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陆云诗学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而非"清省"或"清"。以"自然"为审美本体,以"清"为审美理想,以清工、清美、清利、清绝、清省、清约、清新、清妙为审美标准,既是陆云诗学思想的体系构成,也是其理论逻辑的三个基本层次。从渊源上说,陆云自然本体论远承道家,近嗣玄学;从影响上说,从兰亭雅集"以玄对山水"到陶诗追求的自然、适性、圆融的审美境界,无不受陆云自然本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新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3课《周处》“正见清河”,教材注释为:“恰好见到陆云。正,恰好。”而人教版同册《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只见到陆云。”对同一句话中的同一个“正”字到底应怎么理解? 从“正见清河”所在的前后文细看,周处来吴原本是为了寻访“二陆”,也即是说,陆机也好,陆云也罢,均是周处欲同时寻访的对象。可实际情况是,由于“平  相似文献   

3.
各家文学批评史较少提及陆云的文论观点,其文论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关系也基本上不予以关注。主要从陆云《与兄平原书》等论文书简入手,考察陆云与刘勰文学批评思想的联系与区别,阐明陆云"尚情"、"清省"的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思想形成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后者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超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从“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动非自外”的内因论、“变化渐”的形式说三个方面对张载的辩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张载关于“两”、“一”范畴的理论和“动非自外”的内因说对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张载同其他的哲学家一样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科学地界定张载在中国古代辩证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地理学思想的形成起了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关于“大地观念”的思想,是从物质世界自身去寻找大地生成的原因,而不是依赖宗教神话。关于“人地关系”的思想,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和西方哲学的“天人相分”观念。关于某些自然现象的成因,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元气说”“五行说”和“阴阳对立统一说”,西方古代的“原子论”、“对立面的统一与转化”、“事物发展过程论”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行说”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产生一种令人敬畏和神秘的意向,被称为中国古代思辨理论和行为模式的理论,“是中国人的思想律”。“五行说”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与五行说来源有极密切关系。关于“五行说”原始含义,论述众多,本文从母系氏族时期“鱼”的“图腾崇拜”观念沉淀延伸,着重分析“鱼”与“五”在音、形、义方面的历史渊源,探寻“五行说”的原始含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德育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德育思想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江泽民德育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江泽民德育思想的实质。实习江泽民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为了更好地确立“大德育”观念,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从蔡元培教育思想形成、“完全人格”的教育目标、“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教育管理思想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关于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述评,旨在推进并深化国内关于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浅论曹丕“文气”说的思想源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原理,汉儒董仲舒关于自然之天的非神论思想,是曹丕“文气”说赖以产生的哲学思想源起。“相如巧为形似之言”,“两班长于情理之说”,则是曹丕“文气”说产生的文学思想源起。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新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3课《周处》“正见清河”,教材注释为:“恰好见到陆云。正,恰好。”而人教版同册《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只见到陆云。”对同一句话中的同一个“正”字到底应怎么理解? 从“正见清河”所在的前后文细看,周处来吴原本是为了寻访“二陆”,也即是说,陆机也好,陆云也罢,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自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登上文坛,就以其小说淡雅平和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小说中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其代表作《受戒》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简约、淡雅和玄远之风。汪曾祺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呈现,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继承,亦是对民族精神复兴的守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晋代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时期,它表现为人的自觉和文艺的自觉,而归根结底又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从王羲之与其<兰亭集序>可以看出晋人晋字晋文章的风格简淡玄远,萧散疏朗.  相似文献   

13.
策文是西汉时期一种重要的文体。西汉中后期,策文趋于成熟,在政治生活中影响日益广泛深入,并形成策文引经据典、文辞雅正、旨归深远之风格。这种风格较多地受到察举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的辞赋,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情感上,既深于亲情、笃于友谊,又明于哲理、富有机趣。风格上。则怨而不怒、婉而多讽,境界高而趣旨远,文辞美而格调雅。他以高古之文,改变了六朝赋体的艳丽之格,成为宋代文赋典雅派的代表人物。其在赋史上的地住,并不逊色于欧阳修和苏轼。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师法桐城,又处处超越桐城.为了追求"澄清无滓"的雅洁文风,方苞反对其他文体对古文的侵犯.曾氏把骈文与辞赋引入创作之中,一改桐城文的单调贫乏.曾国藩倡导"气盛"文学理论,要求作雄奇之文,矫正桐城派柔弱之弊.适应朝代剧变的需要,变革姚鼐主张、增添"经济之学".曾国藩的种种变革,达到了"中兴桐城"之宗旨.  相似文献   

16.
东汉文风典雅,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根据儒家经义立意;二是行文博采经典文辞,语言排偶化;三是意态雍容,表达含蓄。西汉文学本有典雅趋势,东汉文学则将“典雅”发展到了极致。这是因为,中国文学向来有崇雅传统,更重要的是东汉朝廷大力提倡儒学,文学对经学的认同感愈益增强,文士创作不像后世文学重在抒发个人情志,而是多出于经世致用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相似文献   

18.
沈约是永明年间新体诗的主要倡导者。他适应当时的文学潮流,第一次对新体诗的体制建设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其理论主要有“音律调韵,取高前式”的声律论、“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文情论、“直举胸情,非傍诗史”的三易说。沈约的诗歌理论为新体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晚唐著名文学家卢肇的文学作品与书法理论中体现出"尚实"的审美取向。卢肇"尚实"的文艺风格是对客观之"理"的探索与研究,主要表现在探索天文自然规律、艺术表现规律两方面,并以文学修饰的方式将理性的客观规律理论用赋的文体将之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卢肇为文为艺的艺术实践与科学探索中得到极为完美的体现,这同时也是卢肇实学美学文艺观的主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明代评点大家孙鑛的《文选》评点著作——《孙月峰先生评文选》表现了他的复古思想。孙鑛在《文选》评点中提倡精腴简奥的理想文风,以之为衡量选篇的标准,并提出实现理想文风的两条途径:掌握为文之法和对作品进行反复锤炼。《孙月峰先生评文选》也因表达了评点者的文学思想和批评主张,凸显了评点的文学批评价值,成为《文选》评点史上质量最高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