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强调了“坚持以美育人”和“审美感知”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首先解读了“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概念,随后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四个价值:内化于心,辐射带动;融合“以创造力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改变“美育”附属于“德育”“智育”的局面,突出音乐的本体价值;指向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然后从音乐教学法、音乐表演教学、创造力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并且提出了该理念在新时代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当前音乐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开放、综合、探索式的教学,在音乐课堂中.  相似文献   

3.
当前,基础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带有与其相关特征的词汇也经常出现在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但是,必须承认,我们对有关“以审美为核心”的很多概念理解得还不够完善,因此,所谓“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实践也必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想要更有意识和更有成效地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正确地理解“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认识模糊原因、提出其背景及涵义是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音乐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学界的重‘视。那么,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呢?现在有以下几种表述:“作为美育目的和手段之一的学校音乐教育,对德、智、体诸方面有巨大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别和创造音乐艺术美的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音乐审美教育”。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音乐有着特殊的作用,音乐能开发智力、美化心灵。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育必须由“以唱歌为中心”向“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中心”转化。在十六年的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我总结出来的做法主要是:以审美为核心,深化学生艺术感受小学音乐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教育一要科学化,教学方法要符合音乐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二要艺术化,教学方法不默守陈规,教学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化的运用。挖掘美的教育因素。小学音乐教材绝大多数是音  相似文献   

6.
西方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目前正处于“审美”与“反思性实践”两种价值的冲突、交叠时期.在理念层面,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思性实践音乐教育大胜审美音乐教育.在实践层面,审美音乐教育在集体教学范围内的有效性一如既往,而集体教学依然是目前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教学组织形式;反思性实践音乐教育的自主制作具有集体教学无法企及的效果,但它对教师水平、设备条件、学生人数要求苛刻,在正规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困难.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引领价值无法选择单一的“审美”或“反思性实践”,只能选择能兼容“审美”实施条件与“反思性实践”理念的“经验”.以“经验”为引领价值的音乐教育,其内涵是经验还原和经验提升两个核心概念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刘艺华 《文教资料》2006,(11):196-197
文章通过阐述音乐美的特性与音乐审美教育在人的素质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无可替代的功能,而要使这些功能充分发挥,必须牢牢把握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音乐学科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学科,具有两项明显功能,即: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可以说,音乐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艺术,更是培养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最佳途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音乐教育其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由此可知,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很多音乐教育专家也认为:在音乐课中进行音乐知识教学与音乐技能培养时,要有机地渗透音乐审美体验。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融“四美”于音乐课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认知与情绪在音乐上联系紧密。文章用音乐张力的概念联结音乐结构的认知与音乐情绪。期待和声音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假定在产生音乐的紧张和放松方面和音乐情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觉的研究支持了音乐结构引起听者期望的音乐理论的描述。音乐张力与音乐的结构、音乐的形式有联系。音乐情绪随时间在强度和质量上改变,而且这些情绪在心理生理学测量上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认知与情绪在音乐上联系紧密,文章用音乐张力的概念联结音乐结构的认知与音乐情绪。期待和声音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假定在产生音乐的紧张与放松方面以及在音乐情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觉的研究支持了音乐结构,引起听者期望的音乐理论的描述。音乐张力与音乐的结构和形式有联系。音乐情绪随时间在强度和质量上改变,而且这些情绪在心理生理学测量上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方面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音乐知识体系没有整体概念。在有限的课时中,极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可以从清晰的感性认识上帮助音乐理论知识学习,欣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音乐大师的作品,培养和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在音乐欣赏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多学科知识引入教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阐述嵇康以“声无哀乐”为中心的音乐思想,即音乐是客观的存在,而感情则是主观的萌发,二没有因果关系,音乐不能表现感情等。评论了嵇康音乐精神的二元性,分析了概念世界与音乐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精神二元性对移风易俗的作用。同时对嵇康音乐思想的矛盾性和思辨性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审美应从音乐观念、音乐形式、历史走向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中世纪基督教音乐观念经过了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历程;音乐形式则表现为从单个音的线形思维(主调音乐)到多个音的立体思维(复调音乐),最后达到二者的共存;基督教音乐总的历史趋势是向世俗化不断转变。  相似文献   

16.
摘要:多元化的20世纪音乐为人们所反思:什么是音乐?怎么音乐?音乐为什么?音乐怎么了?任何声音、任何组织方式,不管是否表现什么、甚或什么声音也没有都可以构成音乐作品。这确实为音乐、为大众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改变了我们的音乐理念。  相似文献   

17.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由应用功能看,大多服务于祭祀、宴享、行军等仪式。他不将当时最为流行的“由乐定词”、“依声填词”的“乐府”录入《乐府诗集》的事实,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的基本编纂宗旨,也表现了南北宋之交文人士大夫力求维护和恢复诗乐传统,“务尊其体”的诗家立场。  相似文献   

18.
浅谈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一种特定属性的文化,学校音乐教育肩负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具有辅德益智和审美的功能。本文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功用和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等三个方面,就音乐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teachers pursuing a one year teacher training course following their first degree. Seventeen student teachers following a specialist music teaching route in secondary educ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sample for this study to offer their understanding on creativity in the secondary music classroom.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were subject to in-depth qualitative analysis using Atlas.ti software. All student teachers seemed eager to teach for creativity as they thought it was a vital component of their pupils’ musical engagement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some held richer conceptions than others or tended to overlook significant areas of musical involvement, such as improvisation, group work and engagement in evaluating and refining the creative musical product. Creativity was generally expected but it would emerge on an intuitive level as a by-product of a learning objective rather than being explicitly considered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These narrow conceptions of the meaning of creativity in the music classroom need to be taken seriously and explicitly addressed in music education program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xpression of pupils’ creative potential in the music classroom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20.
高师声乐教学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声乐教学师资的任务。它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音乐新课程的变化与发展以及高师声乐教学如何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需要三方面进行考察,在当前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应针对不适应新课程需要的观念、教学体系等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