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瑜琼 《儿童音乐》2007,(12):70-71
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课,特别是个别地方学校更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音乐课越来越刮目相看。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它应有的光彩,这是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我发现影响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以下这几方面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高中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没有任何优越感,上好音乐课就很不容易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每节课如此,干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此,我略有想法。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音乐老师认识不够,音乐鉴赏课往往会变成名符其实的"点歌台",课堂气氛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很苍白。其实,音乐鉴赏是一个从耳到心、从听到想、从接纳到融合、从共鸣到启迪的情感历练过程,通过声音对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在"心动"的体验过程中,实现审美观价值观质的提升。作为音乐老师,在音乐鉴赏课里应该发挥为学生的耳朵和心脏"搭桥"的作用,通过科学引导,让学生顺利跨过天堑,实现心灵、情感、思想的贯通和新生。一、音乐鉴赏前要"备足材料"高中学生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对音乐课当然不会很重  相似文献   

4.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不是专业技能小课的教学,是面对有着不同思维、不同个性、不同审美观、不同知识程度的学生的集体课。能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音乐教师的压力是很大的。如何来应对?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我们没有能力让每一个上音乐课的学生都"爱上它",但尽可能让学生们通过学习而"接受它"。我们要做的是尽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把高中音乐课开展得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要积极备课,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搜集多方面的资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趣味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音乐、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6.
王双健 《学周刊C版》2014,(1):184-184
正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高中音乐课面对的群体是全体高中生,高中生在具备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当前教育制度下,高中生少了初中生的自由活泼,多的是紧张的学习,以及应试的压力,每天的学习任务之重让人望而兴叹。在这种高强度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课无疑就成为了学生减压、放松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现就高中音乐鉴赏课简单地谈几点,望各位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7.
张蓓莉 《教师》2010,(30):37-39
音乐老师在很多学生眼里是副科老师,音乐课存很多老师的眼里也是一门“玩儿的课”,没什么讲的,而真正要把音乐课“玩转”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特别喜欢音乐。我感到音乐中包含着许多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美好的东西。因此,我常常沉醉在音乐之中。我觉得:我这样是幸福的,但这幸福还不能使我满足。我认为:当学生遇上我,能够被我的课所吸引,这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美的艺术,而音乐课是向学生传播美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们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次次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成为"音乐"(快乐)课,从而放飞音乐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音乐学科,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是,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目前许多高中学校对音乐教学不重视,从而导致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如何上好音乐课,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改变高中音乐课的教学现状,是每一位高中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高中音乐课堂的设置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当高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业负担和高考压力时,音乐课堂能够释放压力,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却很有限,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高中音乐课的教授,提高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爱上音乐,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1.
调查表明,音乐虽然是许多同学最喜爱的,但却有大批的同学不喜炊上音乐课,虽然国家教育部门花了大力气去改编教材,让它尽量符合学生学要,贴近现实生活,但其结果还足有许多的同学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音乐教师,甚至讨厌音乐课,分析原因,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的基础阶段。然而,在以往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将活泼生动的音乐课上成了单调的音乐知识的讲解课与学唱课,教学枯燥无味,单调呆板,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动力,使得音乐课成了"休息课"。要真正发挥音乐学科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教学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底,我有幸现场观摩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总决赛的评比。观摩了经过专家评选出的十七节中学音乐课,聆听了音乐教育专家的精辟点评,感到受益匪浅。一、久违了的唱歌课曾观摩过一些区里的、市里的、省里的比赛,但已经很久没在比赛中欣赏到唱歌课了。只因为大家都认为欣赏课比较容易把握,课堂气氛也容易调动。相对而言,唱歌课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似乎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从课时安排到教学内容均有一定的计划。但到了初中及高中阶段,音乐课几乎成为了一个摆设。据调查,在我国初中和高中时期的音乐课几乎成为了学生的作业课和自习课。其实,这一阶段正是青少年接受知识、提高认知及兴趣形成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青少年过渡到社会人、决定着社会音乐形态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我国却成为了接受音乐教育的一个断层。  相似文献   

15.
初中音乐课不仅是学生的"休闲课",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的必要课,只有在互动式的教学中,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范围,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使被动的教学变为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能够发现和体会音乐美。本文就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互动性,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很多教师都会觉得,相对于教学内容而言,小学低年级课堂实际上需要更多的教学技巧。小学低年级课堂虽然没有太多的知识需要讲解,但是怎样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并且学得开心快乐,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语文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体现的语文能力是理解一切科学文化事物的前提。在我心中,音乐课是可以和语文课互相促进的。"语文元素"体现在音乐表达的方方面面。音乐技能的训练也有助于语文学习的提升。"语文元素"让音乐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又可以让音乐课堂变得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在上每个班级音乐课前的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他们回答都是一样的答案:喜———欢!这个答案让我欣慰和自豪。第一节课每个班级都令我满意,可没几周课就越来越没劲了。一开始我也很郁闷,到底是怎么啦?我同样是这样上课呀?这是因为学生们往往喜欢流行音乐,然而课本上的一些音乐与流行音乐相差甚远,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不好唱、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进一步导致不喜欢上音乐课。作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在其实施建议中提出"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本"就是要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虽然,现在提倡音乐本位现象的改革,但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却是任何时期都不容改变的。音乐课决不能上成语文课、历史课、美术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四不像课。在音乐课上听不到音乐,那又能从哪儿找到音乐呢?因此,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更有效的途径;找回音乐,让音乐  相似文献   

19.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对初中阶段音乐课的延伸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中音乐鉴赏课应该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以音乐鉴赏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雅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0.
陈晨 《成才之路》2014,(35):82-82
正音乐鉴赏课是培养高中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中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让他们的人格素养和内心情感得以丰富,让他们可以拥有更好的心态去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音乐鉴赏课,高度重视鉴赏能力对于高中生人格成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多数音乐教师在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时候都是随机选择几首歌让学生去听,至于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