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酷爱学,他博览群书,且古为今用,常在自己的政治和军事作中引用古语古事,以为借鉴,甚至曾有过写一部《中国战争史》的念头。1939年1月7日,他写信给史学家何干之说:“我则有志未遂。我想搜集中国战争史的材料,亦至今没有着手。”他虽没有写成史学专,但他的政论,如《战争和战略问题》中的《中国国民党的战争史》、《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的《中华民族》、《古代的封建社会》、《百年来的革命运动》等,都是简明而精辟的历史作。  相似文献   

2.
孙可 《兰台世界》2016,(2):84-86
王世贞是明代中后期的著名文学家,在戏曲、书法等领域也有很高成就,其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作品《艺苑卮言》中。《艺苑卮言》附录《弇州山人词评》,显示出王世贞开阔通达的词学观念,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作年谱,始于清朝。清人作有两部,一是王瑞国编《瑯玡凤麟两公年谱合编》一万余字,相当简略;一是钱大昕编《弇州山人年谱》,不足一万字,简明而有法度,但仅叙述了谱主行踪的大略。现代人又作有两部,一部是徐朔方先生著录在《39种晚明曲家年谱》中的《王世贞年谱》(以下简称徐谱);另一部是郑利华先生著的《王世贞年谱》(以下简称郑谱),两书均于1993年12月出版。这两部年谱较清人所著,内容大大充实。两谱各具特色,徐谱善于抓住谱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予以条分缕析地考辨,尤其详于记文学、艺事。郑谱梳理精细,除考辨谱主的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1526-1590年)是明代著名的明史学家,留下了许多明史著作,其中<弁山堂别集>与<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以下简称<首辅传>),是王世贞晚年定稿的两部代表性著作.对于<弁山堂别集>,学术界有较多的关注和较系统的研究;而<首辅传>,虽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此书书名、成书时间、甚至学术地位的评判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参稽往哲时贤的观点,对此书作系统深入的考察,并透过王世贞对诸首辅的评价,进而考察王世贞的治史心术.  相似文献   

5.
《绘画中华文明史》出版了,作为作者之一不敢说它有多大的成功,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得留待时间来检验。不过,但凡好书面世,它潜在的读者效应总会显露端倪。一位史学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他要把《绘画中华文明史》送给在日本读书的儿子。另一位研究员也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即将赴加拿大求学的女儿,他在扉页上加题了“祖国  相似文献   

6.
《元主始末志》是一部署名明朝文史大家王世贞的稀见文献。这部书在很多文献目录中有所著录。近年来,随着王世贞研究的一步步深入,有少数学者将《元主始末志》在大体上做了分类和馆藏查询的研究,尚未有学者关注此书真实情况。本研究通过对《元主始末志》抄本的研究,发现此书实为明代焦竑《献征录》第120卷《四夷》和明代《粤大记》《黄萧养传》的合集抄本。《献征录》《四夷》因为内容涉及女直及西域部落,在清代被列为禁毁图书目录,存世较少。《元主始末志》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民间秘密流传的“伪装书”。  相似文献   

7.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实难释手。欣喜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新闻界同行作一介绍。据我看来,《明传播史》一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我和刘耀中先生没有见过面。他在海外读到我的两篇文章,就热情地写信给我,和我讨论哲学、思想文化上的各种问题,并把他发表在美国洛杉矾《中华时报》及其他报刊上的文章寄给我。他的种种颇为新鲜的见解,他对中西文化问题的执著思考,以及表现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那种对伟大中华民族的真挚热爱,感染了我。我因为能在通信中结识与我有“同宗”之谊的刘先生而感到高兴。不久前,他将在我国出版的他的文集《新时代的视野 一位美籍华人谈西方文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以下简称《视野》)寄给了我。以后,他又将在此书之前出版的《荣格、弗洛伊德与艺术》(宝文堂书店,1989年版)寄给我。这两书收入的文章还只是他写的范围广泛的文章的很少一部分,但也可以略微窥见他写作的特点了。 刘先生是广东省中山县人氏,父辈是旅美的爱国的老华侨。刘先生于十五岁离乡去美。在出国之前,他曾读过七、八年私塾,自幼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到了美国后,他考入加州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最后成为美国加州水源局一位甚有贡献的工程师。但一个自幼即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具有强烈民族自尊感的华人,在美国的生活是艰难  相似文献   

9.
沈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史学家之一。褒者给他戴上一顶顶桂冠:古代学者称他是"人伦师表"、"一代词宗",赞他"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近代学者称他为"一代史学大家","历史_上少见的文史兼备的才子",赞他"才堪撰述,学综文史","有文才而兼具史识","具备史学家的素质",赞其《宋书》"内容丰富、文辞流畅,纪、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的编纂与出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添了新的篇章,做出了宝贵贡献。 盛世修史,兴国安邦,这是一件大好事。中华民族有修史的传统。中国古人用结绳记事,在岩石上绘画,龟甲兽骨上刻字,竹简木板上写书,来记载历史。史传文王演《周易》,孔子修《春秋》,吕不韦写《吕览》,司马迁著《史记》,司马光纂《资治通鉴》,是史学家们把中国一  相似文献   

11.
明代书法家王世贞,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藏家,他对于中国书法的贡献在于其能够运用较为规范性的创作手法,神形兼备地表达出深刻而隽咏的意味和内涵来。  相似文献   

12.
杨义和他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孙郁我曾写过一篇谈杨义的文章,登在《人物》杂志上。那时是因有感于他独自治《中国现代小说史》,写了许多感慨的话。一转眼,五六年过去了,我们偶然相见,谈起天来,知道他已钻进故纸堆里,搞起古小说的研究来了,从现代小说研究,转向...  相似文献   

13.
明代人事档案——进士登科录的刊刻、流布与珍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官方人事档案、考试档案——进士登科录,作为科举制度的实物例证,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明史的重要文献。早在1969年台湾学生书局就把台湾中央图书馆及原北平图书馆所藏共六十余种明代各类登科录影印成《明代登科录汇编》一书。由于政治原因,此书直到上个世纪末,也就是数年前才在中国大陆发行。此时,美国著名史学家何炳棣已利用台湾、美国所藏的诸多明清进士登科录出版了《明清社会史论》,  相似文献   

14.
《楚辞疏》的作者陆时雍,是明代末年思想比较深刻、有一定独立见解的学者和诗论家。他的《楚辞疏》论诗谈艺,多所会心,是明代楚辞学著作中有特色的注本。他的《诗镜》九十卷,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思想,是较优秀的诗歌选本;其《总论》对七子、公安派、竟陵派既有所批判,又能肯定其长处,加以吸收,从而提出以"真"、"情"、"韵"为基本要素的诗歌主张,反映了诗在内容、形式和表现上的特质,殊为难得。其《诗镜总论》丁福保收入《历代诗话续编》,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先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伍《明代卷》(袁震宇、刘明今著)将陆时雍同谢肇淛一起列专节加以论述。该书《绪论》说:  相似文献   

15.
由于《枯树赋》《唐文皇哀册》被后世奉为褚遂良书法的经典之作,宋代以来关于其书迹的真伪之争也持续不断。从北宋苏颂的记载来看,北宋所传《枯树赋》已为唐人双钩填墨的摹本了,即便米芾见到的《枯树赋》亦为唐人的双钩墨迹本。至明代,此二帖曾为王世贞购藏,综合其对于二帖的记载来看,多有混淆之处,王视《唐文皇哀册》为神物,然詹景凤所论与此相反。王曾将二帖刻石置于弇山园内,到了清代,二帖后由太仓吴氏后人吴大铨购去,复置于吴氏宗祠内。王世贞生前摹刻了大量的名家刻帖,随着时代变迁,大多刻帖已散失殆尽,至今太仓弇山园内仍遗留《枯树赋》刻帖一套,然此帖不为今人所知,此刻帖又见载于王世贞的《弇州山人题跋》,然书中所记亦有未详尽之处。关于《枯树赋》刻帖的底本,王并未言明,而历史上关于《枯树赋》是否为真迹说也一直争论不止。  相似文献   

16.
杨郁 《图书与情报》2012,(3):142-145,4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训诂学家和藏书家。由于《宋史》、《元史》无传,《宋元学案》也仅有百余字的小传,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长期被湮没,直至20世纪中期陈援庵先生作《通鉴胡注表微》,才使人们注意到胡三省的学术地位和胡注的学术价值。文章介绍了胡三省的生平,并对其《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版本和内容价值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17.
2月16日,正是农历丁卯年的除夕,上海一场大雪,遍地皆白,银装素裹,别有风味。我在医院里接到报社转来的一批来信,其中有一封是《中国人才报》的臧宏生先生写来的,原因是他看了我在《中国记者》上写的那篇《如此人才》而向我反映情况的。我不认识臧宏生先生,也与《中国人才报》素昧平生。但一个作了50多年新闻工作的人,读此来信,不无感慨。辗转病榻,不能成寐。  相似文献   

18.
跟梁方仅有的一次接触,虽然时过境迁,想起来还是颇多感慨。 那是前年春天,他受《中国社会报》委派,从北京专程来杭了解一处公墓的情况,省民政厅领导要我作陪。我们知道他此行是专门来做批评文章的,不敢怠慢。我把情况跟他作说明,市里有关部门的同志也详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是以文学创作著名的。由他为主执笔的京剧剧本《沙家浜》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创作的《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一批汪派小说及一系列汪味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留下了精彩的篇章。他的作品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学创作灌注了一股生气,并在评论界引起了“轰动效应”,汪曾祺研究成了“热门话题”,至今有关文章、报道已近300篇之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诸多的文章、报道中,却很少有人论及佛教对汪曾祺的影  相似文献   

20.
书山有路勤为径。毛鹏同志手不释卷,夙夜匪懈,读书破万卷,成为一名书评家。在这本新出版的文集《徜徉在文化边缘》中,他选入的多篇书评文章,都是他近一二十年来的精心之作。从这本文集中,可以了解到毛鹏读书非常广泛,也非常用心。他阅读西方的著作,从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回忆录《我的生活》;从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到英国管理学家奥康奈尔的《简单是金》。阅读中国作者的著作,从王蒙的《我的人生哲学》,到田居俭的《李煜传》;从刘梦溪的《传统的误读》,到陈鲁豫的《心相约》……可以看出,毛鹏读的书,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