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永亮 《今传媒》2010,18(10):26-27
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失业人口较多、贫富差距悬殊、价值观念失范、社会管理存在漏洞等都是团伙犯罪的诱因。团伙犯罪具有行动隐蔽化、纠结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的特点。对于控制团伙犯罪应实施前置性侦查,即对"多人犯罪主体"实施"由人到案"的工作方式,突出"以侦查促防范"的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今之中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期,犯罪数量逐年攀升,犯罪的智能化、集团化、跨地域性(甚至跨国性)日趋明显。然而,长久以来,我国侦查机关的整体侦查能力却没有大的提高,相反,原来行之有效的侦查手段由于与保障人权的理念不符而渐渐为立法  相似文献   

3.
曾令德 《大观周刊》2013,(4):40-42,20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利用互联网进行毒品犯罪活动现象层出不穷,毒品犯罪已经开始向虚拟世界渗透。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全球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互联网涉毒犯罪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这种新型的犯罪手段给缉毒执法机关的侦查带来极大的困难。摸清互联网涉毒犯罪的规律是侦破案件的关键。针对互联网涉毒犯罪的现状;总结出互联网涉毒犯罪的特点。分析互联网涉毒犯罪的原因,提出互联网涉毒犯罪的侦查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4.
廖天觅 《大观周刊》2013,(11):36-3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侦查机关的重视,在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给的法律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加以规定,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只对技术侦查措施做了概括的规定,但它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图通过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论述,明确其在侦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侦查讯问对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有着其他侦查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侦查讯问可以揭露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弄清犯罪情节;另一方面,侦查讯问可以听取犯罪嫌疑人的申辩,保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讯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侦查人员应及时调整讯问谋略,提高审讯突破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利 《大观周刊》2012,(37):45-45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案件具有高科技性和高智能性,犯罪成本低,传播范围广,犯罪手段趋向多样化、复杂化、技术化。因为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立法的缺失等问题,造成了网络犯罪侦查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刘锡华 《大观周刊》2012,(4):49-49,5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巳进入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手段、犯罪方式以及反侦查的伎俩,给社会、家庭,包括青少年本身都造成了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8.
李双江 《大观周刊》2012,(45):96-97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了证据的概念,增加了证据的种类、收集程序,进一步明确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人,严格规范了证据的收集程序,增加了非法证据的排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证人和鉴定人出庭制度。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制度的修改对职务犯罪侦查,尤其是对以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种类为主要办案方式的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新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同时保障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讨论新刑事诉讼法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专门就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修改结合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特点。就证据制度的修改对渎职侵权犯罪侦基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推进作用做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渎职侵权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赵锦海 《大观周刊》2011,(42):27-28
侦查讯问,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犯罪事实、获取相关证据,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言词的方式进行正面审问的一种常规性侦查措施 。办案人员进行侦查讯问的目的是通过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直接的“言语问答”,从而查清案件基本事实、厘清犯罪线索脉络,同时也可以以此扩大侦查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法制新闻中,侦破事实是主要表现对象。要真实、准确、客观地报道侦破事实,首先要重视并做好对侦破事实的采访工作。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侦破事实要成为法制新闻的报道对象,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手段,就是采访。这是写作和报道侦破事实的第一道工序。一、侦破事实及其表现因素侦破事实是侦查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对犯罪进行的较为复杂、曲折的侦破活动。这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新闻事实。一般的新闻事实包括主体、空间、时间三个要素,侦破事实的主体则包括了侦查机关及其代表者侦查员和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1.
胡久辉 《大观周刊》2012,(4):54-54,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务犯罪越来越趋于智能化、技术化、现代化,传统的侦查手段和措施已难以适应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需求。本文以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为视角,从采用技术侦查的必要性、必然性和优势入手,论述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应当采用技术侦查。  相似文献   

12.
档案犯罪不能准确表达和涵盖所有涉及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犯罪,使用涉档犯罪一词能够更贴切地表达与档案和档案管理有关联的犯罪。涉档犯罪是指涉及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犯罪。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秘密、情报、信息类犯罪、文物类犯罪、证据类犯罪、财产类犯罪、安全事故类犯罪和渎职类犯罪六类犯罪。  相似文献   

13.
周朋飞 《大观周刊》2012,(46):96-96
计算机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有诸多特征,而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与范畴也不甚明了。在研究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之前,界定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范畴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犯罪学与刑法学对计算机犯罪的研究视角入手,探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上海警方侦办21世纪网涉嫌新闻敲诈事件,宛如一枚舆论炸弹,引起了传媒业震动和社会广泛议论。利用舆论监督报道敲诈企业,手法并不新鲜,但作为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其组织的完整性和涉及资金规模之大令人惊讶。由于案件尚处公安侦查阶段,目前就“犯罪情节”进行判定还为时过早。但通过已经涉案关押的犯罪嫌疑人的“忏悔”来看,利用负面报道收钱的事实为真,并且,这种方式在新闻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此前曝光的《新快报》陈永洲事件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犯罪     
李成方 《青年记者》2010,(10):42-43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犯罪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犯罪。当然这只是网络犯罪的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因为网络犯罪的犯罪手段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变更的,它的犯罪面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拓宽的,同时因为各界对于网络犯罪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分歧,而且各个国家的网络计算机技术不尽相同,所以对于网络犯罪的定义,学界一直未予明确。  相似文献   

16.
赵园 《大观周刊》2011,(14):129-129,60
涉税犯罪即危害税收征管罪,主要是指税务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达到刑法规定幅度的,就由违法变成了犯罪,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涉税犯罪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直接危害国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当前涉税犯罪仍然处于高发态势,偷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制售假发票犯罪形势严峻,打击涉税犯罪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压力,本文就信息不对称理论角度出发,探析新时期涉税犯罪侦查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引起公众质疑的系列校园血案和菲律宾人质事件报道为分析对象,就处于侦查阶段的刑事案件报道进行探讨,从宪法学、行政法学、刑事法学等角度剖析犯罪新闻报道的正当性及边界,辨析犯罪新闻报道与公众知情权、侦查权行使、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被害人权利保护等关系,促进犯罪新闻报道与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的保持、公正审判的维护、公民人格尊严等价值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犯罪新闻报道要实现多种价值的平衡,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媒体法规与媒体自律的互动是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瑶 《大观周刊》2012,(52):30-30
诱惑侦查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因其侦破案件的高效性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其合法性却一直受到众多争议。因此有必要从诱惑侦查的适用原则、适用主体、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程序等方面进行建构,以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犯罪是高科技发展的副产品,对社会危害日趋严重,分析了计算机犯罪主要特征有犯罪智能化,犯罪手段隐蔽,犯罪后果严重,犯罪目的多样和犯罪黑数巨大,然后从完善法制,技术管理,安全教育等角度提出了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浏览到某报刊的一篇案例通讯,文中对犯罪嫌疑人如何犯罪预备、如何对少女施 暴、如何毁尸火速、如何伪造现场、如何编造谎言逃脱公安侦查人员的侦查询问,等等,写得洋洋洒洒、淋漓尽致。这类案例报道简直成了违法犯罪分子的“教科书”,读后实在令人担心和忧虑。 笔者从事刑侦工作多年,参与了多次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审理。破案后,常有犯罪嫌疑人交待其“高明”的犯罪手段和伎俩时,竟然大言 不惭道:“我是从报刊上典型案例中得到的启发,学习的经验”。案犯如此交待,在场的刑警无不震惊、哑然。 诚然,刑事犯罪是一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