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申亚娟 《学周刊C版》2014,(6):162-162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融音乐美、书画美、意境美为一体的古典艺术。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清流,起伏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诗的语言极其凝练含蓄又生动形象,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如何让稚嫩的小学生真正读懂一首诗,认识诗人,了解诗文化,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经典诗文有意识地音读、意读、情读、品读,学生便可感知文本内容,品味到传统的文化精髓,潜意识中继承人类文明的智慧。因此,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研究很有必要。而通过什么方法诵读经典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更加有待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6.
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于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领悟诗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通过诵读、默读、品读这“三读法”让学生感知诗韵、领会诗境、感悟诗情,做到七分诗意“三分”读。一、转轴拨弦三两声——诵读“感”诗韵  相似文献   

7.
读是语文教学的亮点,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古诗,让学生按着"通读——诵读——品读"的层次,去多读多悟,吸收内化,以实现高效而有意义的诗文学习,这样定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赵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3,(45):138-139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而且能够弘扬民族精神。班级在古诗文诵读方面的一系列特色做法取得初步成效,学生们在品读优秀诗文的同时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气质儒雅了,精神境界也提升了。引领学生走在诗文诵读的大道上,诵读着古往今来的经典,享受着诗意充盈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历练语言,语用理念也提出要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很多教师都误认为对文本语言的关注就是要关注文本的文字,从意思、意蕴的角度感知词语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其实,这只是一个片面的认知,对语言的关注还应该包括语言的内在的韵律,尤其是诗歌的韵律。诗歌韵律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有效载体。提出要尊重学情,在巩固中熟悉韵味;多重品读,在感知中紧扣韵字;拓展联想,在想象中再现韵画;由外及内,在诵读中体悟韵情,从而促进学生内在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指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达到积累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运用祖国语言精华,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喜欢用简单朴实的手段,巧妙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品味语言神韵,品读语言美,让人回味无穷。一、感知形象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凭借联想、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理解语义,感受语境,赏析语言技巧,积累语言。在这方面,于永正老师确实是别具匠心。他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3.
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一)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是我们祖国文苑中的瑰宝,这些古代的先贤之作,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习古诗文,对学生修身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  相似文献   

15.
王莹 《成才之路》2013,(26):28-2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古诗文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经典诗文,字句凝练,音韵优美,词汇丰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蕴含了中华几千年的民族自尊、自信精神,诵读古诗文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学生成才,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在古诗文诵读中,我们品味诗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时,诗人在诗中表达出精忠报国的志向,坚强不屈的品质,使学生无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品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少  相似文献   

16.
<正>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体会和诵读表达四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品读体会和诵读表达这三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教师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品读体会和诵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明确诵读重要性,端正态度要想通过诵读取得良好的古诗文教学效果,师生必须要明确诵读重要性,端正诵读的态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古典诗文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无论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还是唐宋八大家散文、元曲,都因为语言凝炼,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而脍炙人口。特别是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更是"不着一字,尽着风流"。但面对这样的美文,仍会有  相似文献   

18.
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它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所承载的是常理圣道,它的育人价值历久而弥新。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让人享受快乐人生,通过用多种形式去诵读经典,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以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极佳的精神滋补品。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  相似文献   

20.
一、中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意义我国的古诗文意蕴丰厚,诵读起来更是抑扬顿挫,能够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多学习这些古诗文,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体现出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对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有帮助的。二、培养中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1.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古诗文的美,让他们从古诗文中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