的著作必须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读者为主体的效果史研究,以诗评家为主体的阐释史研究和以诗人创作者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参阅陈文忠《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刍议》,载《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毅教授的《唐诗接受史》,  相似文献   

5.
近代图书馆史是吴稌年的重要研究领域。吴稌年近代图书馆史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史分期、图书馆人物和新图书馆运动三方面。吴稌年对图书馆史研究的执着与热情为年青学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200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图书馆百年》一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结构完备。该书以一本地方图书馆史的形式成书,必然将充实目前我国图书馆史研究的空白,促进整个图书馆史的研究,加强以省市等为重点的地方区域史的研究,同时为各省市图书馆史的研究提供参照。至于该书的不足之处,一是史论结合不够,二是忽视口述史料。总体而言,该书成绩凸显,必将对图书馆史事业的研究和发展都大有裨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地方图书馆史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共和国期刊60年》是近年来期刊研究的特大收获,同时为新闻出版史特别是期刊史研究在视角确立、叙史方式、立点选取和思维路径等方面提供了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断代问题、进而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提出: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断代应为1840年至1949年,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其中,1840年至1895年为近代目录学的孕育时期,1896年至1917年为近代目录学的萌芽时期,1918年至1937年为近代目录学的构建时期,1938年至1949年为近代目录学的衰退时期。  相似文献   

9.
郭平兴  卢子纯 《出版科学》2021,29(1):107-114
1986年《阅读史初阶》的出版,标志着西方阅读史的首次正式界定,与之有关的多方面的理论假设层出不穷.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西方阅读史的学科疆域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西方阅读史的理论假设、方法论陷阱、学科任务、基本问题加以厘清,并阐明其学科边界设计,尝试对西方阅读史进行学科软边界建构.希图促进对20世纪以来西方阅读史学科理论的了解,也为中国阅读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赵彦昌老师是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也是档案学界颇有成就的青年学者,尤其是在中国档案史研究领域,2009年4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就是他近四年来档案史研究成果的结晶. 本书的写作目的,本人不敢臆测,谨录赵老师原话为证:"<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更是我写作<中国档案史>的前期积累."[1]一"更"字道明了赵老师的意图,老师重写<中国档案史>的雄心壮志和自强自信溢于"文"表.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图书馆史研究在概念辨析、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方面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庆应大学所藏图书馆史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特点。在理论方面,注重方法论的探讨与研究领域的划分,如关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认识,以及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分野的概括等;在内容方面,由图书馆史研究分化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图书馆思想史研究,后来细化为运动史、服务史、藏书史、人物传记等各个主题;在研究基础方面,日本图书馆史有教材、史料和工具书;在组织方面,1982年成立专门研究图书馆史的组织图书馆史研究会,1995年后改名为日本图书馆文化史研究会,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与发行刊物进行研究交流,开展学术批评;在研究视野上,秉承了日本受容文化的特色,研究视野宽广,并不限于日本,对世界图书馆史,以及中美德英俄等各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史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翻译著作多、国际研究著作多的特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这些成果和特点可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2.
范军 《出版科学》2007,15(1):91-93,39
2005年,有关出版文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可圈可点.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辑录全年公开刊行的相关论著(含部分旧籍新刊本和修订本),为关注出版学术文化的同道提供参考.我们所录出版文化史著作包括出版史料、出版史、出版学术史、图书文化史、新闻传播史(含报刊史)、印刷史几类.因仅为一年的著作,数量并不很多,编排不再分类.部分书目非经眼所录,而是来自相关报刊、出版社网页、网上书店等,不准确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指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中国广播史研究为对象,从一个侧面分析近几年我国广播史的研究概况。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研究对象并未严格区分广播与电视,本文以其中的广播内容为准。  相似文献   

14.
以知今为目的读史,莫如先读“胜朝”史,即民国史。五十年来民国史著少说也有几十部,引人入胜而堪比“无韵之离骚”的绝唱,当然是陶菊隐先生的《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相似文献   

15.
1897年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的开端。作为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最知名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馆史的研究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商务印书馆史的研究更成为出版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综观近20年来的商务印书馆史研究,可以看出具有下列特点: 一、系统整理并出版馆史资料 改革开放以后,商务印书馆的馆史受到了重视,商务印书馆开始对历年的馆史资料进行整理,为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书目是了解一个出版社的最基本资料,能反映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和对社会的贡献。1981年,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了该…  相似文献   

16.
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文献古籍虽历数厄,仍浩如烟海,史籍不过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但作为崇古重史的中国人来说,“史”的地位仅次于“经”,“以古为镜,以史为鉴”,历朝历代视修正史为当朝大事。因而自司马氏修《史记》以来,《二十六史》作...  相似文献   

17.
编辑史、出版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弘 《出版科学》2002,1(Z1):18-22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中国电影史》以编年体勾勒了新世纪以来22年中国电影史。《新世纪中国电影史》以“断代整体观”“打通史论评整体观”的“双重视角”,努力打通着“微观史”与“宏观史”的壁垒,呈现为多向度、多视角的研究可能。《新世纪中国电影史》为“开放的电影史”写作留出了足够的“接着写”空间,为“重写电影史”做出了一家之言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由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谢灼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全面论述和重新评介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到1949年的图书和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从而为我们从文化专史的角度来认识整个中华文明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书把中国图书史和图书馆史有机结合起来,为图书史和图书馆史的教学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林盼 《出版史料》2010,(3):95-97
近年来,出版史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的突破,在所有的史学门类中都是罕见的。仅以2008年为例,不仅各大学术刊物大量刊载出版史论文,而且对出版机构、出版人、印刷史、报刊史等课题的探讨也日渐专业与深入。尤其在西方出版文化史研究注重学科交叉,借用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人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