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河南南乐县福堪镇宋耿落村南有一座古墓群,其中最南端一墓冢形制最大,今人多称之“赫胥陵”。然而,1978年、1999年文物部门分别对其中三座墓葬进行发掘,确认此为东汉古墓葬而非赫胥陵。一时间各种质疑、猜测莫衷一是。经考证,一号墓墓主人是东汉桓帝年间宦官、东武阳侯具瑗;二号墓即南大冢墓主人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东光侯、东郡太守耿纯;三号墓及其未发掘之诸小墓冢属耿纯家族墓。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27日,河南方面在京宣布,在安阳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此后一段时间,关于曹操墓真假问题的争论在考古界、文化界成为焦点,可谓见仁见智,沸沸扬扬.对此,曾有人赋词("沁园春"格式)予以评议:  相似文献   

3.
探访曹操墓     
曹操这个人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2009年12月,据说在河南安阳发现了曹操墓.消息一出,就惹来很多争议,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质疑曹操墓的真实性.从听说发现曹操墓的那天起,我就特别想去现场一探究竟. 这次“五一”,机会来了. 妈妈的朋友唐际根博士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考古队队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先生邀请唐博士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刘庆柱教授5月3日再去曹操墓现场考察.唐博士答应带我和妈妈等几位朋友进入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墓葬现场.在这次探访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4.
河南南乐县福堪镇宋耿落村南有一座古墓群,其中最南端一墓冢形制最大,今人多称之"赫胥陵"。然而,1978年、1999年文物部门分别对其中三座墓葬进行发掘,确认此为东汉古墓葬而非赫胥陵。一时间各种质疑、猜测莫衷一是。经考证,一号墓墓主人是东汉桓帝年间宦官、东武阳侯具瑗;二号墓即南大冢墓主人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东光侯、东郡太守耿纯;三号墓及其未发掘之诸小墓冢属耿纯家族墓。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27日,河南方面在京宣布,在安阳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此后一段时间,关于曹操墓真假问题的争论在考古界、文化界成为焦点,可谓见仁见智,沸沸扬扬。对此,曾有人赋词("沁园春"格式)予以评议:  相似文献   

6.
1993年在偃师市高龙镇火神凹村西发掘了一座西晋墓,此墓以汉安乡侯、太傅张禹墓碑封门。碑文的“度宅成阳,左陵之滨”指碑主葬于汉洛阳城之南郊,皇帝陵墓旁边,而张禹是葬于慎陵.康陵这一陵区的和帝、殇帝的辅佐大臣。碑文为确定洛阳东汉南兆域部分皇陵的名称和位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张禹碑出土地所在东汉南兆域陵区距东汉洛阳故城实际距离约为12.5公里,与文献记载的“三十里”吻合。据都城与和殇两帝陵的方位与距离,结合张禹碑出土地点,可以推测,在今高龙镇的火神凹以西,新彭店以东,高崖村以南,辛村以北,面积大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是慎康两陵的兆域,现存的10余座土冢分布其间,与文献记栽的陵地封田范围相当。  相似文献   

7.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大墓是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孙吴墓葬,过去对孙吴大墓墓主身份的认识存在争议。考证表明,孙吴大墓乃埋葬孙坚及其两位夫人的高陵;江宁上坊高陵为孙吴中期墓葬,建于孙权在位期间;吴太元元年(251),孙坚尸骸由江苏丹阳迁葬今高陵。  相似文献   

8.
社会上流传:曹操奸诈,感到生前没做好事,死后会有人挖他的坟墓,遗命设了七十二疑冢,使后人莫知真墓所在,以逃尸骨遭诛。这种传说,可见之于下列各书: 一、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六“疑冢”篇载:“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宋人俞应符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垅?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发尽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此亦诗之斧钺也。”二、明·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第七十八回载,曹操临死时,“……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藏处,恐为所发掘故也。”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三“曹操冢”篇载:“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  相似文献   

9.
在复旦人类学教授李辉看来,以后分子生物学家介入考古领域或将渐成常态。正当曹操墓真假之辩陷入困境时,今年1月26日,复旦大学历史系与生命科学学院宣布联手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公众向来鲜有关注的DNA考古,也因此随着曹操墓而喧嚣一时。  相似文献   

10.
自从河南省文物局公布曹操墓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关于此墓真假之辩的热烈争论。正方认为出土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是确定墓主为曹操的核心证据;反方则对此持不同看法,如方北辰先生撰文认为,"魏武王"是一个不合礼制的称谓,恰恰是墓主不是曹操的有力证据。然则通观方氏的论证,其众多依据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魏武王"称谓不存在合不合礼制的问题,也不足以借此否定曹操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将军制度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与州府的军府化过程可谓一在中央层面一在地方层面,共同推动着两汉政治体制的演化。这两种演化趋势于汉末合而为一。曹操霸府就是这种演化的结果,亦即公府幕府化的完成。这一点在曹操霸府军事参谋机构的设置上可得到确证。而这些机构的设置以及制度上的规定也奠定了魏晋以后加兵公府及地方军府的基本框架。公府幕府化的结果也表明军事因素开始全面楔入国家行政体制,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体制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2.
曹操是一个历来被争议颇多的人。历史上,他为结束三国纷争,晋统天下做了不朽贡献;但他又毕竟"篡了汉",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其权术的使用令许多人为之不爽,至口诛笔伐。因此,谈论曹操,褒者说其智,贬者说其奸,千百年来,论说难以盖棺定之。文章针对大众对曹操的一般看法,从一些对曹操耳熟能详的评论来展开,结合史书和文学作品,分析其对曹操反面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在曹植《三良诗》的创作时间问题上认识的混乱,人们对此诗诗旨之理解也是历来颇多争议。从字面上看,诗意似前后矛盾。此诗当作于建安二十年或其后,尤以武帝死后或帝死后为最有可能;该诗是诗人自鸣中怀之作,诗中所表忠义确系真心。  相似文献   

14.
北宋皇陵主要是指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北宋皇陵区,这里共埋葬有宋太祖至宋哲宗七位皇帝,以及被追封为宋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宏殷,故称"七帝八陵"。北宋皇陵的选址依据当时流行的"五音姓利"之说,陵台的大小、皇堂的深度以及修建皇堂的规制经历了从太祖永昌陵时的草创到英宗永厚陵最终定制的过程,而北宋皇帝葬礼的礼法却始终采用"以日易月"和"七月而葬"的古制。  相似文献   

15.
曹操"挟天子"只可让少数诸侯服从其令归顺朝廷,却难以命令多数诸侯。主要原因有六:汉朝天子的合法性权威丧失殆尽;皇朝更代的五行学说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感受到汉朝即将灭亡;曹操汉相身份受到天下人的质疑;天下诸侯都拥有私人军队,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霸业;社会志士多在寻找新的主人建功立业而非拥汉;次等君臣关系的固化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曹操"挟天子"也产生了集团内部拥汉派反对他代汉的严重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曹组词在北宋晚期广为流传,其许多词作,用浅近的口语、滑稽的口吻进行创作,艺术个性突出,是北宋滑稽词之代表;但亦有不少词作,用语典雅,寄寓遥深,是对词传统风格的继承和回归。曹组词实雅俗兼善,仅看到其中之一面而对其予以肯定或否定皆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7.
三国84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国酝酿建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晋、吴对峙时期。又可分为五个写作板块:曹操专权;“蜀汉”;“曹魏”;“孙吴”;晋、吴对峙。  相似文献   

18.
南朝宋齐皇帝为巩固皇权,预设一些重要异姓武将存在谋反等重罪,而迅速捕杀之.屠杀之后,方开出谋反证据,以证明其惩治的合理性.是为南朝宋齐皇帝的“预制重罪”政策.“预制重罪”政策的首创者为南朝刘宋文帝,其重要表现是诛杀名将檀道济父子及道济手下勇将薜彤、高进之等人.刘宋以后继立的皇帝继承了这项政策.南齐建立后,齐武帝延续了刘宋皇帝惩治武将的“预制重罪”政策,其重要表现是处死名将垣崇祖、张敬儿,南齐此后的皇帝继续执行这种政策.南朝宋齐皇帝以“预制重罪”的政策屠杀拥有实力的武将,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君弱臣强的态势,但“预制重罪”一方面削弱了刘宋、南齐对抗北魏的实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破坏了统治集团的凝聚力,加速了本朝的灭亡.梁武帝开国之后,放弃了这一错误政策,从而在与北魏作战中获得两次前所未有的大胜.  相似文献   

19.
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位以文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开展文学批评的文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品评才性”上,也就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人”论,也就是作家论。曹丕的“文人”论受儒家和道家及汉魏时期“才性”论与人物品鉴的影响,着重对“文人”的“才性”进行品评。其二是“文气”论。曹丕的“文气”论直接受到儒家和道家关于“气”的思想影响,注重探讨作家作品的生命内涵与生命特质,具体而深入地解释了“气”在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锦辞格渊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发展,演进到初唐时在结构形式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至盛唐时代,则又踵继有了新发展。与两汉魏晋以及南北朝、初唐时代相比,有三个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