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阶段弱势群体成为国家、社会亟待关注的群体,并有发展为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的趋势,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维持了社会稳定,保障了经济发展,也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但对于弱势群体的生存始终缺乏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而在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从伦理学研究弱势群体,使其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融入主流社会,或者促进一种良性互动,对弱势群体进行伦理关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群体,可这一问题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成为了一个特别的音符,于是也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保证提高弱势群体的地位和生活水平,最重要的就在于维护和发展弱势群体的各种正当利益,保证社会公平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并保证社会公平的重心向弱势群体倾斜,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着重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论述对弱势群体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因其自身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伦理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对社会弱势群体问题进行伦理思考,具有相应的伦理基础.从一种伦理关怀的视角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并把这种伦理关怀原则应用于道德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关怀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弱势群体子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教育关怀是一种基于道德诉求的消极关怀,对制度的关注明显不够,必须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政策理念,实现从临时性关怀到制度性保障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弱势群体及其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关系,分析改变甘肃省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关怀”,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来增强弱势群体的生存本领,这也是响应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主要方法,并提出了“教育关怀”的几条原则和途径,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怀,公共图书馆应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服务以体现社会公平。但目前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仅停留在基础层面上,图书馆应在服务制度、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上加强研究,推动和谐社会的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弱势群体问题已然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强势群体和优势群体,弱势群体缺少平等的社会资源,在教育中表现出强烈的无力感。面对这一教育问题,后现代关怀理论以真挚、自然的内在情感为依托,试图通过信任、对话和心灵关怀等方式,回应和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如何救助弱势群体、以什么态度对待弱势群体等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关怀他们。  相似文献   

9.
高校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疏导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二是关注弱势群体,给予其更多的情感关怀;三是开展心理咨询,对弱势群体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四是要鼓励弱势群体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五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全方位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成因和与社会不和谐特征分析,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扶助、自我激励、资助保障、危机干预六个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公平的核心是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它是社会走向和谐的内在诉求,实现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当前,我们必须面对不公的事实,以公平为重点整合利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以推动我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作为一个极富辩证法的范畴,在中西思想史上有其发展的历程。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它的发展有其根本的动力,它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它自身的辩证性质,而这种辩证性质是基于对和谐的辩证认识的。当前,由于理论和现实发展的双重诉求,中西方哲学的和谐思想研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不断被发掘和应用。综合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的现状,对和谐作辩证的理解,认识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不仅将从整体上推进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且也将及时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社会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构建的心理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构建的丰富内容和深层内涵中,有诸多层面与心理学紧密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心理发展的趋向,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心理和谐健康发展的条件和保证,健康和谐的心理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二者互为因果。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既是对党建工作的要求,是对每个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应是对社会每个公民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共同要求。当前社会心理存在种种不和谐的表现.从心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渗透心理学的实际应用,需要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通过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发展弱势群体体育是实现"以人为本"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弱势群体体育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体育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当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切入点。大连市西岗社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建设,以建设和谐社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社区建设在目前还是新事物,还在探索过程中,在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社区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以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构建社区管理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是祖国统一、社会安定的重要前提。民族关系的和谐,对新形势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研究,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措施,并认为完善再分配政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社会整合是提升社会融合程度、达致社会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需要强化社会整合功能,对整个社会系统进行重新整合和建构。建设这一系统工程,首先要从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和机制入手,构建起全民利益共同体和全民价值共同体,以及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打造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