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赵璐 《山东教育》2006,(7):37-38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产生,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杜威于1897年发表的他早期的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距今大约有一个世纪的时间了。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反思一下杜威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时代的影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人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又将这一命题颠过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杜威(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并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验,提出了一个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体系。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对美国教育,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他指出,“生长的理想和以下两种教育思想不同:一种主张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的能力展开;一种主张教育是从外部进行塑造工作。生长的理想则归结为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杜威在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多次论及教育与习惯方面的问题。他关于习惯的某…  相似文献   

5.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课程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杜威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整地确立起了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他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要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编制课程,这样的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和国际声望的教育家,当首推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最先提出中国教育改造的身体力行者,探索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的教育道路的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所创办的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学校之所以能培养出那么多仁人志士,这与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教育界在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问题的讨论.为此认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与实践,吸取他的教育思想精华,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留美回国后曾大力宣传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结果在中国是到处碰壁,  相似文献   

7.
<正>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早年留学美国,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但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并没有照搬杜威的一套,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依据教育自身的规律,创造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教育理论。他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基本理论,“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依据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把杜威的话倒过来说,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思想,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他们俩人都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  相似文献   

9.
一定的教育理论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依托的。教育家们在构筑自己教育理论的同时,不可回避地要考虑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等等哲学命题,对这些与教育相关联的哲学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反映着其教育理论的哲学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五·四”以前留学美国时,曾笃信他的老师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说教。而回国后的教育实践,使他认识到杜威的那套教育理论在中国这块半封建、半殖民地上是行不通的。他把杜威的唯心主义教育思想“翻了半个跟斗”。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刘河燕  贾洪鉴 《文教资料》2006,37(35):57-58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儿童中心论”及“从做中学”是其回归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他的回归生活教育思想对世界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宁夏教育》2010,(11):52-52
语言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主张从经验中学习,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联合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受到当时进步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杜威教育思想的启发,结合当时中国国情,把杜威的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颠倒过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新主张,创造了生活教育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3.
<正>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人们在谈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时,总是要联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因为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杜威有“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他们并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经历了由因袭杜威到思想翻新的变化过程,“教育”与“生活”两个概念位置的调整,不是文字游戏,而是表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论述无疑是正确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他认为:“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虽然观点不同,但都强调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主张教育要回归生活,新课程的实施更呼唤着教学的生活化。思想政治课程由常识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这一教育思想。针对中国传统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出发,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二者看似仅是语序作了变化,但实际上,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比较了两种观点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旨在探讨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读后感悟     
约翰·杜威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在哲学上倡导实用主义,在教育学上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的学说影响深远。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就师从于杜威。在蒋梦麟的促成下,杜威曾于1919年5月来华访问,并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地讲学,这篇演讲就产生于这个时期。在今天看来,这篇演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领袖的责任"是教育家的第一责任,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向了鼎盛,并把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于教育领域,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学生“创造的思想力”,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教学理论基本原则。他认为,在“教室中,……在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的,只有当有机会从其经验中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今天,杜威仙逝50多年后,我们深圳教育考察团在历经2个多月的美国之行中发现,“做中学”依然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教育界,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领域,涵盖教学过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