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就是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就是对人权的保障方面的重视的比较好的体现。但是,事实上,在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了这么久以来,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本文主要通过一定的事实,阐述我国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以及新刑诉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项规定出台以来实施的效果的不理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我国的此项滂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小晖 《大观周刊》2012,(13):30-31
19世纪初人权理念迅速发展,尤其为保障司法领域中的人权问题应运产生了众多的规则原则,本文立足于平衡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角度,旨在分析新《刑事诉讼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涵盖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认知;非法证据规则与人权保障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明晰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落实我国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双江 《大观周刊》2012,(45):96-97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了证据的概念,增加了证据的种类、收集程序,进一步明确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人,严格规范了证据的收集程序,增加了非法证据的排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证人和鉴定人出庭制度。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制度的修改对职务犯罪侦查,尤其是对以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种类为主要办案方式的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新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同时保障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讨论新刑事诉讼法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专门就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修改结合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特点。就证据制度的修改对渎职侵权犯罪侦基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推进作用做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渎职侵权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明确予以排除,并明确了排除的程序和规则。上述两个证据规定出台以来,庭审时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情况和辩护律师对公诉机关出具的证据尤其是被告人供述的质疑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5.
侯敏娜 《大观周刊》2012,(37):43-4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不仅侵害的公民法、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还损害了国家形象和司法公正权威,因此《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承载着社会各界对完善刑事证据制度、推进公正审判的热切期望。本文试图对规定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作出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6.
吉伟国 《大观周刊》2012,(38):58-58
2012年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并于2013年1月1日开始生效,其中将“电子数据”作为了司法证据的一个种类,本文就是浅析电子数据在作为电子证据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昕伟 《大观周刊》2012,(46):69-69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第121条对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作了直接规定。同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其他部分的修改,也与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密切相关。总体来看,新刑事诉讼法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产生了较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董晓瑜  郭研 《大观周刊》2011,(34):53-53
确定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司法实践活动中的要点和难点,对刑事诉讼关于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承担主体应进行单一化的确定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合理、迅速地进行。控方应就取证的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任;辩方有权就侦查中的取证非法提出证据;侦查人员应出庭就程序是否合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虽然不乏诸多进步之处,但也有法律专家与人大代表担心,刑诉法修正案第七十三条因无严格限定,可能不利于防堵刑讯逼供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即将表决前,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此次修订有不少进步,例如第一次写进"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扩大和保障了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侦查阶段介人权,等等。但是在个别条款上,例如第七十三条  相似文献   

10.
周瓒 《大观周刊》2011,(38):38-38
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制度中用来规定证据能力的重要规则,它是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并依法做出裁判的关键环节,它还是现代证据法的核心精神。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排除性规则,由于受追求实体结果公平的法律文化传统、立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证据相关规则的理论分析和解读,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途径.并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性规则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是对证据能力与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如何完善和建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1.
周瓒 《大观周刊》2011,(32):48-48
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制度中用来规定证据能力的重要规则,它是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并依法做出裁判的关键环节,它还是现代证据法的核心精神。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排除性规则,由于受追求实体结果公平的法律文化传统、立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证据相关规则的理论分析和解读,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途径.并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性规则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是对证据能力与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如何完善和建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大观周刊》2012,(34):88-88
将于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诉法对证人作证制度作出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完善成为本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新的证人作证制度体现了刑事司法的重要价值理念,使证人作证制度在刑事诉讼中予以回归,期冀在实践中能够对刑事审判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完美的证据保障。  相似文献   

13.
行政执法证据是行政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执法的核心。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终于从法律的层面规定了有关证据转化的问题,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使行政执法证据的转化终于实现了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证据转化作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重要内容同样也面,l占着诸多问题。本文将基于本次《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行政执法证据的内容,对行政执法证据作为刑事诉讼证据运用中的范围作出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4.
林玲凤 《大观周刊》2012,(52):31-31,33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刑事司法制度。在我国,随着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也将常态化。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述了建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意义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发展,提出了修改后刑诉法执行中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应对措施,并探讨了修改后刑诉法中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五部门于5月30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轶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前者规定了死刑案件判断证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列明了对各类证据收集、审查和运用的规则,后者对审查、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6.
刑诉法中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修改,不仅是用语的简单替换,“鉴定意见”的表述揭示了鉴定证据的自然科学属性和法律属性,摆正了这类证据在诉讼中的位置,破除了对鉴定结论不可质疑性,更符合鉴定证据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我国证据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负有公诉和监督双重职能。作为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负有客观公正指控犯罪的职责。强化证据意识,就是要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做到注意审查侦查机关或部门收集的证据是否客观全面,有无违法取证行为。本文从新刑诉法对证据合法性审查的内容修改、修改对公诉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修改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增强证据意识,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刑事诉讼过程就是一个收集证据、运用证据、采信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实现了从职权主义的纠问式庭审向当事人主义控辩式庭审转变。但是,现行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与控辩式庭审方式极不适应,导致控辩式这种非常好的庭审方式在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同日,江泽民主席以国家主席令的形式予以公布施行。本次修订涉及九方面问题,其中许多条款对媒体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10,(20):38-42
赵作海案余热未消。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