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冬梅 《大观周刊》2011,(49):124-124
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的坚信程度,它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日本教育家田畸仁通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陈道秋 《大观周刊》2011,(28):152-152
一、进取动机与学生个性 体育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害怕达不到标准.怕失败,这是害怕失败的动机;有些学生则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标准.这是希望成功的动机。例如学生在跳高时,对待1.50米的高度就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运动员),相信自己能跳过去.同时考虑如何跳过去,怎样提高成功率;而有的人则考虑到自己虽然努力但很可能会失败,只想失败的情景。实践经验证明.充满自信的人成功率超过不自信的人,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能使学生充满乐观、自信的心理.尽量克服失败消极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王彩梅 《大观周刊》2012,(11):220-220
一位心理学家在《寻找中国人的自信心》一文中说:“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作出的,而且始终保持的一种自我估计。表达了一种赞同或不赞同的态度、并表明了个人相信自身的能力、重要性、成功和价值的程度。”但是笔者所了解的现代的基础教育,由于教育者与管理者的错误之举〔比如分快慢班〕一些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是伤害殆尽了。这给学生的终身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一生的生活。笔者对一些教育教学行为暂不妄加评论,现只对在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在播音员心理素质中什么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呢?我认为:就是自信.相信自己。使人勇往直前;只要我们正视“自信心”,在播音实践中起原动作用客观实在。认真分析并正确运用它。我们就能甩开羁绊,使我们的播音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种什么特殊人才有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经常会闪现在我们普通编辑的平常生活中。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发现它,能否将它发扬光大,能否将它保持长久。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加强编辑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其方法如下:一、相信“我能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与众不同,具有独特性。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充分相信自己,要有坚定的自信心。所谓自信,即人们对自己行为和目标笃信无疑的主观态度。它既是人们道德上自我意识的形式之一,又是发展人的刚毅品质──勇敢、坚定、…  相似文献   

6.
韩建玮 《大观周刊》2012,(26):229-229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直观教学,眼见为实,努力控制母语,积极进行英语思维,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同时防范学生书本中的“汉注音”现象,充满信任,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7.
晁雅诗 《大观周刊》2013,(8):272-272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前提.是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把学习成绩搞好的一种心理品质。而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有少数学生缺乏唱歌的自信心.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影响着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和体验。我认为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唱歌的自信心。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自信心,就是个人对自己信念、能力和力量的正确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它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世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人说,自信是人生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周俐 《视听纵横》2006,(6):84-85
电视新闻主播的心理素质制约着其他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等的发挥。尤其直播新闻时,如果心理状态好,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沉着冷静,应付自如。人的心理活动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有自己的表现形式,说明它的确存在。深受观众爱戴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都具有良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并通过自信、松弛、自如和积极、振奋、真诚的共性,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仪态和语言这种模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种模式表现得越完美就说明心理状态越好。一、自信、松弛、自如自信亦称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  相似文献   

10.
当最新的一项“中国女性性调查”宣布:有53%的女性“对自己的性能力充满自信”时,著名性学家潘绥铭却认为,中国女性仍然处于一种“性屈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王春艳 《大观周刊》2011,(19):199-199
自信心是促进人的一生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动力。从幼儿阶段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学任务。激发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是幼儿教师所必须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郭晓珂 《大观周刊》2011,(41):133-13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听,去思考,去表现,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3.
廖旭 《大观周刊》2012,(26):264-264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14.
陈凯 《大观周刊》2011,(15):217-217
把“我要学”转变为“我能学”,主要表现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教师要想使学生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观察、感受、感悟和感化能力。当教师相信了学生,就应当允许学生犯错并能给予原谅,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思考和理解,最终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03,(4):48-48
“新的网络计算N1就是我们的一项重大创新,它将是一件成功的事业,使我们在未来20年内兴旺发达。”Sun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司考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从来都是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在Sun刚刚推出N1之际,他展开了第四次中国之行,因为他相信:在未来20年内,也许在今后5~10年中,大中华地区将成长为Sun公司  相似文献   

16.
王玉杰 《大观周刊》2012,(51):371-371
目前有的英语教师存在重教师教育.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状况何谈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詹先桃 《湖北档案》2022,(12):17-20
<正>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朱德总司令向大会致开幕词。他的第一句话是:“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这次开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我们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过去是租的人家的房子秘密开会。”朱总司令朴实又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话赢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8.
已故荷兰历史学家彼埃特·盖尔曾经说:“历史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积极的潜台词是,历史总有辩明的一天。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乐观地相信,有朝一日,人类将写下“终极的历史”,因为“一切情报资料都可能得到”,尽管他那一代人还无法实现这个目标。20世纪的多位暴君则更为自信,他们认为终极的历史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9.
李强  贾茹 《今传媒》2005,(12):51
在当前新闻评论教学的创新改革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是一位先行者。他的教学理念是教会学生新闻评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并能学以致用。他经常鼓励学生:“欢迎大家登上新闻评论的互动练场——相信我行!”笔者有幸学习于赵老师的课堂,对他的创新教学深有一些体会。激励学生“相信我行”学习新闻评论,信心是最重要的“。相信我行”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动手写新闻评论的开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相信自己能写出新闻评论、能写好新闻评论,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新闻评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个充满活力,既坚强又富有忍耐能力的女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而女记者的路又是非常艰难的,她们经受的磨难往往超过男性同行。如何才能在那深不可测、浪涛汹涌的生活大海中显示出女性的力量呢? 一、力量从自信中来。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自信才会不怕辛苦,顽强拚命地工作。“天生我才必有用”,要相信自己是有用之才。能否做一个有用的人,不是以男女性别来判定,女人和男人虽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