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邹霞 《现代企业教育》2008,(22):205-206
本文通过研究英语语境与语篇的辨证关系为出发点,讨论了英语语境特征的多元化研究趋势对语篇意义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总结了词汇作为语境线索对语篇理解所起到的作用特点及其具体功能,以获得其他词汇的情景意义从而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以语篇为中介交流思想的过程,作者借助语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读者则需要通过推理采解读语篇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意图。然而,舍理的推理必须依据语境线索进行。语境线索是指作为语境的语篇为读者解读语篇意义提供的线索。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障碍时,语境线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确定多义词的情景意义、推测生词的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推导超常搭配的隐含意义、填补信息空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语境理论入手,以余秋雨的散文《废墟》为文本分析对象,探讨散文语篇中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的辩证关系,以及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在散文语篇中的互动建构。散文语篇中同样存在着语境适应论,散文语篇中的静态语境是一种背景语境,是一种具有普遍公共修辞经验的背景语境认知;散文语篇中的动态语境是一种临时语境,是作者根据个人修辞经验临时建构的隐喻认知。在一篇成功抒情的散文里,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互动地交织在语篇中,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静态语境通过动态语境得到展示,动态语境经由静态语境得到聚焦。  相似文献   

4.
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2020)中三大主题语境范围和主题意义探究,本文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霍尔的语境意义理论,把语境和意义联系起来。参照“三大主题语境”范围和葛炳芳主题、主题意义和话题划分标准,分别对传统文化和教材内容进行归类,以话题为切入点,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话题语篇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写作的过程是意义建构过程的观点,运用语境线索模式对意义建构过程的解释,探讨该理论模式对英语写作过程的指导和启示,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培养体裁意识、介绍体裁结构知识、传授汉英对比修辞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训练学生根据体裁结构知识罗列提纲等方法,是克服当前英语写作中存在的语篇能力薄弱和中文式语篇模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篇建构以文化语境的系统意义为理据,在语言背后以隐含的或潜势的方式决定了言语交际的语篇策略、语篇类型及语篇模式、语篇交际的方式和语篇内容,从而实现语篇的建构,即语篇连贯,对阐释和组织语篇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敏 《考试周刊》2010,(2):43-44
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通过语域表现.由三要素——语场、语旨、语式构成。语境及语域理论对翻译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译者在语篇翻译时,应将翻译视点从语言形式上转移到语篇的交际意义上.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恰当地表达出源语的语域特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意识.力求源语和目的语在形式、意义及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8.
语篇的理解离不开语境,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境和语篇衔接理论框架之下,从语境的分类和语境线索两个方面对近几年NEMT阅读理解题中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题目进行分析,为一线的中学英语教师提出阅读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任蓉 《广西教育》2010,(21):37-39
通过对酒店禁烟公示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分析可看出,尽管原文与译文的概念功能基本不变,但人际功能的变化会引起译文语篇功能随之变化,反映在文化语境上则是语篇体现样式的变化。文化语境对翻译语篇的对等性产生制约,由此引起的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是对语篇结构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语境分析理论在商务英语阅读中的作用,结合商务英语的语篇特征,总结出了"坚持英语教学、设置模拟语境、利用语境猜词悟义"三种切实可行的借助语境学习商务英语的方法,指出教师结合语境分析理论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wel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在不同语境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通过认知推理和语境关联进一步揭示其隐含信息的动态性、人际情感作用。对well的这种微观研究有助于二语学习者意识到此类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理解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陋室铭》的“陋室”常常被解释为“简陋的屋子”,虽然从字面上解释得通,但是考虑到它的典故义和文章的篇章大意,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生际遇等,该句翻译成“这是个隐僻的居室”更为准确,也才与《陋室铭》的创作主题“作者虽居于隐僻的居室,但希望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早日用世,为国效劳”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池莉的短篇小说《一夜盛开如玫瑰》是广大读者也是作者本人最喜欢的短篇小说之一。其简约的叙事方法,丰富的话语类型及内涵,细腻地再现了知识女性苏素怀的内心情感世界。试图从话语类型分析这一角度,去揭开其文本意义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现在能看到的有关《诗经》的版本很多,翻检诸家对《豳风·东山》"熠宵行"一词的注释存在很大的分歧。分歧的原因在于各家的释义只关注了"熠宵行"词语本身的含义,而没有照顾到上下文所赋予它的语境意义。本文尝试运用现代语境学的理论对此进行了重新阐释,以求能为更好地理解诗歌本身的含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说话者意义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说话者意义存在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与交际意义两个层面。对比句子意义,通过对说话者意义这两个层面的分析,探讨说话者意义在实现成功的交际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翻译理论界以结构主义为核心的语言中心论受到了解构主义的残酷打击。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是创造者,作者已经死亡,"作者之死"剥夺了作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话语权,消解了其权威性,赋予了译者更大的理解和阐释自由,但它也同样导致了译者主体性的任意发挥和意义的无限衍异。本文拟从主体间性的角度让作者死而复生,以促使翻译研究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词汇的情感色彩指话语主体对待客观对象的态度、感觉、感情倾向等,包括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历时研究是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某一事物所进行的研究。词汇情感色彩的历时特点包括:1)有些词的情感色彩在其产生的时候就打上了历史、文学或神话的烙印,这类词的情感色彩通常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大的变化;2)有些词的情感色彩有时代的特征,这些词的情感色彩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构词的角度和发展过程来看,Chinese一词的情感色彩是中性的,因为英语中几乎找不到与Chinese有关的贬义习语或表达方式。如果在具体的语境中,Chinese确实表现出贬义色彩,则跟话语主体,客体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有关,尤其是跟客观主体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应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结合语境、言语动机、认知环境等因素探讨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及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通过分析话语的认知过程,认为言语意义、交际意图和言外之意密不可分,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话语认知的基础是共同认知环境和共享信息,明示推理过程是话语认知的必经之路,寻求唯一最佳关联是理解话语意义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9.
趋向动词"起来"的篇章功能非常丰富,本文试图从语法化的角度对"起来"的篇章功能作出分析,着重考察起来的体功能和完句功能,以丰富"起来"篇章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底,一则在CNN播放的"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这则广告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表明了"中国制造"主动出击的新姿态,宣传技巧上也有可取之处,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广告的创意分析,其不完善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避重就轻,诉求不得要领;二是立意太低,声音软弱无力;三是定位低端,安于代工现状。而从广告符号的角度看,这则广告是一个寓意丰富的文本,作者欲"申明"的意义与文本本身所展示的意义并不一致,文本背后隐藏着激烈的意识形态冲突和"中国制造"缺乏商业话语权的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