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是对历史上著录谱牒文献书目工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海内外近千家谱牒文献收藏单位、谱牒研究人员以及教以千计的家谱私人收藏者积极参与、共同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中国家谱总日>具有数量众多、姓氏齐全、著录丰富、方便检索等多项特点,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表1.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谱总目》是一部反映海内外现存中国家谱总体分布状况的目录。本文从收录内容和编纂体系两个方面论述了这本即将问世的谱牒目录的特色及特点,为今后谱牒联合目录的编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国家谱总目》的著录实践,从家谱文献内容及其著录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准确著录此类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浙江家谱总目提要》是浙江省文化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目录具有体例翻新、收录宏富、所录版本多样、著录详细及编排科学等特点,是近年来少见的一部记录区域性家谱文献的联合目录。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5.
对陕西省图书馆作为《中国家谱总目》陕西地区的牵头单位所做的家谱目录编纂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即将问世的《中国家谱总目》具有收录中国家谱数量众多、姓氏众多、著录内容丰富、收录时间跨度长、编制多种索引、书目数字化、意义巨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芹  陈秀云 《图书馆论坛》2004,24(3):148-150
文章通过调查显示:在全国开展《中国家谱总目》编篡工作后,海南省家谱文献工作仍滞留在原有的被动状态,指出应加强保护家谱文献的意识,加快时家谱文献搜集、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前景看好,本文着重以《中国家谱总目》收录为例,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要选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促使建立收集、整理、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200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上,由上海图书馆申报的《中国家谱总目》获得正式立项,至今已四年。今天我谨代表上图编委会,向各位领导及同仁们汇报《中国家谱总目》在这四年中的进展情况(以下简称《总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家谱总目》谈馆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及许多国家的图书馆都参加了中文文献共建共享合作会议,确定并实施着多个合作项目。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家谱总目》的合作编纂。  相似文献   

11.
张峻亭 《图书馆杂志》2002,21(11):66-68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弥补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缺憾,两者相互补充,较全景地展示了历史遗存中国家谱的总体面貌,填补了中国(大陆)目录史上编撰家谱专科目录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李华斌 《兰台世界》2008,(11):44-45
本文依据前人或者今人收集到的一些谱牒资源,如一些谱牒序言及题跋材料等,从历史学、人口迁移遗传学、文学、文化学、文献版本学等多个方面再探讨家谱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盼望已久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件极快人心的事。笔者研究江苏江阴家谱有年,在查阅该目录时,发现著录归人江阴县的家谱中存在着一些讹误。今择要指出如下:1应归属于浙江诸暨的,却归到了江苏江阴县。浙江省诸暨县曾经称暨阳,而江苏江阴县在古代也曾称为暨阳县,所以在家谱名中往往冠有“暨阳”名字。二者虽然同称“暨阳”,实际表示不同的二个省,又是分属的二个县,往往混淆,必须加以理清。查该目录中编号为:234──238,5635──5637,6728.9926──927, 1168──1168…  相似文献   

14.
广西家谱收藏现状与征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典籍(国史,地方志,谱牒)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文介绍了广西家谱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广西家谱的收藏现状,提出了加强广西家谱收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编撰中国家谱总目弘扬民族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对存世的中国家谱数量仍缺乏完整的统计,虽然中华书局于1997年已出版《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共计搜集家谱1.4万余种,但正如该书编者在前言中指出:“本书所收录的家谱目录远非历代遗存的中国家谱的全部,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尚有不少藏书单位和个人收藏的大量家谱未能收入。”常建华先生在“中国族谱收藏与研究概况简说”(载《谱谍学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工作》2007,(4):67-67,66
中国新闻网2007年5月11日讯:今后,全球华人寻根图。记者从上海图书馆获悉,历经7年编纂,备受海外关注的《中国家谱总目》即将于今年底完成。 据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介绍,这是一部全面收集海内外华人家谱资料工具书,也是有史以来最齐备的中国家谱目录。有了这个目录之后,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前人或者今人收集到的一些谱牒资源,如一些谱牒序言及题跋材料等,从历史学、人口迁移遗传学、文学、文化学、文献版本学等多个方面再探讨家谱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耗时三年有余,全省数以百计的人参与条目撰写与编纂的《浙江家谱总目提要》将于今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大型工具书,全书著录谱籍浙江的家谱12000余种,其中约一半收藏于省内,外省及海外的收藏也占了一半,另收录有浙江省内收藏的谱籍外省市的家谱约500种。著录的姓氏299个,除汉族外,还有回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姓氏。  相似文献   

19.
世人瞩目、历时四年时间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将在2005年内最终定稿,随着这部书的编订完成,家谱将从此结束祠堂供桌、农家箱底的散落时期,以“军团”面貌步入公众视野。是谁唤醒了一度沉睡的家谱?当中国社会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家谱,从私藏走向公有《中国家谱总目》,这部旨在“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的鸿篇巨制,目前已征集到家谱目录六万多份。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秋芳说,这与近年来民间修谱、捐谱行为日盛有着密切联系。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  相似文献   

20.
巴音 《中国档案》2003,(10):54-55
相关背景: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有研究者说,家谱是一块块历史的碎片,它用独有的方式映现着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情风俗、人口迁移、基因遗传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最早的家谱,主要记载帝王诸侯的世系、事迹,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官的主要依据。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于民间。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权力进一步下沉,氏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家谱失去了以往政治功能,更多地由官修变为私修,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的盛况。20世纪5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土改时期,随着旧的宗法关系的打破,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多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则令更多的家谱遭遇了灭顶之灾。有人估计,从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大约有两万种家谱被人毁掉。而进入80年代,随着海外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民间修谱之风又开始慢慢升温。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方,收藏有1.45万种家谱。2001年文化部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据悉,上图目前已经收到大陆报上来的近5万种家谱条目,目前正在加紧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