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蔡晖 《军事记者》2014,(1):34-35
环媒体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人们已经把自己与媒体的互动当成了生活的一种形态,成为每天的必须。人人发布信息,人人接受信息,人人选择信息,人人评判信息,人人利用信息,且互动循环和循环互动,而这种循环互动和互动循环又以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形态通过媒体终端,既可以接受,又可以发布。  相似文献   

2.
广电传播媒体包括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大众传播声音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区域广、收听成本低、收听人数多等优点,如果恰当地运用广播媒介这些优点,能够以少量的投入获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电视媒体是指以电视宣传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或平台,与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户外媒体合称为六大媒体.  相似文献   

3.
沈肖菲 《视听纵横》2004,(1):99-101
在媒体传播方式即受众信息接受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每天的报纸越看越厚,可供选择的电视频道越来越丰富,网络宽带技术日臻完善,这些都意味着我们的传统广播媒介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进一步开掘和发挥它的潜力。而从“声音”入手,先声夺人,把更具魅力的声音传  相似文献   

4.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5.
推敲“舆论”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中的“舆论”概念,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的意见;有时也特指大众传播媒体发表的意见,因为人们通常把媒体视为舆论的承载。  相似文献   

6.
向菲 《中国广播》2005,(12):25-28
2005年2月17日到9月18日,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辜海军、袁炳涛、余昭明三名身负命案逃亡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先后通过我的劝说感化向警方投案自首。一时间,这一系列事件被媒体称为“向菲现象”。人们在感叹“向菲现象”的传奇色彩之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一度被称为“弱势媒体”的广播。一些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的记者和媒体研究学者反复追寻这样两个问题:这些逃亡的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选择广播而不是其他媒体呢?到底是什么让广播的声音有力量,从而让他们信任这个声音呢?  相似文献   

7.
稀缺型电视媒体具备哪些特性?稀缺型电视媒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无论品牌推广信息还是产品促销信息都可以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得知,起到了迅速制造市场营销热点的作用;稀缺型电视媒体也可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通过声音、图  相似文献   

8.
把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和收录机的功能融为一体,给活泼的声像技术增添生命,就成了现代兴起的多媒体技术。媒体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多媒体就是指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息,可由数值、文学、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承载。早期的计算机只能用0和1两个数值作媒体承载信息,也就是在纸带或卡片上打孔或不打孔来表示某种信息,操作起来枯燥无味,既不直观,也很不方便,而且容易出错。如今,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等都逐渐采用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输方式,使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处  相似文献   

9.
高永亮 《新闻传播》2005,(11):33-36
一般而言,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对同一事实,不同的媒体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媒体打架”。本文通过列举近年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媒体打架案例分析了媒体打架的特点、原因,并进而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媒体打架可能带来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
高岩 《网络传播》2007,(1):82-83
手机作为媒体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相似文献   

11.
“互动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发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以上定义里的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各种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各有特点。报刊靠的是文字和图片;广播靠的是声音;电视新闻则是靠动感的画面和声音的有机融合来传递。要拍出有感染力的电视新闻,必须了解和研究画面语言,正确掌握和纯熟运用画面语言。  相似文献   

13.
我们习惯上把广播、电视、报纸认定为传统媒体。而把网络媒体说成是新媒体或者第四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与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当信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当单一的传播形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或者单个媒体不能承担高频率、广幅度、大范围的传播任务时,媒体间的融合与互动就会应运而生。这其中受众的信息需求正是媒体在竞争形势下融合与互动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承载多种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的新技术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出发,对多媒体课件的创作及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档案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其中,对传统媒体业的影响尤为深刻,有人已经把互联网称为第四媒体。传统媒体纷纷搭乘互联网的信息快车,或者是推出网络版,或者是把节目上网,以期通过互联网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广播广告是声音广告中的一种,属于纯粹的听觉广告。在当今信息传播飞速发展,多家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好的广播广告设计是广告成功的保证,要把广播广告做成精品,广告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17.
徐晓敏 《新闻窗》2007,(3):20-22
由于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媒介融合在全球逐渐形成大潮流,在此背景之下。“融合新闻”应运而生。但是不是将各种媒体整合在—起就可以称为媒介融合?还是将新闻内容融合在一起就是融合新闻?亦或是把各种媒体的记者集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融合新闻呢?中国媒体为什么要向融合新闻转型?在此,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杨林 《声屏世界》2003,(12):44-45
在传统三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发展中,现在人们无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报纸和电视,而广播(电台)这个曾经风行全球的“声音巨人”,却成最为弱势,几乎被人忽视的媒体。不可否认在媒介产业发展中,电台吸引不到更多的目光,这和它本身的技术局限有关,但不可忽视的是,它曾经对流行音乐以至整个唱片工业给予了强有力的推动,而且这种互动关系到现在还广泛存在,在新的条件下有了发展。最初实验阶段,音乐就是播出的主要部分。雷金纳德·A·费森登被称为第一个使用连续电波承载声音或者音乐的人。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做了第一次广播,传送了他本人演…  相似文献   

19.
刘臻 《传媒》2023,(7):78-80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本文明确了声音设计课程改革中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声音设计课程运用智能化教学媒体的必要性;着重阐述了在“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的声音教育图景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学生”身份及“教学”结构面临转变的迫切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优化理念、改进方法,进而起到推动声音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巩明 《记者摇篮》2001,(10):31-31
广播媒体是一种声音媒体,也是广告信息传递最快的媒体之一。由于广播媒体同时还具有对突发新闻进行同步传播及不用文字做载体传递信息,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和极强的亲和力等优势,所以,广播媒体的广告经常被广告主及企业选用。这种以声音为主体的广告形式决定了广播广告只能通过对受众听觉的吸引而唤起人们的注意、兴趣和感知,从而发挥广告的作用。因此,广播广告的声音的魅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