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境界一般是指与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相联系的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操的状况及水平,是对道德生活的一种觉悟程度,是个体道德素质的综合表征。社会主义道德境界是基于社会主义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对道德生活的觉悟程度及其个体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条件在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必然反映,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物质精神化、精神物质化互动结果的道德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阶段,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对道德问题的议论表明人们对道德生活现状的不满。作为经济主体的人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往往与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发生撞击,由此产生了种种矛盾心理、矛盾态度和疑虑。为使经济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展开,从思想上弄清这个问题是重要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求斧正。一、经济对道德的基础作用道德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属于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范围。它是从物质生活中派生的,但又高于物质生活;或者反过来说,道德生活高于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3.
成苏文 《华章》2007,(2):31
GDP崇拜是把发展看作一种经济现象,把现代化过程简单的理解为单维度的物质财富增长过程.只注重GDP的增长,而忽视社会协调发展,忽视人的道德品质,其结果是人们对于物质的无尽追求剥去了生命的精神意义,人们精神家园的迷茫,而市场经济失去公众的基本道德支撑,必然造成人们的道德精神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严重无序,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幸福具有双重内涵,一是精神上的幸福,即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期望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另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关的有利境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为幸福的双重内涵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同时,幸福中国的实现需要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撑.在中国,遵守社会道德与实现个人幸福在总体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提供公平、有序的道德环境.将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马璇 《华章》2012,(32)
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产物,既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是社会力量的集合,不仅反应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追求,更能从侧面反应人们的道德伦理素养.建立媒体人传播信息道德伦理底线,才能使媒体成为创建公民社会的公器,更好的为社会、人民服务.本文将从现代媒体出现的伦理问题出发,分析说明媒体、媒体人树立道德伦理底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消费道德与消费道德教育(一)消费道德消费指的是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为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需要,对终极产品(物品、设施或劳务)的选择、购买、维护、修  相似文献   

7.
一、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
  1.人文教育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人文教育的盛衰都与社会的大背景息息相关,都与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均衡发展有关。近代西方社会由于片面追求物质发展,使教育中的商业主义与职业主义泛滥。在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人们只重视教育的经济价值,而没有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在实现了物质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反而感到精神的迷茫与心灵的空虚。年轻的一代仅仅关注物质生活和物质享乐,对其他方面则日趋冷漠。物质生活提高了,却出现了道德水准的下降、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社会责任感的大为减退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鉴于此,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和产物,是一个群族智慧的结晶,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古代汉语课程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古代汉语教学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形式.借助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方面对他们施加影响,学生在潜...  相似文献   

9.
一、消费道德与消费道德教育 (一)消费道德 消费指的是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为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需要,对终极产品(物品、设施或劳务)的选择、购买、维护、修理或使用过程,该过程被赋予一定意义并导致一定的满足、快乐、挫折或失望等体验.消费道德是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对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消费中各种关系具有评价调节作用的善恶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消费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既是社会一般道德在消费领域中的具体化,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性,反过来充实、丰富和深化着社会道德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站在人本的角度,道德、生活、幸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道德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道德的结果。生活论视域中的道德教育,当以引导人的幸福生活建构为根本,建构一种基于物质生活又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意义生活和道德生活。为此,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培养他们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道德教育建构人的幸福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程文晋 《红领巾》2005,(5):59-60,66
经济活动是人的物质生产与交流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获利和计算是经济活动的本质所在,对人的关注和道德的考量必须以其精神的力量贯穿于经济活动之中.除此之外,任何单纯技术上的道德处理,只能是乏力的、苍白的.  相似文献   

12.
法治、德治与社会主义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的目的是使社会达到一个良好的道德秩序,使人们合作,并在合作中发展。我国民族性中缺少合作精神,而市场经济更有可能使其恶化。为此,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使人们关心公共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一、消费道德的内涵 消费是最普遍的社会活动之一,它通常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从现象上看,消费是主体用消费资料满足其物质或精神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作用是达到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保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德不象法律那样,由国家强行制定和强制执行,而是依靠社会的舆论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发生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封建传统道德观与现代化生产力的标准相矛盾.今天商品经济的强大冲击波搞乱了人们以往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就我国现状看,在社会生活及文化发展中道德功能无力,拜金思潮迭起,不讲信誉,不守规则,铺张放纵等现象在扩展.人们正品尝着世态炎凉等等非道德的苦涩之果.笔者认为,社会文化生活中出现的这一道德精神的低谷,是近十年来道德政治化倾向逐渐淡化趋势下的发展.政治对道德的干预并使之弱化,这一趋势既包含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步,也带出了道德生活的危机.在新旧体制相持的困难时期,我国“群体至上”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化的主体意识相冲突,从而动摇了原有的传统道德信念.当今,恶性竞争意识带进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德育的本质,通过揭示德育的道德性进入学生的主体性,采取道德的方式把道德植根于学生身上,以达成学生的主体和谐;道德是一个主客体系统;道德能够协调主体关系,降低运行内耗,减少社会风险,使人类历史进步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因此,德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 ,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 ,构建人类栖息的精神家园 ,以多样化的物质传达手段和情感为中介 ,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形态。艺术活动是社会审美意识和精神文化的凝结 ,是人类通过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全面掌握世界的特殊形式。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体表现为以调整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准则 ,诸如善与恶、是与非、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与其他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与道德的联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早在先秦时…  相似文献   

17.
良心是一种道德现象,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良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道德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充分发挥良心的社会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良心观的教育,培养和激发人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自觉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献身。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空前丰富。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处于激烈转型期的社会的总体道德水平似乎与这般巨大成就并不相符。当道德要求和行为主体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不去做道德所要求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不仅仅在物质方面,同时也在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伦理精神在网络社会中孕育而生.在道德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新道德的探索者,青年大学生总是走的最前列.网络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精神.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区图书馆是社会进步,或者说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们精神生活价值取向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住宅文化有了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