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牛磺酸对大运动量训练后大鼠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探讨牛磺酸对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对SD大鼠进行为期8周不同运动量的游泳训练,并给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大鼠补充牛磺酸,测定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血清SOD 活性和MDA 含量。结果:1、1 h的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血浆ET含量下降,使血清NO 含量显著升高,且ET/NO 比值显著下降。2、2 h的运动训练可使血浆ET含量显著升高,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ET/NO 比值显著升高。3、研究表明,机体内血浆 ET含量与 MDA成正相关,与 SOD/MDA成负相关,血清NO 含量与MDA 成负相关,与SOD 活性和 SOD/MDA 成正相关。4、大运动量训练后补充牛磺酸,可以抑制机体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使大鼠血浆ET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升高,ET/NO 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度训练对肠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谷氨酰胺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度训练组、谷氨酰胺干预组.过度训练组大鼠进行每周6次、共9周的力竭性运动训练.谷氨酰胺干预组大鼠,在大负荷运动之前按1.5g/kg删剂量补充谷氨酰胺.9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sIgA的含量及小肠CD4 、CD8 T细胞数量和Gln以及血浆皮质酮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过度训练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D4 T细胞数量、CD4 /CD8 比值显著下降,小肠CD8 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且小肠中Gln含量显著下降,血浆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与过度训练组相比,Gln干预组小肠CD4 T细胞数量、CD4 /CD8 的比值显著升高,CD8 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血浆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过度训练导致大鼠肠道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而过度训练大鼠小肠Gln含量下降和皮质酮的分泌增多,可能是过度训练引起肠道免疫功能降低的主要机制.补充Gln可改善长期大负荷运动训练大鼠肠道细胞免疫功能;而Gln的补充有效维持大负荷训练大鼠小肠内Gln含量,降低皮质酮分泌,这可能也是补充Gln防止肠道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垂盆草对训练大鼠不同组织NO含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跑台运动训练模型。测定NO含量并进行体重变化和运动力竭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垂盆草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使运动训练大鼠不同组织中NO的含量升高;并抑制长期大强度训练引起大鼠体重显著性下降趋势。结论认为,垂盆草可以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抗疲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含有糖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较多而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对大鼠心血管系统调节肽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了研究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对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调节肽分泌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大鼠进行为期 8周的不同负荷的游泳训练 ,并测定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含量。结果发现 :① 1h的运动训练可使血浆NPY含量显著下降 ,NPY/CGRP有下降趋势。降低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抑制NPY的分泌。② 2h训练组血浆NP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1h训练组 ,血浆CGR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NPY/CGR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1h训练组。动态观察血浆NPY和CGRP的含量对于在运动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进行医务监督、预防过度训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力竭运动对大鼠脑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活性的影响。让大鼠进行力竭性游泳运动,测定大鼠大脑和小脑组织中Zn、Cu、Mn、Se、Mg、Fe的含量以及SOD和GSH-px活性、结果:(1)力竭运动后,大鼠大脑中微量元素Zn含量显著升高,Cu、Mn含量显著下降,Se、Mg含量无显著变化;小脑中Mg含量显著升高,Cu、Mn、Se含量显著下降,Zn含量则无显著变化.(2)力竭运动后,大鼠大脑中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小脑中GSH-px活性显著下降,S01)活性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脑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焱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135-136,154
目的: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对SD大鼠血浆和心肌细胞中ET、AGTⅡ含量及心肌细胞膜上ETR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进行急性力竭游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ET、AGTⅡ及ETR。结果:急性力竭大鼠血浆AGTⅡ和E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心肌细胞中AGTⅡ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ET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且可上调ETR的数量和亲和力(P<0 01)。结论:力竭运动有可能导致心肌的损伤,且其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不仅通过促进内分泌激素浓度的改变(含量的变化),而且可通过改变受体的亲和力及结合容量,从而使激素的作用效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运动对大鼠大脑皮层SOD、MDA、NO及NOS活性变化情况的结果表明,中等和大强度训练后大鼠安静时大脑皮层的NO含量以及NOS、SOD活性较未训练对照组显著上升,MDA无明显变化;训练运动后即刻组的NO含量以及NOS、SOD活性较训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一次性力竭运动组运动后即刻大脑皮层的SOD活性有所下降,MDA、NOS稍有升高,无显著性意义,NO含量显著下降.研究结果提示:训练可以提高大鼠大脑皮层NO的基础含量以及NOS、SOD活性;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大脑皮层NOS活性升高而NO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比较一次力竭性游泳训练与耐力性游泳训练对大鼠血浆及肾脏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性游泳使大鼠血浆中MDA与GSH-Px显著上升,SOD与GSH显著下降;耐力性游泳对大鼠血浆MDA及SOD则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对GSH及GSH-Px的影响与一次力竭性游泳趋势基本一致;对于大鼠肾脏而言,一次力竭性游泳除未引起SOD水平明显改变外,其余变化趋势与对血浆的影响基本一致;耐力性游泳则使肾脏SOD水平显著上升,其余变化趋势与对血浆的影响基本一致.以上结果提示:不同运动方式对于大鼠血浆与肾脏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基本一致,而谷胱甘肽类物质对于氧应激的敏感性可能强于SOD.本实验同时观察了以上两种运动方式对于大鼠肾脏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大鼠肾脏双向电泳图谱经Image Master 2D Planium 软件分析后发现在对照组、一次力竭性运动组、耐力性运动组图谱中分别检出176、155、208个蛋白点;其中与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性运动组有103个点可匹配,而耐力性运动组只有69个点可与对照组匹配,提示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肾脏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影响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肌动蛋白(α-actin)代谢变化及针刺对其影响,将1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实验组。将运动实验组又分为非针刺组和针刺组。将非针刺组和针刺组根据运动后的不同取样时间分别分为:运动后即刻组、6h组、12h组、24h组、48h组和72h组。运动组大鼠动物在跑台上以16m/min的速度进行持续性下坡跑至力竭。在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即刻,对针刺组大鼠进行针刺,安静对照组和非针刺组不进行针刺处理。分别在运动后即刻6、12、24、48、72h取大鼠的股四头肌,利用Dnase I抑制法测定了大鼠肌骼肌单体肌动蛋白(G-act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总肌动蛋白(T-actin)的含量。和安静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T-actin含量没有明显变化,G-actn含量只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F-actin含量在运动后即刻到运动后6小时,高于安静对照组,运动后12~24h降低到低于安静对照组水平。出现延迟性F-actin解聚加强现象。运动后即刻到运动后6h,针刺组大鼠骨骼肌F-actin的升高幅度低于非针刺组,而在运动后12~24h显著高于非针刺组,说明针刺对大负荷运动后大鼠骨骼肌F-actin的含量有调节作用,而且,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双向的,针刺可以阻遏大负荷运动引起的F-actim,延迟性解聚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有氧运动力竭过程中大鼠血清内皮素浓度时相性变化的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有氧运动力竭及恢复过程中大鼠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运动1h和运动2h内皮素含量下降;运动3h、力竭即刻和力竭后恢复2h内皮素表达增加;力竭恢复12h,内皮素恢复至安静水平。研究认为大鼠有氧运动力竭过程中,血清中ET浓度会随着运动时间而改变,因此,在不同运动时相ET对于心血管调节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大强度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心血管ET、CGRP、AN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9名优秀散打运动员安静时血浆心血管激素,即内皮素(endothelin,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和心钠素(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水平。经3个月的大强度训练,血浆ET水平逐渐升高,到最后两次取样时的变化明显,提示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肽分泌增加和(或)骨骼肌和心肌损伤可导致该激素水平提高;自训练开始,血浆CGRP水平依次降低,随着训练的深入其变化明显,表明长时期训练的效果异于急性运动;在大强度训练的进程中ET/CGRP比值逐渐升高,说明运动造成两种激素分泌不匹配;血浆ANP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渐升高,并最后两次取样变化明显,说明该激素对训练比较敏感;另外ET和CGRP、CGRP和ANP变化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ET和ANP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研究显示血液指标的变化与血液浓缩无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分类比较法、推理归纳法等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心血管疾病与内皮素、不同运动对内皮素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分析,显示,内皮素作为一种丝裂原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及疾病的加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化与内皮素的关系密切;不同运动强度对内皮素水平影响不同。运动训练对血管内皮素的影响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运动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面侧压力和切应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引起细胞内部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变化,最终引起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功能发生变化,且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对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沛 《体育学刊》2001,8(5):79-80,83
为了研究运动训练对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测定外周血液中CD3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实验结果:运动训练后,CD3 T淋巴细胞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lh训练组中,CD4 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CD8 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从而使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力竭性训练组中,CD4 细胞显著低于1h训练组,而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CD8 细胞显著高于1h训练组和对照组,从而使CD4 /CD8 显著低于1h训练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长期力竭性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一次急性运动可造成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但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红细胞膜性能等途径,最终增加动物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使其有氧代谢能力及抵抗力竭运动造成的能力均提高。大负荷的训练结果不但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且单个红细胞的机能也明显下降,在训练结束后可能发生运动性贫血。(2)大负荷训练后RBCM流动性下降,与其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清脂蛋白、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可造成血清TG、TC、LDL的含量显下降(P<0.01),HDL含量显升高(P<0.01),VLDL无显性改变,TC/HDL及LDL/HDL比率显降低(P<0.01),血浆ET显升高(P<0.01),说明力竭运动是造成脂蛋白代谢失调以及内皮素含量上升和造成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有氧运动对低氧大鼠动脉内皮素反应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有氧运动对低氧状态下大鼠动脉血管对内皮素(ET-1)反应的影响。方法:8周大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训练组分别进行7周每天1h的游泳训练。分离出大鼠胸动脉,检测4组动脉环中ET-1含量、eNOS蛋白表达,以及动脉环在有、无内皮情况下和有特异性抑制剂时对ET-1的反应。结果:常氧下运动后动脉上ET-1含量减少,内皮eNOS蛋白表达增加,动脉血管对ET-1的敏感性明显下降(P〈0.05),低氧下动脉环ET_1的含量增加.内皮eNOS蛋白表达减少。有氧运动后尽管其动脉环上ET-1的含量有所下降(P〈0.05),但eNOS蛋白表达的增加很有限,低于N、NE组(P〈0.05).有氧运动对内皮性ET-1受体介导的对ET-1反应的调节作用有限。结论:有氧运动的益处在于通过增强内皮功能,调节动脉对ET-1的反应性。而低氧状态下有氧运动对经内皮性ET-1受体介导的动脉血管对ET-1反应的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不同运动负荷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中运动负荷组、高运动负荷组和对照组。各组按设计的运动负荷对运动负荷组小鼠进行游泳运动训练。于运动训练结束后,进行各组小鼠学习能力测试,24 h后进行记忆能力和脑组织血管内皮物质测定。结果:(1)学习能力测试。与对照组比较,中运动负荷组的总电击时间、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减少(P<0.05),正确反应率显著增高(P<0.01),高运动负荷组总电击时间、总训练次数、错误反应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正确反应率显著减小(P<0.01)。(2)记忆能力测试。与对照组比较,中运动负荷组的总电击时间显著减少、正确反应率显著增高(P<0.05),高运动负荷组总电击时间显著延长、正确反应率显著减小(P<0.05,P<0.01)。(3)脑组织血管内皮物质测试。与对照组比较,中运动负荷组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运动负荷组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不同运动负荷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机制可能与脑组织血管内皮物质的变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少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用放射免疫法对10名少年运动员,在5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中的血浆内皮索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并以血压、心率做为参照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0W、150W负荷运动末血浆内皮索较安静状态分别上升8%、14%(均为P>0.05);血压、心率亦明显上升(均为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内皮索在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揭示: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是促血浆内皮索释放的有效刺激。  相似文献   

19.
袁旭鑫  常芸 《体育科研》2012,33(4):30-34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肌早期生长应答基因Egr-1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为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及心肌功能异常发生机制的阐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两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6 h、12 h及24 h取材,应用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大鼠心肌Egr-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一次力竭运动组大鼠心脏各部位Egr-1蛋白含量即刻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24 h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反复力竭运动组大鼠心脏各部位Egr-1蛋白含量即刻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6 h组、12 h组、24 h组大鼠心脏各部位Egr-1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各部位Egr-1在运动后即刻明显升高,表明心肌细胞Egr-1对力竭运动刺激产生快速应激反应,可能诱导炎性细胞的趋化、聚集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心脏各部位Egr-1在力竭运动后24 h内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力竭运动后心脏Egr-1改变属早期应激反应,且此反应属可复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