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拟态环境下,由于对广告主体与信息的解构和重塑,使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得到验证,受众在没有其他渠道来验证拟态环境下所传播的广告信息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媒介所传播的广告信息接受所看到的客观现实.由此广告信息在拟态环境的解构与重塑下有可能偏离广告信息应具有的功能和本质,从而异化为一种“信息陷阱”的符号,这意味着广告真实性的本质被拟态环境所颠覆.本文将引用传播学理论对拟态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告传播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经由两个方面实现:一是作为广告传播主体的意识形态灌输,二是广告传播客体的“睡眠效应”与“沉默的螺旋”的共同作用。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揭示了广告发生效用的奥秘,并就广告传播拟态环境的正确认知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由舆论学创始人李普曼(Lippm ann )在他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公众舆论》(PubilcO pinion)中提出,那就是“拟态环境”(Pseudo -environ-m ent)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 “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 “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4.
孙科 《大观周刊》2011,(34):18-18
大众传播,指的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各种各样的报刊、书籍、电视、互联网等,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其所建立的“拟态环境”,对社会道德建设影响之普遍、作用之深远也已渐现。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新闻世界》2009,(8):153-154
人们借助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来了解和认知世界,并据此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调整。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介也参与到构建“拟态环境”中,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并由此引发了“拟态环境”的变局。本文探讨了网络营造“拟态环境”的机制,分析“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博便是当今互联网上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也引领了社会舆论监督的潮流。微博热潮对社会的很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具体到中国动漫的宣传和发行上面,微博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使其在影片的发行、宣传等方面都颠覆了传统营销模式。本文将分析微传播语境所制造的“拟态环境”对中国动漫民族化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所产生的优势与劣势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动漫民族化如何在新的“拟态环境”中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受众通过大众媒介所认识的世界,往往不等于客观世界本身.从当前传播媒介在构建拟态环境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拟态环境环境化越演越烈的现象出发,研读《老子》,不难发现老子的传播批判思想对于剖析“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消除当今社会传播媒介拟态环境负面影响之道,富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玉兰 《今传媒》2005,(11X):23-24
电视作为覆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传播效率最高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已经成为“软环境”,正在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跨国传播中,对受众的“现实观”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形成“社会倾向”并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是那些与强势经济、强势政治紧密相连的强势文化。因此,建立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全球传播视野和国家安全高度的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理论,就为电视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肖宁 《新闻世界》2013,(6):192-193
所谓“网游传播”,是指网络游戏内外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既兼备了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本文以分析网络游戏的信息传播特征来论述网络游戏内外的信息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2.
政策传播是沟通决策者与执行者的桥梁和纽带。当前,我国政策传播过程中存在传播渠道失之单一、政策信息严重过滤、信息反馈缺乏通道、目标群体欠缺分析、受众素质急需提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传播效果。为了确保政策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优化政策传播环境、改善政策传播条件、建设政策传播网络、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提高传播主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成立已3年的开心网拥有8600万的注册用户,有上百个知名品牌和150多家机构通过各类组件、游戏道具、主题活动等模式植入广告。基于品牌传播的开心网植入式广告营造了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拟态环境,进行品牌信息传播,从而提升了品牌产品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传播与规制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炎龙 《新闻界》2007,(6):29-32
网络传播的拟态环境中,网络语言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变种,已经成为虚拟社区中的交流工具,研究网络语言的传播路径和引导策略,使其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汪平 《报刊之友》2011,(9):98-100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6.
佟丽霞 《记者摇篮》2009,(10):21-21
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报业寒冬”的逼近,借鉴新媒体传播特色一时成为报纸的求存之道。“互动性”概念引入报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地方报纸的“互动性”通过设立热线、手机报及电子版等方式实现。然而,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介,这点儿微薄的“互动性”和网络等新媒体相比,不但无力,而且往往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7.
观察公益传播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在近几年接连涌现出例如“打拐”“一个粉丝一毛钱”“爱心衣橱”“冰桶挑战”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作为这些公益活动的传播渠道——微博也因此成为公益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微博凭借其传播所具有的及时性、广泛性、互动性等诸多特点,使得公益信息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与扩散愈加彰显巨大的传播效果与独特的传播特色.与此同时,基于微博平台的公益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激发受众主动参与公益的热情,加深公众对公益活动的印象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基 《新闻前哨》2020,(4):51-52
本文探讨了"拟态环境"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似而非环境"下信息传播规律,以及在智媒体环境中的技术信息传播特征,提出信息传播的"梯层影响机制"可以看作是在多元、复杂的拟态环境中对"真实性"解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和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文化的繁荣意义重大。引入传播学拟态环境的理论,并以此来分析档案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能够有效了解当前拟态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植入式广告在广告传播拟态环境构建当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其积极的方面值得我们去利用和挖掘,但对其在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