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认同:欧洲一体化的隐性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蕴含着复杂的认同因素.除去经济认同和地域认同以外,文化认同是欧洲一体化的隐性动力.在欧洲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业已形成了以西方性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意识,产生了古典主义、普世主义、个人主义等诸多政治文化类型.当前,欧洲一体化的文化认同超越了地理政治学和政治人类学的隐喻,迈向了制度保证的文化认同构建,成为了一种完整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各种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有其历史的思想渊源,还有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基础.只有研究历史,我们才能知道文化与社会力量怎样铸成人们的态度.正是这些态度塑造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思想倾向.我国在社会转型中,一部分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仰程度在大学生中有所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定程度、民族价值观与正确道德观的树立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正视社会思潮的发展态势及特征,因势利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巩固和提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创新对农民政治认同感影响的缘起在于政治认同的内涵。对社会管理创新而言,利益认同是其逻辑起点,制度认同是其重要保障,价值认同是其心理基石。综合来看,社会管理创新为农民政治认同奠定了经济绩效、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全国4905名高校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后发现:当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的主观评价良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水平在部分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个体的集体认同、关系认同和自尊水平会负向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而个体的社会认同水平可以正向预测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基于统计分析结果,文章提出提升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法律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社会政治架构为其奠定了政治基础,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为其创造了文化环境。法律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群体性和相互兼容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江翔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3):38-42,77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有赖于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与社会稳定双向互动。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且重要的群体,他们对于政治系统的政治认同程度关系到政治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应从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以及与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入手,提出多维度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以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14世纪中叶,欧洲遭遇了一场可怕的大瘟疫即黑死病,它几乎蔓延了整个欧洲,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给欧洲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寻这次瘟疫对欧洲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时可以发现,黑死病给欧洲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给欧洲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向上层社会流动,这已经被历史与实践所证明.高等教育可以从知识与认知发展、社会经济成果、社会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对个体流动产生积极影响.但高等教育这些功能的发挥是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其社会条件是:政治阶级二元身份体系终结;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社会流动空间持续扩张;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增加;灵活的人才政策的实施.其教育条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高等学校毕业生拥有"真才实学";高考具有相对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建构过程:一个是国家领土和边界的形成和确立,国家法律制度和政治组织的建构;另一个是在国家疆域之内具有不同族裔文化背景差异的人口中间创造民族性和民族认同.这两个子过程彼此渗透不可分割,又有不同的内涵特征,在时间上也不同步.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两个过程的区别和不同步.一个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重视革命、战争和政治运动这类短时段历史事件对国家建构所起到的摧枯拉朽、除旧布新的作用,忽视民族文化的养成和认同心理的培育的长时段的特征,把需要在历史长时段中完成的任务当作短期目标去追求,在当下的政治中采取了强制性的同化政策,从而引起多元社会的种族与文化的冲突.欧洲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揭橥了民族的建构过程并不止于国家建立之时、更重要的工作是在国家建立之后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工作包括国家建构和民族建构过程中的疆域和行政资源的整合、国家制度法律建设、由国家发动的文化和社会整合与共同心理的塑造等.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的属性能够满足该活动作用对象主体合理需要的关系状况。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促使社会成员在思想价值观念上形成统一的政治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功能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不是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发出者需要的满足状况也不构成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受教育者的一切需要不加区分的迎合也不是价值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理念的确立上,即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魅力就是其价值实现源泉的理念,确立受教育者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个体主体的理念,确立受教育者的需要客观上是多样和多层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The European Union’s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social and cultural matters has been expressed through the notions of European citizenship and identity which are to be developed among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hether, and if so, how, children perceive a European identity to coexist with national identities is a challenging and relatively under‐studied ques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part of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conducted in December 2000 which explored the ways in which 140 10‐year‐old Greek‐Cypriot pupils constructed their national and European identiti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espit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Europe, pupils attributed little significance to the European identity, whereas national identities were extremely important. The discourse developed revealed essentialist and a‐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an instrumentalist approach to Europe. Social psychological insights from 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 are employed to explore whether the two identities were construed as in the same or different typical levels of abstraction.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broader 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Cyprus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认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之间有机、辩证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上。作为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达成社会认同的重要渠道,更是主流意识形态寻求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作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社会认同是发端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上的一项重要要求,是融入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在和所需工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大学生政治认同趋向是一定政治社会化的反映;是高等院校政治教育效能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走向的认同状态。通过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政治认同变化的表现、原因来分析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放射状态。通过对政治认同三要素的解析来归一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政治认同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表现为人们对于一种政治统治和政治秩序的心理上的认同与支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与归属感。政治认同是执政党维护执政地位的基础,而政治认同的支撑是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不断强化政治认同对于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政治价值取向上自主意识增强 ,但又有功利化倾向 ;政治认同意识明显提升 ,但又存在政治认同模糊现象 ;政治参与行为积极、健康 ,但又部分存在政治冷漠现象 ;日益重视社会实践 ,但又有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 formation of European identity among adolescent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European module of the 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2009), with 70,502 respondents in 21 European member st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ffering opportunities for cognitive learning is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European identity than soci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e. opportunities for interactions with citizens from other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The occurrence of an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cognitive and social learning strategies, however, suggests that jointly offering both learning strategies can be considered the most effective tool for the formation of a European identity. The multilevel analysis reveals the impact of a more Eurosceptic climate on the country level, suggesting that living in a Eurosceptic member state is related to a weaker European identity among adolescents. We close with some observations on how curricula can contribute to a strengthening of European identity.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利益分化成为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根源。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制度等的赞同、认可与支持,也受到了强烈冲击,表现为政治认同危机的出现。在利益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利益协调为着眼点,化解利益矛盾冲突,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物质基础薄弱、制度保障不力、政治文化落后、社会认同感不强等因素影响,其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为破解这种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困境,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活动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