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大数据,自媒体,全媒体,开放存取,三网融合,出版数字化……一个个词汇刷新着传统编辑的视野,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变革、融入、整合过程中,编辑如何闯心理关,是一个硬试炼。  相似文献   

2.
罗华 《新闻窗》2011,(2):70-70
三网融合对广播的影响 三网融合促使广播的全媒体化进程加速。广播的全媒体化不仅是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三网融合的明确方向。三网融合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融合,手机、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均可作为广播的终端,这些变化使得广播全媒体化进程大大提速。  相似文献   

3.
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背景下,处于数字化浪潮中的中国出版业面临产销技术、业务模式、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的冲突与转型。在完成从数字出版到融合出版的过渡后,出版深度融合成为当下我国出版业面向未来生态建设的全新趋势。本课题紧密结合数字化环境下的新出版传播体系,以全媒体传播视角审视出版产业的深度融合问题,探讨出版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以传统出版转型为立足点,构建多维度、系统化、针对性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和生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媒体"频见于各种报刊和领导讲话、文件,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名词之一。"三网融合"预示着媒介融合时代来临,广播、电视、报刊、出版、广告以及电信几乎异口同声地宣称进军全媒体。一时间,"全媒体"这个半生不熟的"准学术名词"居然成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及电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差不多成了大家共用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三网融合下的"全媒体营销"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三网融合在2010年正式启动,但是由于具体国情的限制,三网融合涉及多方力量的博弈和较量,很难按照理想设定的框架进行.本文延续之前对于三网融合的研究,分析了目前三网融合之所以形成融合不合的背景和原因,并且发现在这种局面之下三网融合继续被推动的主导力量其实来自终端领域,与此同时,全媒体营销成为融合之后各方力量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就这三点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给出全媒体营销的概念和解释,以及理论构建的架构和实战方向.  相似文献   

6.
三网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但目前三网格局和发展方向仍不太明确,原因复杂.三网融合也势必带动传媒产业巨变,目前已初见端倪.笔者根据中国国情,结合过去三网融合的道路对当下三网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借鉴西方国家相关经验,强调震动中的传媒要坚守内容核心岿然不动,坚持传统媒体之主流信息优势,并积极从全媒体发展等方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7.
刘强 《青年记者》2012,(32):26-27
当今我们已经迎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全媒体时代。所谓全媒体,是指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①  相似文献   

8.
曹继东 《出版科学》2016,24(3):24-27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出版战略,研究融合发展模式是为全面深化中国出版改革探寻改革路径,重点探析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全媒体融合范型、融合出版范型、关系出版范型,以期从技术视角探讨融合发展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单位和纸介质图书受到一定的冲击,ISLI/MPR技术系统成为了出版产业开展全媒体融合出版不可或缺的支撑。本文借ISLI国际标准发布之际,通过分析MPR出版物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现状和优势,认为MPR出版物给传统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是打通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一条重要的融合发展之路,可以推动传统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三网融合不仅改变了中国广电的原有生态环境,也使中国广电原有的结构布局面临许多挑战。全媒体互动电视、直接——交互融合的数字电视、互联网——数字电视、通信网——数字电视、新业态数字电视、物联网——数字电视将逐渐取代现有的传统电视节目传输模式,成为三网融合时代电视节目变革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三网融合时代的电视也将改变人们对传统电视的认知习惯,发展出全新的电视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1.
魏建国 《图书馆学刊》2011,33(12):65-69
在总结了我国三网融合特点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全媒体时代三网融合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包括Web3.0自主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共享空间、数字兴农、数字电视、知识内容节目。最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三网融合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一、凤凰卫视资讯台新闻生产面临的困境第一,全媒体及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与挑战2011年最新出版的《新媒体前沿》指出:三网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电视、广播、电信服务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  相似文献   

13.
曾菡 《采.写.编》2022,(2):145-146
为了促进科技图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科技图书出版编辑全媒体融合思维的转变进行研究,文中分析了全媒体融合对于图书出版的影响,并提出了出版编辑转变全媒体融合思维的措施,包括提升出版编辑的综合素质、巩固和作者的合作、提升对"互联网+"出版思维的认知水平、积极寻找和网络运营商的合作机遇、提升数字化出版责任意识、创新出版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出版热潮下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融合是当前全媒体出版大势,了解全媒体出版的实质和运作,才能准确地看到它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全媒体出版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提出了解决全媒体出版问题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传播对报业集团而言,其实质就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媒体融合,从报纸产业转变为内容产业.在加强"多媒体"采访制作同时,重视以"聚合和互动"为重点的全媒体整合,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近几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基础平台,以"一网四报一平台"为抓手,对新媒体实践进行了积极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经营业态总体上反映一个产业的经营结构、供需关系、运营方式和发展战略,其合理性、科学性决定着产业市场运行模式的成败。近20年来我国学术期刊已逐步形成以纸质版、网络与电子版多元发布的全媒体出版产品结构,但这同一内容的2种版本却一直分别由不同的供应链各自定价发行,人为地将一个市场裂解为2个市场,造成了价格脱离价值、市场相互抵消、边际成本上涨、营销模式混乱的状态,严重削弱了期刊的市场主体地位,扭曲了产业生态,牵制了期刊和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上破解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难题,应构建供需合作共赢的“刊-网-馆”融合运营模式,大幅度降低产业运行消耗,打造学术期刊数字版云出版、传播和服务与纸质版集约化生产发行和馆配相结合的全媒体经营业态。  相似文献   

17.
三网融合最直观的影响是消融了传媒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媒信通融合大产业",而三网融合最深远的影响则是竞争方式的改变和竞争焦点的转移。以开放、对等、协作、共享为特征的"平台模式"将成为融合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信息平台"这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三网融合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转企改制历程,探究中国出版产业当前和未来的战略形势,认为出版产业发展必须以创新和转型为动力,强化与经济、技术和市场的整合创新,进入竞合时代、再集约化和再集团化时代以及全媒体融合时代。  相似文献   

19.
梁上启  魏星 《出版科学》2013,21(1):66-69
随着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出版业营销将从店面营销、互联网营销进一步扩展到"三网"营销(本文简称网络营销),这是未来出版业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三网融合下出版企业如何制订定网络营销战略规划,成为出版企业做好网络营销、实现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社的出版特色是立社之本,差异性竞争决定着未来。传统出版社只有从浅层次的数字化基础建设逐步转变为深层次的数字化服务,打造可持续发展、以主流文化消费的数字阅读市场环境——全媒体数字社区,才能形成体现出版品牌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型数字阅读产业价值链,实现传统出版即数字阅读、数字阅读即传统出版的双向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