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西屏 《围棋天地》2005,(11):55-60
当今世界,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是公认的围棋三强。相比之下,中国台湾显得有些沉寂。但实际上,台湾围棋不甘落后,正蓄势待发。台湾棋院秘书长陈国兴说:“2000年台湾棋院成立时,围棋人口大概只有20万。现在,保守估计,也有150万,四年增加了七倍多。”台湾围棋人口激增,原因何在?“这应该与文化、传统、氛围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谈谈子与目     
区别:子空皆地与唯空是地 围棋规则的两个体系 现今的围棋规则有两大体系,一种是以中国规则为代表的子空皆地的中国数子规则,应氏规则也属于此。中国古代规则还要还棋块,棋块多的一方每多一块要贴给对方1子;另一种是日本、韩国使用的唯空是地的日本比目规则。由于日本在欧美的围棋推广中着力最早最多,因此欧美的围棋规则和术语也出自日本。  相似文献   

3.
在明治时代之前,围棋是“琴棋 书画”四艺中的一种,在日本被视作 是一种非常优雅的艺术。在西洋舶来的文化中,由于也有音乐和美术,所以,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很顺畅地保留了相关的一些内容,但惟独围棋被排斥在外,下围棋好的孩子受到大家的轻视。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中小学生有足够多的在校学习音乐和美术的时间,但在校学习围棋的学生却少而又少。 在这方面还有另一个例子,岩波书店是日本字典、辞典等工具类出版物方面最大、最有权威的一个出版机构,它出版的《广辞苑》是最为权威、涵盖面最广的一部百科全书,但是,其中却没有…  相似文献   

4.
围棋与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初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为棋类运动大举进学校拉开帷幕。围棋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相传有五千年的历史。杨振宁博士称围棋是:“人类最佳的智力游戏。”陈毅元帅曾题词:“纹秤对坐,从容谈兵……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在日本棋院更是把围棋“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列为围棋的教育大纲,日本的围棋五得也深受中国棋界的推崇。一、围棋在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围棋能陶冶情操,广交朋友,改善人际关系。下围棋需要静、…  相似文献   

5.
棋迷俱乐部     
围棋文化氛围随想 现在谈一个问题,中国围棋生存在一个什 么样的环境。根据不同的判断方式也许有不同 的结果,或者好、或者坏。不过如果将围棋称为 一种文化,那么我们的忧虑应该不远了。 在中国,围棋是属于体育运动项目,激烈的 竟争产生了一种这样的结果:围棋仅仅是围 棋。个人与集体的荣辱存在于胜负之间,而几千 年来承传下来的“围棋是一种高雅游戏”的概念 似乎早已荡然无存了。况且我们也早已不再有 古代人的那份幽闲,我们体味竞争的残酷更多 于棋外的人生哲理,那么,暂时忘记围棋也是一 种文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说到棋盘…  相似文献   

6.
围棋发源于中国,但近代却兴盛于日本。七、八十年代以陈祖德、聂卫平为代表的中国围棋开始向日本发起挑战的时候,是深怀着一种“复兴国技”的悲凉,以向大哥讨教的姿态出现的。但尽管聂卫平、马晓春等人在中日围棋比赛中创造出许多“抗日”的壮举,包括后来韩国棋界的加入而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日本围棋的大哥大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九十年代,以李昌镐为代表的“韩国流”刮起了凶猛的“世界冠军搜刮风”,随后,以常昊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又迅速崛起,屡创佳绩,而与此同时,面对中韩少壮派的冲击,日本的“老人围棋”却屡战屡败。围棋世界的长幼尊卑似乎要就此重排座次了,那么,做为围棋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这一精绝的智力游戏的代表的中、日、韩三国在当今其坛上到底孰先孰后?下个世纪的枰上争夺中到底谁执牛耳呢?  相似文献   

7.
曾经的“围棋王国”日本在90年代中期之后走向了全面的衰落。本文在超越围棋本身的层面进行整体性的分析,重点研究了主导日本青少年成长的整体性社会文化氛围、教育氛围、保守主义精神倾向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点明了这一现象作为鉴戒的启示作用。一、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围棋面临的危机围棋发明于中国,但早在唐朝就已传入日本。经过长期发展,围棋逐渐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中期开始,日本围棋逐步走向繁荣。本因坊战等职业棋战的相继创立,标志着日本围棋黄金时代的到来。此时一方面是涌现了大量优秀棋手,…  相似文献   

8.
围棋素有“手谈”、“烂柯”、“木野狐”等别称。《玄玄棋经》中说围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围棋是什么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围棋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围棋是军事、是哲学、是竞技,但说到底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一种关于兵法的游戏。棋盘就是战斗场,棋子是士兵,棋手是元帅。棋手下棋,犹如在指挥一场大型的战斗,颇有些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味道。几千年来,围棋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未被淹灭而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它并非单纯的胜负之争,也不是仅仅用互相争夺地域这一简单的概念就能表达出来的智力竞技…  相似文献   

9.
“韩国流”肆虐世界棋坛十余年,其实质与特点到底是什么?有人将“韩国流”称之为“暴力围棋”,笔者认为并不确切。窃以为,用“微雕围棋”来概括“韩国流”似乎更贴切些。微雕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新兴的一朵艺术奇葩,即在体积微小的物体(如玉石、兽骨、毛发等)上面写字、绘画、雕刻,它是一种以精细为特征、在细微处做“文章”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韩国流电是如此。韩国围棋虽脱眙于日本围棋,但却与过分拘泥于棋形棋理和大局观的日本围棋有明显的不同,注意从小处着眼,重视局部变化与子效,在局部施展种种精巧手段,再由局部辐射、主导全局,使局势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元 《围棋天地》2005,(9):85-87
提笔写稿的前一天,看了电视上一个介绍我国针灸大师、院士程莘农先生的专题片,一句解说词说:“人体的穴位有361个。”真的吗?太妙了!难道人体的奥秘与围棋之间,也有什么暂时无解的联系吗?早就听到过这么一种说法:“西医,是科学;中医,是哲学。”当我们学会围棋并具有一定水平之后,就一定可以感受到,不管你把围棋当作游戏还是视为文化,围棋与科学、与哲学,都有共鸣。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围棋起源、演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笔者认为,围棋起源于大禹治水时期,是以水土为万物之根源的哲学思想体系为基础的,后演变为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围棋形制,再发展以“太极八卦”为基础的围棋形制。本文旨在为全面把握围棋文化内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谈谈围棋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艺术,围棋 本身具有两重特性,其一是它的娱 乐性。 从娱乐角度来看,围棋起着陶冶性灵、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适意延年等作用,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尤其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人士多半视弈棋为一种益智的消遣。 围棋的另一特性无疑是它的竞技性。随着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了现代,国际、国内各种围棋大赛蓬勃兴起,竞技性就显得高于一切了。在我国,围棋被列为体育项目;在日本,优秀棋手被赞为“胜负师”,都说明围棋竞技的重要。 凡遇上围棋大赛,人们首先关注的总是谁胜谁负。一个国家围棋事业的兴旺与衰微,也主…  相似文献   

13.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又见围城     
1恕我冒昧,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大作之名。不过以此来形容当今中、日、韩三国的围棋现状却是再贴切不过了。韩国围棋成绩虽好,但失于传统,后继必然乏力;日本根繁叶茂,但流于老化,难免无力出新;中国似介乎于两者之间,但恪守中庸,终不得破壁而出。“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围棋之路,也是千差百回。但路终究是要走的,谁想走的更远,走的更平稳,也需要一种特别的力量。2日本把围棋称为“棋道”。400年苦心孤诣,日本的围棋一直在求道的路上孑孑独行。看川端康成的《名人》,沉郁顿挫中你能感觉到那一份无言的执着,他们把…  相似文献   

15.
棋界前辈陈祖德老师曾经在讲座《围棋与东方智慧》中提到:“围棋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体,比如这个‘围’字就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围地,另一个含义是围子。这两种含义,一种是防守,一种是进攻,包括了攻守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而诸如攻与防、进与退、大与小、急与缓、厚与薄等辩证思想在围棋中比比皆是。围棋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意思,棋子的黑白两色代表阴阳。棋诀“攻彼顾我、舍小就大、动须相应”处处体现出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围棋,在南北朝时开始传入日本。晚唐时,日本的围棋水平已接近于中国,并开始同中国围棋手进行比赛。本世纪初日本建立了棋院,为围棋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本世纪60年代初,开始了当代中日围棋的交流。中日邦交的完全正常化,为中日围棋的大规模交流,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11,(3):210-216
说到围棋规则和围棋规则的统一问题时一直有一个流行的说法:现在世界上有三种围棋规则,即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和应氏规则。这其实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由正规的围棋组织颁布并在一定范围使用的成文的围棋规则,现在已经超过十个。如果说从本质上去区分,现在使用的围棋规则只有两种:以中国规则为代表的数子规则和以日本规则为代表的数空规则。  相似文献   

18.
诘棋新作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14,(10):80-81
日本棋院支部代表者恳谈会 日本棋院每年初始到各地区巡回开“日本棋院支部代表者恳谈会”已成惯例,作为高知县支部的代表,本人也一如既往地参加了2月底四国地区的恳谈会。会议按部就班,先表彰前一年在围棋发展方面有突出贡献者,接着作年度报告,剩余的时间来解答各支部代表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围棋甲级联赛,被冠名为“中国和”,这是古老的围棋与现代企业的一次成功的联姻,而连结它们的纽带,是一个大大的“和”字。和成天下,“和”是围棋的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