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农村教育发展重新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现状、流动特点和未来流动趋势,研究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关系取向问题,指出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应该由单向决定论走向互动论,并且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分析以及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代际收入流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议题,而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经济学与社会学家基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教育与代际收入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理论探讨,但目前学界缺乏对教育影响代际收入关系内在机制的梳理.文章将代际收入流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探讨教育影响作用的理论机制.在家庭教育投资决策阶段,家庭效用函数理论关注现实经济和信贷约束的作用,而自我实现理论更关注不平等的阶层非经济特征;在学校教育过程阶段,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学校教育的精英主义和绩效原则,而社会化理论则认为学校教育是代际不平等再生产和合理化的工具;在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回报阶段,地位获得理论等仅强调劳动力供给特征的收入效应,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则仅关注劳动力需求特征的收入效应,而工业化理论等调和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特征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学视角的研究普遍认为教育对改善代际收入不平等具有积极作用,而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则多认为教育无法改变现有的社会阶层分化并呼吁直接的社会改革.基于理论视角的系统梳理对于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阶层差异与教育获得--一项关于教育分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市场化进程中,自致性因素对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建构作用逐步加强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而教育则被认为是自致因素的最好度量。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内在于社会阶层结构本身的阶层化机制呢?通过对既有社会阶层结构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经验分析,或许可以对这样的机制存在与否做一个透视。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既有的阶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着人们教育的获得。这一结果或许可以表明,在自致作用的背后阶层结构的自我再生产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而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伴随我国社会转型、利益关系调整及新阶层的形成,不同阶层特点和走势成为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社会分层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入手,对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和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这些理论不仅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但却是最基本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同时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给后来的社会阶层研究以极大影响.文章还结合社会阶层研究最新进展.指出新马克思主义、新结构主义、社会网络与资源理论、消费主义分层理论等都是在这两个理论框架下的延伸.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为人们更好地观察认识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提供了广泛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任何一种教育形态都不能单独完成现代教育的重任,合作是必然趋势.生态分析注重整体、联系和动态持续,超越了以往家校合作理论还原、片面、静态的弊端,对研究教育合作有很强的适切性.学校、家庭和社会是相互对立的互补关系,需警惕几种不良倾向,坚持差异发展的原则,增加教育影响的多种可能,学校在合作中应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相对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通过家庭所传递的文化资本具有资本继承性的最佳的隐蔽方式,是一种最隐蔽、最具社会决定意义的教育投资.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所获得的学术收益,极大地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所积累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教育制度通过承认文化资本的世袭性传递而进一步扩大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对既存社会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了解社会分层和教育的关系。拟从三个维度来考察这一主题。1.不同社会阶层学习者在入学(进入何种类型学校)上是否表现出差异。2.不同社会阶层学习者的学业水平是否表现出差异。3.不同社会阶层学习者在升学(是否继续深造)方面是否表现出差异。必须指出 ,本研究并不是严格的统计研究 ,其抽样、分析过程没有进行细致的数理校验 ,仅仅是想通过调查数据简单地反映现象 ,至于该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则有待更大规模和更严密的研究。同时 ,对导致现象的原因的解释也仅限于社会学的视角 ,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一、理论背景 :关于社…  相似文献   

11.
教育系统的结构对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有重要影响.中国、德国与美国的教育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差异带来了不同教育系统中的个体所面临的教育路径分化与选择的不同.在德国,个体教育路径选择的关键在于进入教育类型与层次中的哪个部分;在美国,个体教育路径选择的关键在于选择哪所学校;在中国,个体对学校和学校类型的选择都比较重要.这些差异分别对相应的教育体系构成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收益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也被借鉴到了该问题的研究中来.经典明瑟方程假定个人收入只受到受教育年限与工作经验的影响,但是现实中个人收入还受文凭信号、职业因素与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教育收益的影响程度,不但能估算出更为真实的教育收益率,也有助于收益率数值背后问题本质的挖掘.研究结果显示:文凭信号、职业因素与家庭背景都会对我国的教育收益产生影响;其中以职业因素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家庭背景,再次是文凭信号;反映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内部仍存在着严重的分割属性,家庭资本对教育收益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教育的筛选功能更多地体现于我国的高端劳动力市场上.  相似文献   

13.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分析西方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文化关系的一种基本范式.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帝国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中已有诸多表征,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理论模式、研究取向、研究成果、国际教育援助与交流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来讲,需要积极且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中关于学生成绩决定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形成了三个视角:学校教育生产函数、家庭决策模型以及学校与家庭相互作用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文特别关注学校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会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基于学校投入对儿童学习成绩的效果边际递减的基本原理,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变量的基本计量模型,然后在模型中引入家庭与学校变量的交互项,同时控制了儿童个体学习主观努力程度、家庭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等变量可能造成的估计偏差。利用来自甘肃省20个县小学儿童的数据,研究发现,衡量家庭背景的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以及衡量学校质量的几个指标均与儿童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学校投入的提高,将会缩小儿童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造成的成绩差异,这一关系在数学成绩模型中表现的更为显著。上述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加大贫困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投入,对于那些处于不利家庭背景儿童的成绩将具有更为显著的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任何一种教育形态都不能单独完成现代教育的重任,合作是必然趋势。生态分析注重整体、联系和动态持续,超越了以往家校合作理论还原、片面、静态的弊端,对研究教育合作有很强的适切性。学校、家庭和社会是相互对立的互补关系,需警惕几种不良倾向,坚持差异发展的原则,增加教育影响的多种可能,学校在合作中应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集中于家庭背景与机会分配的对应关系,较少关注机会分配过程中的个人行动。对近五十年西方高等教育选择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学生的高等教育选择受到家庭、学校和教育体制的影响,是一个包括不同阶段的连续转变过程。质性研究策略有利于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学生选择行动的作用机制以及特定人群的选择行动。理性选择理论无法对高等教育选择行动提供充分的理论解释,需与实践逻辑理论相融合,同时考虑社会结构因素的限制作用。借鉴这些研究经验,中国高等教育选择研究应丰富研究策略,突破单一理论解释;进一步整合与拓展选择阶段;关注家庭之外的影响因素;关注相关教育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政策的目标,我国政府始也终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追访数据,探究我国初中阶段学校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质量维度来看,在剥离了学生背景因素、学校构成因素的影响后,各学校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差异;从公平维度来看,各学校对不同认知能力基础、不同性别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从质量维度与公平维度之间的关系来看,部分学校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高效能,且在缩小认知能力基础或性别等因素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也具有高效能,证明了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考查了我国初中生教育期望的城乡差异现状,并从个人家庭与学校社会两个视角探究了差异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初中生对于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的期望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户籍学生的教育期望高于农村及流动学生。这种差异受学生认知能力、家庭背景及学校环境共同影响,其中家庭背景的影响大于认知能力,学校户籍结构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研究认为,营造良好学校教育氛围、缓解学校户籍分割、增强学校融合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问题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日本水环境教育中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概况,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总结了日本在水环境教育方面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同时分析了我国当前水环境教育状况,提出了日本水环境教育对我国水环境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国际教育评估协会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统计分析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考察了学校教育与教育公平的深层关系,发现即使考虑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说明,学校教育在教育公平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本文在分析学校分层、学校融合、学校同质与教育效果的关系和基础上,尝试解答学校教育与教育公平关系的三个基本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