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研发创新,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需要实践检验。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数字经济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研发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主要渠道;数字经济、研发创新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高数字经济水平地区,具有较高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促进作用。应加大对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融合创新,加强低水平数字经济发展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系统GMM模型研究营商环境对省域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显著提升省域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其作用路径包括激励企业研发创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体而言,东部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显著提升省域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但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不显著。同时,营商环境的优化也能够显著提升省域高技术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但低技术行业、中等技术行业不显著。在营商环境的不同细分指标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化都能够显著提升省域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但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并不显著。因此,政府要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利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引入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区域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果存在异质性,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分维度看,数字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据此,政府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是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考察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2)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行业企业,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具有更强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在长三角核心地区、数字经济高水平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中更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以及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两个途径促进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上述结论揭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分工的机理,拓展了企业边界的相关研究,可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借助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碳生产率,是实现农业“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碳生产率;运用替换解释变量法、剔除部分样本、调整样本期以及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和农业碳生产率之间有正向关系,并对其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东部地区、产销平衡区和高技术创新能力地区的影响效应最显著且最大。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存在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跨越门槛值后,其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以区域创新绩效为切入点,主要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从影响机制、非线性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三个方面探索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在实证层面,通过构建2013~2019年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数,针对理论层面的探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较东部和中部地区享受到了更大的数字经济红利;(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存在非线性递增效应;(4)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如何,现有文献尚未给出系统性结论。基于上游数字服务中间投入和下游制造业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构建国家—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进而对上述问题开展实证分析,其结果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设施与连接、支付体系等领域限制性措施增加的负面效应尤为显著。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具有国家和行业异质性,即主要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以及资本、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削弱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负面冲击;而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质量越高,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抑制作用也越强。可见,我国应致力于削减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加大制造业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完善数字产业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准入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本文使用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1999年至2018年的相关数据,测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999年至2006年期间表现为匀速增长,2007年至2018年期间,增长速度整体呈现出逐步加快趋势。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呈逐步攀升态势,1999年至2007年期间表现为平稳增长,2008年至2010年出现轻微回落,2011年至2018年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彻底解决中国制造业“早熟型增速放缓”的窘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OFDI促进我国制造业贸易出口的机制,并运用2004-2013年我国27个制造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整体上,OFDI对制造业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从不同行业OFDI来看,效应差别较大:农业OFDI对我国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采矿业OFDI对我国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制造业OFDI对贸易出口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其它各生产性服务业OFDI对我国制造业贸易出口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以促进贸易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驱动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非线性动态关联,通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弱。机制分析发现,提高数据要素管理能力和数据传播共享能力是数字经济驱动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但数据开发应用能力的中介效应并未显现。该研究对于政府借助数字力量实现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选取2011—2019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别采用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在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发展外向型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加速器”、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及区域新一轮竞争的“新焦点”。通过对佛山的考察,发现数字贸易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传导机制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直接作用机制体现在数字技术的高度灵活性、渗透性和兼容性,以“数字贸易+制造业”的方式深度融合;间接传导机制则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对数字贸易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及其与制造业各环节的深度有效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第二,把握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创新和拓展商业模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第三,积极培育和提升数字贸易人力资本水平,为贸易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贸易便利化对于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深化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战略意义。文章在三元边际分解框架下,借助多重中介模型研究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会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和种类多元化,进而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2)基础设施、海关环境、规制环境、电子商务4个指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均有积极影响,其中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最强,同时四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呈现差异性;(3)农产品异质性检验表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中国动物类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食品类产品,对植物类产品和油类产品出口无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金融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可能。基于2012—2020年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及机制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长期驱动作用;结构效应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是主要驱动力;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大规模企业、高信息披露质量企业、制造业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驱动作用更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两大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的深入应用和不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总量增加,进而为税收收入增长带来较大的空间。为此,在阐释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税收收入增长,且数字经济发展在不同产业税收收入、不同税种和不同分位点之间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税收收入,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省份内部税收收入增长,还对其他省份税收收入增长起到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因此,应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产业结构高级化演变,同时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协作机制,缩小地区间“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一方面从理论层面结合文献分别阐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的中介作用影响机制,另一方面基于2015—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取描述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指标,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直接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影响机制,并针对不同区域做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东部地区影响机制中介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中西部省份影响机制直接效应大于中介效应。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基于经济理论探究经济变量传导机制,对原有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改进,解决了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12—2019年河南省地级市层面的数据,用熵权法测度了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河南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并没有显著提升河南省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后发现,技术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也未能显著影响河南省经济发展质量。基于此,要加大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主体数字素养,优化地区管理制度,加强河南省数字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协同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际层面面板数据,对数字技术发展、出口开放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发展能够通过影响出口开放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区域视角来看,分地理结构的区域异质性显示,出口贸易的中介效应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分技术产业水平的区域异质性显示,出口贸易的中介效应在低技术产业水平区域显著为负,在高技术产业水平区域不显著。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加快新型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与和贸易政策,精准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针对数字技术进步与我国就业技能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分析了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两类技术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发展均提升中高技能就业人数占比,降低低技能就业人数占比,数字技术进步总体上促进了我国就业技能结构升级。(2)从影响程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发展对就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消费互联网。(3)从影响方式来看,工业互联网主要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者相对薪资水平促进就业结构升级;而消费互联网在提升高技能溢价的同时也增加中等技能劳动者的相对薪资水平,同时通过提升地区生活成本挤出低技能劳动力。(4)从影响范围来看,消费互联网发展推动就业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范围更广,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就业技能结构升级作用则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当持续推进数字技术进步,重视工业互联网技术对就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消费互联网的岗位创造作用,各地区在发展数字经济时应注意不同类型数字技术对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效果上的差异,同时加强区域间数字经济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大背景下,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业,为提升自身竞争力,亟需转型升级。文章从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角度出发,选取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这一作用具有滞后性,且对制造业的影响呈现出"U"性特征;我国技术创新效率较弱,当期研发投入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我国在环境规制强度选择上要考虑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应适当加强环境规制,中部地区应适当放宽环境规制,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