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疫苗陆续被研制出来,除了前几期介绍的麻风腮联合疫苗、水痘疫苗、流行感冒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外,还有肺炎疫苗、气管炎疫苗、甲肝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儿童自愿自费疫苗。它们均不属于国家计划免疫之列,也不要求每个几童必须接种,家长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宝宝的生长情况来诀定是否接种。  相似文献   

2.
流感嗜血杆菌 (Haemephilusinflelenzae,HI)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1] 。常可引起小儿肺炎、鼻咽炎、会厌炎、中耳炎、关节炎、败血症等多种感染并可以引起小儿化脓性脑膜炎[2 ] ,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同时 ,对一些免疫力降低的成年人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 、HIV感染者[4 ] 、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也渐渐被众多学者所证实。国内外在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类分型及检测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现就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与检测方面进展进行综述。1 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研究1.1 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法 根据流感嗜血杆菌对吲哚、…  相似文献   

3.
咨询台     
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作有哪些?李英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病毒,如柯萨基病毒、流感病毒、到流感病毒、呼吸道台胞病毒等。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微生物颗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占感染总数的叨%左右。另一类是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葡萄球菌等。细菌菌体比病毒大,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由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约占感染总数的10%左右。近年来又发现一种叫肺炎支原体的微生物可引起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体积也很…  相似文献   

4.
致命三角区 在人的面邵,有一个“致命三角区”,它是由鼻根与口角两侧连线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区域。它“所辖”的范围内血管丰富,鼻、眼等器官的感染都可以扩散到这里,而这个三角区内有不少血管通向颅内,一旦损伤或感染,就会把细菌或毒素传人没有静脉瓣的面部静脉,随血管回流到脑部,引起颅内感染而致头痛、呕吐、发热、昏迷,导致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切莫对其等闲视之,即使该区有疖肿或皮肤感染时,也千万不能用手去挤。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2014,(9):79-79
据光明网2014年4月14日援引报道,脑膜炎奈瑟氏球菌可引起婴幼儿的流行性脑膜炎,导致脑部受损甚至死亡,且病死率较高。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严重加强,治疗成本大幅提高。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的感染,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但传统的结合方法存在着副反应严重、产率低、免疫原性差和免疫持效性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本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之一。教材只介绍了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并未涉及实验的来由,由现象得到“转化因子”的推论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实验,现作一些拓展的探讨。1认识肺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有时也叫肺炎双球菌,它是早在1881年发现的致病细菌。根据菌落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光滑型(S)和粗糙型(R),S和R分别是英语单词smooth(光滑)和rough(粗糙)的第一个字母。S型细菌的菌体有荚膜,R型细菌的菌体无荚膜。S型细菌能侵染和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肺炎,也能侵染其他哺乳类动物如兔…  相似文献   

7.
为细菌辩护     
功过是非在人们的思想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所有的细菌都是对人体有害的,被细菌团团包围的我们,之所以免于感染和死亡,是因为有消毒剂、抗菌类药物及抗生素在保护着我们。确实,在不到一个世纪之前,细菌还是人类的心腹之患。肺炎、脑膜炎、链球菌感染、白喉、伤寒、心内膜炎、败血病、肺结核几乎无处不在,尽管活下来的人还是多数,但它们却使我们时刻意识到死神就在不远处。平心而论,大多数细菌是和人类和平共处的,还有许多细菌对人类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能给人类带来很大好处。人们用“谷氨酸棒杆菌”制造食用味精,用“乳酸菌”生产酸奶,…  相似文献   

8.
10年前,伊莱恩·托曼宁博士开始研究对付一种神秘细菌的药物。她的使命是研究这些细菌如何逃避抗生素的追杀,从而找到制伏这些顽固家伙的方法。托曼宁在研究中惊奇地发现,细菌躲避抗生素作用的能力已经出现在链球菌等菌珠中,链球菌可引起中耳炎、肺炎、脑膜炎及其他感染,美国每年死于链球菌感染的达40000余人。这种细菌有耐药性,就是说他们在药存在的情况下虽不能生长,但药物也杀不死它们。一旦停药,细菌就重新活跃起来。托曼宁发现这些菌株已开始在人群中传播。这就是某些看似治愈的幼儿又复发脑膜炎的原因。托曼宁在孟菲斯儿童研…  相似文献   

9.
刘杰 《教育与职业》2003,(10):34-35
一、非典型肺炎的概念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准确病原的疑难疾病。非典型肺炎实际是与由细菌引起的所谓典型肺炎不同的一组肺炎。相对于经典的大叶性肺炎而言,早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典型亦称“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也曾泛指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现在主要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这些病原体亦称非典型病原体。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肺炎,…  相似文献   

10.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能杀死细菌,却为何“杀不死”DNA? 对S型细菌加热到一定程度(60℃~100℃),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受到破坏而丧失生物活性,加热引起的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菌死亡的原因。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通过自溶过程,释放出部分DNA片断。但60℃-100℃高温只能使DNA的氢键断开、双螺旋解体,而不会引起DNA分子的降解和一级结构的破坏。由于碱基互补作用,当温度逐渐降低后,分离的DNA单链会重新聚合、双螺旋结构又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11.
肠炎是幼童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幼童的肠炎死亡率已大为降低,但仍然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疾病。导致肠炎的原因来自细菌,特别是夏天感冒时感染的细菌,容易引起下痢、呕吐,其中最可怕的是“严重脱水”。水分对儿童而言很重要,严重的脱水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2.
婴儿出生时,助产士会剪断脐带,从此,一 个新生命彻底脱离了母体,也形成了初来人世第一个创伤。断端的创面一般在出生后5天~7天内渐渐萎缩、结痂、愈合,形成了肚脐,永远地留下了胎儿时期母子相连的印记。脐带是新生儿感染的好发部位,如果护理不周就会引发疾病,如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败血症、破伤风,甚至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因此新生儿的脐部护理十分重要;不可掉以轻心。 为什么长脐带 胎儿生活在充满羊水的全封闭的子宫腔内,胎盘是提供养料的仓库,脐带则是向胎儿输送氧气和首养物质的“供给线”,这条传送带一端连着胎盘,另一…  相似文献   

13.
《母婴世界》2012,(6):150-150
琪贝斯婴儿洗衣液(除菌型) 问题:“宝宝总是觉得身上痒痒的。很不舒服!” 原因:衣服感染细菌  相似文献   

14.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了R型和S型细菌。之所以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一起,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5.
疫苗简介     
1疫苗概念 利用疫苗对人体进行主动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在接受疫苗者体内建立起对入侵物质感染的免疫抗性,从而免受相应病原生物的侵染。过去曾把病毒或立克次氏体制成的免疫制剂称为疫苗,将用细菌菌体制成的制剂称菌苗,把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的制剂称类毒素。近年来随着制造方法的改进,把预防接种用的自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  相似文献   

16.
春防流感     
健民 《教书育人》2002,(7):23-23
流感的名称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多在春季,每年的二、三、四月为高发季节。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发病最多,主要是因为15岁以下少年儿童其免疫力比成年人低。脑膜炎双球菌,是通过的说话、咳嗽、打喷嚏散布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受感染的。流感的症状,一般分为三期:初期为上呼吸道感染期,病菌在鼻咽部落脚,并在那里生长繁殖。表现为咽痛、咽部充血、咳嗽、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产生抵抗力战胜病菌而自愈。第二期为败血症期,有的因抵抗力低,细菌很快侵入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7.
杨辉三角在三维空间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二项式(a+b)n(n=1,2,3……)展开式中的系数所构成的“杨辉三角形”里蕴藏着许多组合恒等式,还有着许多不为一般人熟悉的其他的性质和作用。 由(a+b+c)n(n=1,2,3,4……)三项式展开式中的系数也可以构成一个“三角”,不过它是三维空间的“三维锥体”。为了方便记述我们用1Ckn(k,1是非负整数,且0≤1+k≤n)表示这样当r=0时,恰为二项式系数。三项式定理:(a+b+c) 若将其系数按a,b,c的幂次升降规律排起来为: 这一“三角”只是三项式(a+b+c)”展开式中系数的“第n…  相似文献   

18.
杨凌 《成长》2007,(2):87-87
学校是知识的宝库,但它也可能是细菌源。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学校是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的“最佳滋生地”。  相似文献   

19.
第一种感冒——发高烧就诊80%的诊断结果原因导致感冒的病毒有800种以上。感冒是上呼吸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炎症的疾病。从医学角度来讲,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感冒的原因80%~90%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导致感冒的病毒也多达800种以上。症状根据感染病毒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会出现咳嗽、喉咙疼、流鼻涕和打喷嚏等一般症状,或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俗话说:“感冒是万病之源。”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多种疾病。治疗对症治疗是基础,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一般靠抵抗力来恢复…  相似文献   

20.
郭小景 《科技文萃》2001,(9):128-130
心脏病的治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技术化环顾左右,人们发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健康、长寿。在过去的50年里医学突破性的进展,已挽救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得多的生命。二战爆发时,青霉素仍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投入临床应用。在这种抗菌素“魔弹”发明之前,肺炎、脑膜炎和类似的感染依然是致命的。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结核病,与“黑死病”一样是最主要的死因。然而随着20世纪40年代卡介苗和链霉素的应用,结核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第一次药物学革命”导致了广泛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