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套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民诉法进行了重大修改。本文分析了此次修法对基层民事检察工作造成的影响,得出本次修法将改变基层民事检察的工作重心和结构的结论,认为抗诉案件的办理不再是工作的唯一中心.调解监督、执行监督和程序监督将在基层民事检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林爽  孟佳 《大观周刊》2011,(28):178-178
民事检察监督是检察权在民事法律监督方面的具体体现。回顾20年的司法实践经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维护司法公正、预防和减少司法腐败、维护民事诉讼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立法上规定的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民事检察监督工作遇到的许多问题和困难日益凸现出来,客观上限制了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权。  相似文献   

3.
蔡淑芹 《大观周刊》2012,(43):87-87,78
长期以来,“执行难”与“执行乱”两个问题一直共存交织着,已成为困扰中国司法的顽疾之一,严重影响着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阻碍了执行异议制度在我国的顺畅运作。为了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当执行的侵害,实现对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利益均衡保护,我国有必要建立适宜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因此研究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这一问题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晓燕 《大观周刊》2011,(43):19-19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作为民事执行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障执行程序的合法进行。规范法院执行行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于2007年修订后,在执行救济制度上有了很大进步,本文拟就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债权人的利益。婚姻档案查询在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中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调查被执行人身份信息的起点,是某些案件执行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婚姻档案的查询,一方面可以了解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对被执行人的资产查询、冻结和扣划等强制执行措施;另一方面,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在执行环节中对其民事实体权利行使处分权的具体体现,执行和解对于及时解决纠纷,大量减少讼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和解的规定过于粗略,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执行和解的概念与实质、执行和解的原则与效力及实践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腊清  张运华 《大观周刊》2012,(17):47-47,20
查封、扣押、冻结(以下统称“查封”)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和执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极为重要的执行措施,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和执行案件过程中,为保障生效裁判文书得以执行,根据债权人申请而经常适用的一项强制性措施。为便于人民法院在审理和执行工作中适用查封措施的规范化与实际操作,我国法律与司法解释均作出了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的检察监督原则虽然包括了对执行程序的监督,但法律并未规定执行监督的方法与程序,因此法院也常常以"无法可依"为由拒绝监督元宵节刚过,2月7日上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检察官孙加瑞博士正忙着整理办公桌上来自各地检察院汇总来的试点材料。孙加瑞供职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  相似文献   

9.
方建林 《大观周刊》2012,(45):130-130,118
随着社会化化进程加快,经济纠纷日益增多,执行不到位率明显提高,为了防止生效裁判文书成为一纸空文,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2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的要求,为使胜诉的当事人及时获得诉讼成果,促使败诉的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特发通知要求各级法院制作具有金钱给付义务的民事判决书中明确表述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该项举措颇具成效,但随着执行中出现的法律冲突,相关法律规定日趋细化,如2008年4月1日修订实施的《民事诉讼法》第22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  相似文献   

10.
徐可佳 《大观周刊》2012,(32):43-43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多年来,民事、经济案件中“执行难”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为此,本文通过在对目前执行难的表现、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破解执行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兰莎莎 《大观周刊》2011,(23):13-14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在执行程序中的体现。但我国有关执行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执行和解协议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执行和解中的担保人如何承担担保责任,以及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时效如何确定等问题仍存在争论。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在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时,参考各种学说,使执行和解制度得以完善,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促进民事纠纷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2.
基本案情:申请执行人卓某因被执行人张某未执行A区人民法院(2009)民一初第438号民事调解书(内容:张某于2009年4月20日前给付卓某本金5万元及利息4500元).卓某于2009年4月22日申请A区人民法院强制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受理后.于2009年7月7日裁定查封了被执行人张某位于A区新工区中心广场C区3室营业房一套.  相似文献   

13.
明光建 《大观周刊》2011,(37):61-61
本文结合基层法院工作经验,提出在基层法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以期能引起广大法律工作者的思考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4.
陈雍升 《大观周刊》2011,(26):73-73,39
拍卖扣押物上既有民事抵押权又涉及刑事财产退赔,执行过程中如何处置拍卖所得款,拍卖所得款应退赔给被害人,不支持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适用刑事执行相关法律的结果。拍卖财产上原有的担保物权及其他优先受偿权处理的规定对刑事财产的执行不必然适用;刑事裁判中退赔被害人财产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207务规定的“刑事判决、载定中的财产部分”;追缴退赔不属于财产刑,不适用刑事财产刑中民事债务优先于财产刑受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概念特征、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该项工作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正采取措施遏制"当前大量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不良现象",并将此作为2011年工作重点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已在年初进行部署。在4月上旬的相关会议上,最高法院要求各高级法院"推动此专项活动向纵深健康发展"。《中国新闻周刊》获悉,早在2010年下半年,最高法院已经着手研究制定《关于在民事执行中反规避执行的意见》。最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员职业行为规范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分析职业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探讨了图书馆员在具体工作中的行为规范以及如何使图书馆职业行为更有效地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18.
马婷婷 《大观周刊》2011,(26):83-83,52
所谓管辖权异议是指在诉讼程序中.当事人在司法机关违背管辖的规定.管辖了其无权管辖的案件或者认为其他司法机关更适合管辖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限内向有审查权的法院提出要求该司法机关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或更适合管辖的司法机关管辖的主张.它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管辖权异议制度。就目前来看,法律的这一规定还比较笼统。虽有较多的司法解释.但在使用中仍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学术界和业务界具体实践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06,(6X):10-11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化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档案工作也为如何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服务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一些新的工作经验相继推出.档案馆工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工作思路在全国档案界不断推陈出新,档案部门创造性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如何正确地执行《档案法》.如何落实档案馆的工作职能,如何在档案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取得档案馆工作的长效机制.仍是今天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范卓屹 《大观周刊》2011,(31):55-55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程序法。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当事人和相关参与者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牵涉到民事诉讼理论框架的建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不仅存在于法院与诉讼参与人之间,还包括当事人与诉讼参与人之间,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研究对民事诉讼法的司法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