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显祖《批评花间集》四卷,一直被认为是汤学研究、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其中的署名汤显祖序,有摘编前人词论文字的嫌疑;正文中的汤显祖评语,涉及名物、词源、本事、典故等部分,亦多袭自杨慎《词品》、王世贞《艺苑卮言》。结合学界对杨慎评点《草堂诗馀》、汤显祖评点《艳异编》的辨伪情况,可知明万历闵映璧套印本中的评点造假颇为普遍,其作者应为闵映璧或其友人。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的思想相当复杂,但某些研究或作"简单化"处理,或有"过度阐释"之弊.本文围绕汤氏两篇文章(《宋儒语录钞释序》、《光霁亭草叙》),辨其论说语境,析其学理脉络,重新探讨了汤显祖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及其与李贽的异同;并进而提出,在充分挖掘汤氏思想"新变"因素的同时,也有必要重视其与传统之间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佚文三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人俞安期汇编的《启隽类函》,所收《上张洪阳阁下启》、《贺王翰林启》和《代谢少司马汪南溟启》,不见于《汤显祖全集》中,系汤显祖三篇佚文。本文对这三篇佚作的真伪、写作年代以及汤氏与收信人的关系等作了考订,为汤学研究提供一点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汤显祖的三封尺牍《与吴亦勉》、《寄叶增城》、《与岳石梁》内容进行考释,指出“吴亦勉”是“吴兹勉”之误,“叶增城”是“叶曾城”之误,他们分别是临川人吴之甲、桐城人叶灿,这两处错误从明刻本《玉(?)堂集》中存在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改正;并根据岳和声的日记来解读《与岳石梁》一信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2016年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最近推出的由著名评论家李建军撰写的《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比较、分析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专著.李建军采用了平行比较的方式,探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其人、其文的异同,在对历史的追溯中对如何阐释二者作品的问题做出了解答,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朝诗集小传》阙字订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存在数十处墨丁,且多集中于人物之字里。文章借助多种史传、文集、书目与方志,补订其字里之阙漏,凡若干条。  相似文献   

7.
南宋著名词人与思想家陈亮原有《龙川文集》四十卷、《外集》四卷,人元亡佚。至明成化年间汪海收拾断简残编,补辑而成《龙川文集》三十卷,流传至今。陈亮诗文多有亡佚,三十卷本《龙川文集》中也误收入伪篇。如卷十五中有《后杜应氏家谱序》一文,其中有"登宋咸淳中解榜,官至广东廉访司副"等语,显为元人  相似文献   

8.
杨洁 《大观周刊》2011,(21):33-33,20
明代文学的典型代表是小说和戏曲,而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对《牡丹亭》的研究,此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作过,而且取得不少优秀成果。但就笔者所看到的资料,发现很少有人对《牡丹亭》做跨学科领域的延伸性研究,本文试从审美文化学角度对《牡丹亭》作以阐释,以期洞悉其深刻的审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里有不少情色描写,然而这些情色描写在情节上是有"破绽"的,比如杜、柳几番梦里相见,后者还曾日夜对着画像痴痴叫唤,见面却完全不相勾联,给人直奔"下半身"的感觉.其实,细绎之下可以发现,这种"破绽"揭示出自然情欲与"理"相格,又不可轻视,反映出汤显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学思想有不谐于师也不谐于时之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戏曲的发展,明代剧坛汤显祖与沈璟的争论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直受文人学者关注。本文结合史料记载,针对两者的争论进行考究,分别从汤显祖与沈璟之间争论的历史评述以及争论的实质进行入手,希望对我国戏曲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惠 《文化遗产》2017,(2):88-94
七绝《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两首,表明汤显祖在岭南肇庆会晤过两位基督宗教传教士。徐朔方先生考证,汤显祖遇见的两位传教士,为利玛窦和石方西。此事,后学推衍至中西戏剧交流。汤显祖是否与利玛窦相遇交谈过呢?此为一段公案。弄清楚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到中国戏剧西传之初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2.
清初江西文人王愈扩和王愈融兄弟合撰之《瑞竹亭合稿》卷首载署名魏禧的《瑞竹亭合稿序》,该序与《魏叔子文集》之《魏叔子文集外篇》卷八《王竹亭文集序》比较,有超过一半文字相同。经考辨,《瑞竹亭合稿序》系后人伪作,两者非魏禧本人初稿和修改稿的差别。伪撰者乃王愈融之子王元坤,作伪目的当是为了提高自己父亲王愈融声望。这种作伪方法是古代伪作产生方式之一,辨析于此,以防学者误引。  相似文献   

13.
明宁献王朱权及其后裔因"靖难之变"和"宸濠之乱",与朱棣一系皇朝有过很深的矛盾。至嘉靖、万历时期,生活在南昌的朱权后裔仍处在浓厚的政治高压下。汤显祖自遂昌回到家乡以后,常到南昌,与处在政治阴影之中但有着文化自强精神的朱权后裔交往频繁,关系亲密。这表现了汤显祖对这个家族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对宁献王朱权及其后裔的尊敬与推崇。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汤显祖思想观念和人格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钱谦益《绛云楼书目》为历代学人与藏书家所重,但从目录学角度考察《绛云楼书目》的学术价值,至今仍付阙如。本文从款目著录、分类部次、款目组织、类目设置等方面,对《绛云楼书目》作深入分析,以期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研究及钱谦益研究有所裨补。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5.
《抱经堂文集》汇集了乾隆间著名学者卢文弨的各类文章395篇,此外不少文章已经散佚,近年来有学者先后辑得11篇。今另辑得《祁阳陈氏重修宗谱序》《关中金石记叙》《休宁厚田吴氏宗谱序》《石研斋诗集序》《注颜氏家训序》《傍山亭诗草叙》等6篇序文。  相似文献   

16.
档案收集     
2008年12月28日,苏州昆剐院向汤显祖纪念馆举行相关资料捐赠仪式,赠送的资料包括青春版《牡丹亭》DVD、书籍《圆梦》、温家宝渤望的“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题词复制件等。  相似文献   

17.
陈晓明先生在《乌合的思想》序评中说,朱先生把文集取名为《乌合的思想》是出于谦逊,但是"乌合的思想"更体现出了这个文集的整体框构,朱先生追求的并非"大一统"的理论体系,也绝非是对西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化思想的概括总结与整体探索,而是从个人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为起点,对具有研究价值、对社会具有影响力的个体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索,而不是沉湎于理论文本的阐释和漫无边际的普遍化宏论.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人多以能创作剧本为雅事,剧目文献资料在清人文集中时有发现。笔者把阅读清初文集所见的几位曲家及其创作剧目略加考订,供研究者参考。一、宋徵璧《寄愁轩杂剧》清初宋徵舆的《秋屋文稿》卷二有《寄愁轩杂剧小序》一文。据小序,《寄  相似文献   

19.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业师徐朔方先生编年笺校的《汤显祖全集》,是徐先生在笺校《汤显祖集》之诗文集部分、增订修正之《汤显祖诗文集》的基础上重编而成。《汤显祖全集》诗文卷五十一为《补遗》,所收为不见于汤显祖作品集各种古代版本的佚文佚诗。原收入《汤显祖诗文集》卷五十《补遗》中的佚作,被证明为伪作的已予删除,并增补了后来所发现的佚作。而正是这后来所增补的佚作中,由于失考,造成了一些伪作被误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