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白磷转化与氢氯混和气光照实验河南省实验中学李玉安一、红磷转化为白磷的实验设计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第六节关于红磷与白磷有一段文字:“红磷加热到416℃时就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就变成白磷”,“把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260℃,就会转变成红磷”。由...  相似文献   

2.
1 实验用品(1)试剂 :白磷、红磷、紫色石蕊试液、Cu SO4 溶液、蒸馏水(2 )仪器 :离心试管两支、试管 2支 ,小烧杯 1个 ,双孔塞 3个 ,玻璃导气管、乳胶管、Y型管 ,二连球 1个 ,酒精灯 1盏 ,铁架台 (带铁夹 ) 1套。2 实验装置  (如图 1)图 13 实验步骤(1)在两支盛 13体积蒸馏水的离心试管中 ,分别加入一小块白磷和红磷 ,使白磷、红磷分别固定于离心试管的底部。另取两支试管盛 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 ,在小烧杯中盛 Cu SO4 溶液 ,然后按装置图的顺序连接好各仪器。(2 )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离心试管底部加热 ,使水温上升至 4 4℃以上 (可…  相似文献   

3.
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课本上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1,是将燃烧匙内的红磷从酒精灯上引燃再放入集气瓶中。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扩散出去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另一方面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改进方法:如图2,取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中,注射器置于装有沸水的烧杯上方,利用水蒸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加选修 )化学第二册的 [实验 1-1]中 ,有“在长玻璃管的中部放少量红磷 ,玻璃管的一端用软木塞或湿纸团塞紧 ,另一端敞开。先均匀加热红磷周围的玻璃管、然后图 1 红磷转变成白磷在放红磷的地方加强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原图如图 1) ,其目的是演示红磷转变成白磷。我们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对此进行探索 ,改用V型管来制白磷 ,不但能使红磷转变为白磷 ,而且还能把化学概念用现象演示 ,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1 改制思路及化学反应(1)改制思路①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 ,由红磷转变为白磷 …  相似文献   

6.
将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红磷转变成白磷”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微型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性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的微型化及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告诫我们,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对生命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样,如果违背实验规则,对实验不慎重不谨慎,安全意识淡漠,最终会对师生造成严重的伤害。据报,北京某中学的学生在制取氧气时,因试管中有极少量的红磷而发生爆炸,学生严重受伤。多年前,我市某中学的学生在实验时,未经教师允许私自将小块白磷包藏于衣服中带出实验室,致使白磷自燃引燃了衣服,对该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教材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常用的方法都是在烧杯中放入热水,烧杯口部盖一块薄铜片,然后在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铜片上不同的位置上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少量红磷,通过比较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化学中,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是:如图1,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很容易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与氧气接触。②物质达到着火点。但该实验存在:①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环境;②实验不能说明要燃烧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为此我们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比较实验,可基本消除有毒气体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尚有不少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待改进,使一次实验达到几个目的,把污染情况降低到最低限度。白磷与红磷着火点的比较及其转化的实验装置的设计,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实验,确定红磷为最佳可燃物,用酒精灯加热引发硬质试管内的红磷燃烧,装置简单,实验成功率高;在另一实验中,用叉形管作为反应容器,改进教材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学》1997年第 1期刊出了李普平老师的“也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改进”一文。但我们在重复该实验时 ,发现将白磷在反应容器外面加热引燃后再塞入测量容器中的实验方法欠妥。因为白磷引燃后会产生大量白烟 ,既污染室内空气 ,又分散学生注意力 ;其次以文中“取下带燃烧匙的胶塞 ,放上白磷点燃 ,自上而下燃烧后塞紧胶塞”的操作方法易使水面上升的尺度产生误差。为此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采用了我们最新研制的玻璃重力热管 [1] ,将白磷在测定容器内引燃 ,使整个反应过程自始至终都在密闭系统中进行。由于玻璃重力热管是…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初中《化学》新教材中第五章第二节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中用CS2 溶解白磷 ,将溶解了白磷的溶液滴在滤纸上 ,置于空气中 ,挥发后 ,白磷自燃 ,实验现象很明显 ,但CS2 是一种剧毒的有机溶剂 ,挥发性极强 ,环境污染大。我们使用了水封的方法改进如下 :首先在小烧杯内注入水 ,然后再倒入少许CS2 。由于CS2的比重较大 ,位于水的下层 ,防止了其挥发 ,然后用摄子夹取少量白磷溶于CS2 中 ,这样制备好白磷的CS2溶液 ,待演示实验时直接用吸管吸取下层白磷的CS2溶液滴于滤纸上 ,观察白磷的自燃 ,实验现象同样很明显 ,但挥发的C…  相似文献   

15.
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实验演示效果不好的原因有三点 :1.不识硫蒸气真面目硫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状态表现 :常温下为黄色固体 ;在试管中加热硫粉至 96℃时开始状态转变 ,有黄色蒸气上升 ,硫升华 ;112℃时 ,变成易流动的黄色液体 ,并沿试管壁向上“爬”;16 0℃以上变成棕色具有粘滞性 ;2 0 0℃粘度最大 ,试管内棕红粘稠的硫沿试管壁向上“爬”,这时仍没有产生高温硫蒸气 ;当试管内温度达到 4 4 4.6℃时 ,硫开始沸腾 ,并产生高温硫蒸气 ,试管底部有易流动的棕色液体 ,“爬”在试管壁上的棕色硫开始“断裂”出现一段透明的高温硫蒸气区间 (如图 …  相似文献   

16.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本教具把氧气的制备简化成试管实验 ,而且免去了加热操作 ,方便即需即制。②本教具在进行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时 ,突出了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但达到着火点而不与氧气接触 ,白磷仍不能燃烧。③本教具通过较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明显的实验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④本教具在进行燃烧实验时 ,学生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的特殊现象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⑤本教具中仪器通过专用仪器架固定成一整体 ,使实验能…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并创造性整合各种资源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思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验证或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时,往往采用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这一实验。但教材和教参是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直接用橡皮塞塞紧(或加一只气球),密封后称量反应前后总质量。引燃白磷的方法是直接加热锥形瓶或加热玻璃棒使白磷燃烧。这一装置的不足是:实验操作不方便,可控性不强,对白磷的用量要求较严格,不便于学生分组实验。我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对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验过程的气压变化,通过实验测得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进而求得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变化"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阐释了此研究对于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溴蒸气对人体的伤害及消除方法广西藤县中学黄兰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几个实验用到溴素和浓溴水。实验教师在准备实验时,分装溴素、配制浓溴水,以及师生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时,都有溴蒸气溢出。溴是深红棕色发烟液体,挥发性很强,溴气为空气重量的5.5倍...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里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课本上是将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焰上加热,使之生成氧化铜.再趁热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根据乙醛的特殊气味,证明乙醇氧化成乙醛.实践证明,这样方法效果不理想.原因是乙醛沸点很低(20.8℃),在加热的条件下变成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虽然反复操作几次,但试管内积累的乙醛量仍然很少.故其特殊气味被多量乙醇浓烈的酒香味所遮蔽.如改用以下方法,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