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繁星》(六年制第七册22课)是巴金赴法留学途中在海轮上写的一篇散文。作者把观察大自然的行动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融为一体,富有特色。(一)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这篇课文,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这不仅因为作者在课文中有传神的景物描写,更由于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注入了真挚的感情,抒发了深切的感受。作者凝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于笔端,他所描绘的星天,带有母亲的温柔和亲切。“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相似文献   

2.
【单元目标概说】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 ,而且蕴含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 ;《济南的冬天》 ,山美 ,水美 ,树美 ,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山中访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而现代诗歌《秋天》 ,用三幅画面 ,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热爱与赞美之情却是淡淡的。《古代诗歌五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 ,让…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认为,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但在我看来,在这里面还隐含着对现代文明将自然与人分离的批判。试想,一间仅有蓝的墙、白的窗,连画也没挂的小屋,何以一到作者的笔下,就那么令人心驰神往呢?就因为作者将小屋放在一个几乎超脱尘世的大自然的背景下,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远离“人境”。那里没有工业废物,没有名利角逐,没有权势倾轧……而现实生活中这一切又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它们招人厌弃,却谁也摆脱不了!这,也许正是作者产生“向往”的根源。因为无论中国…  相似文献   

4.
《繁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在重点段第三段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抒写了海上星夜的景象及自己的感受,真挚地表达了他热爱星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一段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教好这一段是理解全篇的关键.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 首先,我打出灯片,指着躺在船舱上看星天的作者说:“作者远离祖国,飘洋过海,他的心情怎样?他所看到的星天是什么样儿,感受又如何呢?”用直观的画面、几个设问和朗读造成一种气氛.然后,扣住“半明半昧”这个词语,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半明半昧的星是‘挂'在天上吗?”学生回答道:“不是的,是‘悬'在空中.”“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  相似文献   

5.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作者借一间破旧狭小的小屋,抒写家族的变迁,个人的书斋生活,和祖母、母亲、妻子三位亲人的真挚情感,以及重振家族的雄心,屋小情深,文短意长。这间极其简陋、饱含情感的小屋,在文中却有四种不同的称呼:“百年老屋”“室”“阁子”“项脊轩”。不同的称呼寄寓着作者不同的情感,从称呼的变化中把握作者情感,有利于更好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6.
文章贵在有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方为绝妙佳文。《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行文如行云流水,“十分清新,十分自然”,耐人寻味。小屋是“我”的空中楼阁。为了抒发对这空中楼阁独特的情思,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屋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山如眉黛,小屋是一件艺术品,点缀了山,象风帆,象飞雁,给山带来了“灵动的色彩”,带来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树点缀了小屋”,大自然的恩赐,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一棵大树又“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象鸟蝶“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领空”虽小,却“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有围墙的花和无围墙的花把小屋装点成一个绚烂的大花  相似文献   

7.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描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那棵美丽的大榕树,从而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锦秀河山的情怀。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的那棵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前,情绪未…  相似文献   

8.
董玉梅 《考试周刊》2011,(62):69-70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的动人情景。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教学过程中,我逐层深入,引领学生知恩、感恩、报恩,领悟母亲在月光下把她爱故乡、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传递给了我,表达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9.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我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以“奇”为线,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文中结尾说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一、“奇”在令人神往“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开篇就表达了“我”观日出心情如此迫切,次数繁多,其景奇异.“我”怎么能不如痴如醉呢?“早起”,说明观日之早,欲望之强,从而表明日出牢牢的吸引着“我”深深的诱惑着“我”,海上日出之“奇”,不正蕴藏在其间吗?  相似文献   

10.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世界的郑板桥 ,不但他的诗书画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和重视 ,他的亲民思想、为人师表的“善良教育”同样是中华善良美德教育的典范。 30 0多年过去了 ,郑板桥的唾弃暴力 ,热爱和平 ,“善良教育”的故事仍然源远流长。热爱大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他五十二岁始得一子 ,爱子之心 ,可想而知。然而他说 :“爱儿必以其道”。他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大自然 ,首先让孩子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美。孩子初生断奶不久 ,郑板桥就毅然把孩子送出县衙 ,直接托付给“舍弟” ,让孩子在农村有个家 …  相似文献   

11.
艾青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最光辉的诗人,同时获得了“诗坛泰斗”和“王子”两顶桂冠,在海内海外都有着重大影响。“当然,这不是偶然的。艾青从小热爱艺术,对大自然、养育他的土地和劳动人民有真挚的情感。十八岁时,他离开了就学的杭州艺专,远去  相似文献   

12.
王晓东 《海外英语》2013,(4X):187-189
《四季随笔》是英国作家乔治.吉辛的一部随笔,正像作者当年所宣称的那样,他的其他的作品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蒙尘,而这本小册子将会流传下去。这部散文已经成为不朽之作,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将其列为四大随笔之一。《四季随笔》因其真挚的文人情怀成为许多文人的至爱,婆娑书页,与之共鸣,寄托情怀。这本书透露着一个老式英伦文人的衷肠之语,用点点的感悟,抒发着对乡间生活的热爱,自然的讴歌,及对传统生活的缅怀,在吟诗品茶中,对文艺、人性、政府和个体发表真挚的看法。本书不乏真知灼见,该文将对本书思想做一个梳理和总结,以窥作者那种圆熟通透的保守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剪梅》是词人李清照以自己的真实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丈夫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思念的真挚感情。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孩子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的鸭蛋》是散文大家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平凡的审美视角展现了平淡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意,抒发了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文章以真挚浓郁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教学之余,笔者反复品读,觉得它蕴涵着浓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热爱大自然郑板桥五十二岁得一子,爱子之心,可想而知。然而他说:“爱儿必以其道。”他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大自然,首先让孩子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经受大自然的熏陶,培养善待大自然的良好心态。孩子断奶不久,郑板桥就毅然把孩子送出县衙,安顿在“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老家,托付勤劳朴实的“郭嫂、饶嫂”管束调教,在自然人和自然物中潜移默化,在人与自然协调的环境中“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爱护小动物孩子喜爱小动物,是童趣童心最真切之情。本来“发系蜻蜓,线缚螃蟹,笼中养鸟”让孩子乐一乐,无可…  相似文献   

18.
我的小屋     
我的小屋大概只有10多平方米,小是小,我却喜欢它。因为这间小屋装着我美好的幻想,是我课余生活的“乐园”。这是一间北屋,你一进门就能看见窗台上站着两个“娃  相似文献   

19.
我是农家孩子出身,从小热爱大自然。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大自然是一首读不尽的、永恒的诗。能够感知、发现并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的人,他的心灵也必定是美的。”作为一个出版过十几  相似文献   

20.
《鸟的天堂》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茂盛的大榕树名副其实是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和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点明文章中心,意蕴深刻,学生往往不能披文入情地理解体会。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肺腑的赞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