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话语权力分割与文化资源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以来的话语权力垄断的基石,是由知识体系与外部社会的关系构成的。因为话语权力这个概念在知识体系内部的基础已经越来越弱,传统的知识体系内部话语等级秩序受到瓦解。例如元话语的台法性问题,人类知识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以来的话语权力垄断的基石,是由知识体系与外部社一会的关系构成的。因为话语权力这个概念在知识体系内部的基础已经越来越弱,传统的知识体系内部话语等级秩序受到瓦解。例如元话语的合法性问题,人类知识体系中是否存在一种超凌一切、可以为一切知识提供规范的超级话语?这个问题随着经典哲学信念的分崩瓦解而被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这里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是“上帝之死”,随着尼采以降的现代哲学的话语转轨,知识作为信仰体系的可能不复存在,“上帝死了”,普遍适用的表现和调解语气已经一去不复返,从而使得言…  相似文献   

3.
在福柯的所有理论集大成中,权力话语成为其理论核心和关键.他认为知识使统治的结构获得某种合法性,而这种统治总是具有压迫、监禁和权力的分割等特征.其话语权力利理论启发并影响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成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石.他们借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来研究殖民主义文本并指出其中隐含的权力关系,揭示出西方宗主国时边缘文化的控制和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化知识分子关于大众文化的知识生产与话语陈述,经历了一个从否定拒斥到理性反思、批判接纳的转型过程.这种话语转型,既反映出大众文化异军突起之后,当代文化场权力格局的嬗变与改写,也折射出话语主体身份症候与角色意识的历史性转换.当现代性启蒙文化随同精英主义的衰竭与世俗化浪潮的滥觞而走向匿名时,文化知识分子固守的现代性精英意识与美学趣味已然不合时宜.因此,祛除“立法者”之神圣光晕,在“阐释者”角色的历史建构过程中重塑大众文化时代的世俗化人文精神,成为文化知识分子新的现实使命.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型公共知识分子的出场与大步登上历史舞台 ,是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历史的奇观 :它开始是乌托邦观念的制造者与提供者 ,而后来成为意识形态的发言人与辩护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从乌托邦话语到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变 ,意味着中国人文知识分子“谱系”的断裂。历史上 ,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曾是社会终极价值与意义的维护者与阐释者。今天 ,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当重建与历史的联系 ,在价值承担上向传统回归。这要求它实现三种转变 :1.从启蒙心态到教化心态的转变 ;2 .从“中心—边缘”意识到“守望”意识的转变 ;3.从政治权力取向到社会公共领域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性话语下,国家权力系统和精英知识分子之间构成了一种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文化空间。在这种双向的文化空间中,知识分子尽管完成了对国家、权力、政治等意识形态话语的批判和重建,但也在无形中依附了国家权力系统,二者形成了同构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知识分子在进行“文化现代性”建设的同时,开始了对后现代话语的承传,在“边缘”这一充分的对话立足点上,试图确认中国知识分子构建知识分子真正的身份,开辟民主的文化空间,建立独立的思想品格、文化自主性和精神公共性,在合理性和合法性等层面上构建知识分子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学者型作家之一,其作品塑造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形象。聚焦《洪堡的礼物》中的知识分子,可以看出,专业知识就如西特林所说的"奇特的脚",穿上的是机构、权力以及相应地享用各不相同的财富的"奇特的鞋"。凭借知识赋予的权力,绝大多数专业知识分子与机构和制度合谋,实现了知识的权力,而自由的人文知识分子或艺术家却未必能如此。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教学自主性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教师作为通过拥有知识来获得职业的群体,应该享有独立的人格,体现知识分子的价值和尊严。教师所享有的自主性是教师职业赋予的,即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使其在职责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力,他拥有的职业能力外人无法胜任。但教师内部的级别是十分明显的,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他们虽然都是教师群体的一部分,但他们的职业威望、专业化水平、社会地位差异悬殊。本文讨论的教师主要指中小学教师,他们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占大多数,承担了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的重任。而正是他们却没有或很少拥有教学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写作教学基本是在演绎主流权力话语并成为主流意识的载体。即使上世纪九十年代语文教育乃至人文教育改革呼声日炽,但整个语文教育包括写作教育话语权仍然处于一种宏大叙事话语的包围之中。新世纪的到来,虽然有自上而下的课改理念的冲击,而对过种亚写作话语有所反思、觉醒,坦仍未彻底解构,消除积弊。而一种欲完全消解,颠覆这种话语权的倒是青少年这个写作群体的全面觉醒和反叛,以至于在他们的写作活动中,正在形成一种有异于传统写作叙事话语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传播为媒介的时代,拓宽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丰富了大众生活,同时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辐射空间,使平等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得以确立。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使得其处境更为尴尬,越来越凸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滞后,难以整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需要,使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不能有效交往的对接,呈现出一种失语的状态。因此,如何达到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有效转换,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高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复之所以能够在晚清变革传统知识机制历程中输入崭新的西学理论体系,改变众多知识分子传统的认知模式,关键在于译者以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为依托,通过译著承载其选择拟译文本过程中渗透着的深刻道德实践性和译著本身建构起来的近代知识分子公共性,筑起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性进程转变搭起了一个理性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教育创新话语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因素。从内部机制上看,教育创新话语的对象、主体和形式是在当前中国教育变革的背景中形成的,受到了教育体系内部权力结构的支配。从外部因素上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促进了教育创新话语的生成。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教育创新话语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为突破象征主义和“伪创新”的困境,实践者需要明确认识教育创新的目的,平衡话语主体的权力关系,并按照“育人”的复杂逻辑言说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教育创新话语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因素。从内部机制上看,教育创新话语的对象、主体和形式是在当前中国教育变革的背景中形成的,受到了教育体系内部权力结构的支配。从外部因素上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促进了教育创新话语的生成。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教育创新话语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为突破象征主义和"伪创新"的困境,实践者需要明确认识教育创新的目的,平衡话语主体的权力关系,并按照"育人"的复杂逻辑言说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社会到当下,是三个人唱戏:军人——枪杆子,知识分子——笔杆子,民众——锄头把子。民国到当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在根本上是社会建设,改变人民气质,和政治哲学下的社会建设实践。只是,民国以来,社会权力发生了一个颠覆性的变化,那就是,形成了军人政治,军人政治取代了传统的士大夫政治,军人以教育者自居,士大夫演绎为现代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方面也成为受教育者,另外一方面成为军人政治的帮凶。惟有民众作为受教育者的角色,自古就没有发生变化,成为中国文化最顽固的象征人格。  相似文献   

15.
刘士林认为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 ,讲“中国话” ,应特别注意关照现存的边缘话语和非主流话语 ;丁少伦从当代性、文化的具体性、文化的解构和创造等方面阐释了其出版理念 ;张强认为新的人文话语的选择的关键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和思想的先锋性 ;朱国华分析了中西方两种诗学叙事话语方式的优长和缺失 ;骆冬青认为主流之外的“边缘”、“正统”之外的“异端”是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话语的灵魂的源地 ;刘墨分析了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位置话语空间和类型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学因其蕴涵着深层的生态精神和人文关怀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生态批评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文艺批评.破解世界当代生态文艺话语的内涵和思想,展望中国生态文艺话语的前景,促进中国当代生态文艺话语体系的完善和成熟,为中国生态文艺批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促进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的人类家园.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话语权力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师的话语植根于语文教育之中,表现为一定的话语权力,如果失控,即拥有话语霸权。课堂教学之中的教师话语中心意识、话语内容的规定性、话语形式的选择性、时间分割的单一性、话语评判的专横性是其权力的集中体现。它的强势存在使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滞后于时代要求,极大地阻抑了学生个性话语的生成,带来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消除话语权利的泛滥,合理合法地运用话语权利,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8.
国际话语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全球资本广泛交集和激烈竞争的前沿地带,也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以话语为形态进行展示的舞台。场域理论揭示了这种展示与竞争的暴力性和矛盾性,并反映了权力逻辑对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与固化。国际话语权一般分为制度话语权、媒介话语权、学术话语权、文化话语权、民间话语权等五个组成部分。当下的国际话语体系由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并对中国话语采取拒斥和打压的霸权立场。要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加强国家话语的构建。针对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仅仅采取割裂式的民族主义应对策略是不够的,立足于生态文明的视阈,对东西方各种零碎方案进行拉伸与整合,展现一种贯穿、高远的包容精神,是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新路径。即一方面借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境研究范式及媒介域概念的延伸解意,一方面重视中国自己的知识思想体系的构建,实现穿越西方、回到当代的学术构想,用经过现代改造和重新阐释的新儒学反思社会民主的另一副面孔和一种全球性、具有普遍性的话语体系及社会语境,与西方人文大潮进行理性对话和互补增益,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愿景。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学研究话语不得不处于“紊乱”状态。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下“化研究”对“学研究”体系自身构建的大规模侵袭,另一方面则是“话语规则”的缺席,“话语评估体系”的未建立。针对这一话语现状,作试图以“话语”的分类为突破口,对“忏悔”一词的意义生成和“失语症”的命题导向做范例分析,以求探寻出一条通入本的对话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教学自主性缺失的表现及成因教师作为通过拥有知识来获得职业的群体,应该享有独立的人格,体现知识分子的价值和尊严。教师所享有的自主性是教师职业赋予的,即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使其在职责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力,他拥有的职业能力外人无法胜任。但教师内部的级别是十分明显的,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他们虽然都是教师群体的一部分,但他们的职业威望、专业化水平、社会地位差异悬殊。本文讨论的教师主要指中小学教师,他们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占大多数,承担了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的重任。而正是他们却没有或很少拥有教学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