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第一夫人在外交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被媒体和大众瞩目,各国的政治传播也纷纷将第一夫人的形象构建和传播提上日程。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在展现中国形象、为国家领导人助力及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人和世界树立了一个"新式传统女性典范"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付玉 《新闻世界》2014,(7):389-391
2013年3月22日到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先后访问俄罗斯和非洲等国,"第一夫人登场"受国内外媒体和舆论的关注。中国"第一夫人"在国家外交中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外交方式,担任着多种角色,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琦来  普宏 《新闻世界》2014,(11):213-215
本文以"为何传播"、"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为分析框架,对四所高校的"科学传播概论"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对"科学传播"持狭义认识的课程在"为何传播"和"传播什么"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述,对"如何传播"也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娣 《新闻世界》2014,(1):123-125
本文选取《南方都市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关于彭丽媛的报道共40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章板块、图片类型、议题内容、报道切入角度、文章倾向性、主体框架呈现、形容词话语分析七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探究都市报关于"第一夫人"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Twitter看网络传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twitter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工具与以往传播工具的不同。并以Twitter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后现代网络传播模式中,用户参与信息传播、信息传递"碎片化"导致的内容"碎片化"和受众结构"碎片化",并分析了信源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婷 《新闻世界》2010,(8):207-208
人际传播在封建社会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在儒家人际传播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不同传播关系的主体,以"三纲五常"、"慎言"为主要的行为规范,人际传播的内容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诗歌作为古代思想的一种传播形式,由内向传播走向人际传播。先秦、两汉的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传统,以各阶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为内容,极大的突破了儒家人际传播观念的限制,并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张涛 《中国广播》2014,(1):44-47
"后回归时代",对港澳新闻传播媒体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内地媒体需要调整对港澳新闻传播策略。包括立足服务时代、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审视对港澳新闻传播,变内地视角为港澳视角,变"碎片化"传播理念为"战略传播"理念;加强与港澳同行以及在港澳的中央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8.
从明星“车祸门”事件看公众人物危机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公众人物危机事件也随之增多,"车祸门"、"涉毒门"、"结婚门"等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以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影响流"、"控制流"为理论基点,对比分析两起"明星车祸门"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来探讨公众人物危机传播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钱大同 《报刊之友》2013,(8):143-144
本文以"陈欧体"的流行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传播的渠道、传受关系、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本文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和"生产型"网民推动着"陈欧体"的流行,最初的传播者"聚美优品"获得了关注。同时也发现了,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陈欧体"的再创作文本存在缺乏深度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普传播存在着媒介歧视、效率低、边缘化等诸多问题,"三网"融合为构建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三网融合及其对科普传播的影响和科普传播现状为背景,从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浅析了科普传播在"三网融合"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马祥 《报刊之友》2010,(12):165-166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健康传播领域,我国健康传播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健康传播来传播"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由"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事件,分析了时下健康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健康传播的重视,以实现"健康传播"能够传播健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黄禹铭 《新闻世界》2012,(2):104-105
詹姆斯·凯瑞是美国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为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本文在区分"传递观"与"仪式观"的基础上,探究"仪式观"视角下的新闻观,以及传播技术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有多种原因,"公开化"与"媒体的解冻"是其重要因素。但苏联解体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是由于苏联的"媒介催化"或"舆论失控"所致,相反,苏联的解体是长期信息封锁、传播扭曲所造成的。将苏联解体归之于"舆论失控",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严密的舆论控制对苏联解体造成的影响。新闻传播的确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不过不是由于"舆论失控",而是由于系统性的传播失灵。传播失灵导致了苏联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被严重透支,为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改革培养了潜在的支持者。在传播失灵的作用下,苏联社会表面光鲜,深层的社会矛盾却被掩盖,以致苏联社会脆弱得不堪一击。经常性的传播失灵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直接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陈江柳 《东南传播》2010,(8):118-121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老子《道德经》的"反战"、"守柔"以及"人本"主义三大思想,以人类传播史上媒介技术的演进为纵线,进而评析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演进图景及其所展示的传播文明。其中,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媒介演进过程的三大拐点,尤其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期人际传播方式的复苏更彰显了中国道家"不失其所者久"的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16.
濮晓琬 《新闻世界》2014,(7):332-333
服饰文化是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涵盖的内容都是流行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女士在多次外事访问中的服饰搭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一特殊的服饰流行事件成为流行文化中的重要现象。通过对此现象和流行服饰的深度解析,我们将更能了解流行文化的内涵,以及流行文化背后深层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7.
都成 《新闻世界》2012,(3):70-71
网络热词的大量涌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网络热词的高频率传播,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文化现象,由此也引出了一种以网络热词为传播内容的全新载体,即"词媒体"。网络造词的语言特性使"词媒体"有其相应的使用方式和传播领域,本文试从网络传播的视角,结合语域的相关概念,分析"词媒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本、人员、信息和视象的跨国、跨文化和跨语际的自由流动,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传播概念,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传播"正在被更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全球传播"所代替,本文对此传播范式的转换做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牧南 《新闻世界》2012,(7):303-304
在跨文化的传播中,特别是在美国传媒的传播领域里,《金陵十三钗》的女性"他者"身份的性别表征受到无视,甚至遭受了被建构的"性"的"神话"。这样的"神话"由何而来?本文认为美国传媒对于传播的"空间"的强权,使得他们对侵入自己空间的弱势文化的可以进行篡改,从而导致了传播的偏向。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日本动漫对我国影响深远,一方面,它以其多元化的传播策略掳获了众多"漫迷"的心,另一方面,伴随着日本动漫在我国境内的大量复制与传播,其中所裹挟的各种不良影响,为跨文化传播注入了不和谐的暗涌。对此,应理性对待其跨文化影响,并作出建立动画分级制、打击盗版、管理"动画组"等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